中國年輕人對網絡文學的痴迷就像20年前高中生喜歡讀武俠一樣,讓老外看不懂。
一年半之前,當中移動子公司咪咕團隊在西雅圖見到亞馬遜全球高級副總裁、硬體設備總負責人DavidLimp時,他對中國網絡文學的驚人流量還沒有太多概念。但那次會面揭開了中國數字閱讀市場強者結盟的序幕。
直到6月28日上午,DavidLimp在中國最高的建築上海中心與中移動高層一起揭開咪咕定製版Kindle閱讀器時,宣告了雙方的正式合作。
擁有50萬網絡文學作品的咪咕納入到這款閱讀器裡,與Kindle原本的書庫平行獨立存在。亞馬遜的意圖再明顯不過,藉助咪咕擴充自己的網文內容資源,並藉助中移動的線下渠道將Kindle滲透到三四線城市。
網文魅力
《人民的名義》一書作者周梅森說,他在創作時想拿原稿讓侄子輩們看一看,但對方沒興趣,他們更喜歡像唐家三少等網絡作者連載的作品,這些內容多以玄幻、穿越為主線,產出速度就像割麥子。
刻板印象中,手捧Kindle的與滑動手機屏幕快速追網文的是兩個群體,前者集中在一二線白領與大學生,後者是更年輕的「快餐文化」擁躉和小鎮青年。但在中國獨有的網絡文學的強滲透力下,交集正在變大。「Kindle要做全球化就必須在細分的地理市場上做好本土化,就像中國有網絡文學,日本有manga(動漫)。」DavidLimp說。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市場的Kindle銷量已經在全球排名第一,但中國數字閱讀者的多樣化需求仍催促亞馬遜繼續充實中文內容庫。目前,Kindle中文書庫裡的書都已經出版過紙質版、擁有書號,最近收錄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網文也是先有紙質書然後才被錄入。網絡文學以連載為特點,且大多數只在網絡上呈現,達不到紙質出版的要求。亞馬遜在美國有針對自由作者的在線自出版平臺,可以繞開傳統出版社直接與作者籤約,Kindle如果想撬開中國網文市場,與網絡文學平臺合作是繞不開的一環。
咪咕是中移動旗下數字內容子公司,涵蓋了音樂、視頻、閱讀、遊戲、動漫等多個業務板塊。在多數年輕用戶頭腦裡,相比於咪咕,他們對QQ閱讀、iReader掌閱等印象更深。
亞馬遜為什麼會選擇咪咕?DavidLimp在肯定了咪咕的內容選品後,也暗含表達了中移動的渠道優勢。他說,中移動線下渠道很豐富,有望拓寬Kindle後續的銷路。「就像我們和蘇寧合作,把Kindle放到它的實體店裡,在美國我們與Bestbuy合作一樣。」
顯然,這是其他網絡文學平臺不具備的。聯繫到亞馬遜近期宣布以137億美元收購美國高檔有機食品超市WholeFoods,與自己的生鮮配送服務AmazonFresh做整合,一個很明顯的信號是,亞馬遜正在努力將業務拓展到線下去,從大城市滲透到小城鎮。Kindle在中國也不例外。
硬體戰場
Kindle能否在掌閱、QQ閱讀、京東閱讀等以網絡文學內容為主的數字平臺競爭下實現渠道下沉的目的,選擇權仍在中國二三線更長尾的用戶手裡。
從定價上看,咪咕定製版只比幾年前進入中國的第一代Kindle貴了100元,比目前最暢銷的Paperwhite版本便宜300元。為促銷,雙方拿出了亞馬遜Prime會員一年權益和咪咕閱讀券給購買者,這在性價比上已經築起一道護城河——這款Kindle比騰訊剛推出的QQ閱讀器更有價格優勢,與掌閱6月初發布的最新款中的低配版本價格基本持平。在亞馬遜渠道下沉的戰略方向上,價格優勢是一個必要條件。
DavidLimp並不想把這款Kindle的目標用戶限定在一個框裡,希望它成為一個大眾產品。亞馬遜中國總裁張文翊不久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描述,Kindle在華的整體用戶畫像中男性略高於女性,且整體上比美國用戶更年輕,美國市場上女性用戶佔比將近七成。
QQ閱讀器的誕生路徑是,先是背靠閱文集團在內容上形成了多年積累,再發布硬體;Kindle的路徑相反,先以優勢硬體撬開中國市場,當時只有1萬本左右電子書,再與出版社合作逐漸將書目充實到現在的46萬本(其中24萬本為英文書),掌閱在內容與硬體上的發展相對更均衡。無論從哪頭起家,它們都在朝同一個點匯集。
與視頻App的各家燒錢拼版權不同,電子書閱讀是一個對眼睛舒適度、紙質書還原度、設備重量、續航、強光和弱光下的呈現效果等因素要求很高的領域,這決定了硬體本身將在用戶選擇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內容因素反倒退居二線。
Kindle已存在10年,這兩年它的硬體迭代速度明顯加快,核心方向是輕薄、續航、更像紙,下載速度更快。最近有趣的是,亞馬遜中國網站上並不能買到最新版KindleOasis,與之匹配的充電保護套卻仍在售。對此,亞馬遜中國副總裁、亞馬遜閱讀中國區總經理艾博儒(BruceM.Aitken)向第一財經記者否認了外界關於Kindle調整在華產品銷售策略的猜測,「很簡單,它賣脫銷了。」
根據第三方市場數據,2016年國內電子閱讀器的出貨量為710萬,而這個數字在2011年時曾高達2300萬。這表明,閱讀器硬體本身是有門檻的,讀者在體驗上是很挑剔的,所以在這幾年裡將大量硬體廠商擠出了這個市場。
留存疑問
基於底層的深度開發,Kindle實現了讓用戶在書籍與網文之間自由切換,讓網文達到書籍一樣的閱讀體驗,這是Kindle第一次針對一個國家用戶的偏好在軟硬體一體化上做出改變,但仍留下了幾個疑問待解決。
首先,Kindle不是將咪咕的書整合進自己的內容庫裡,而是雙方各自獨立存在於這款硬體中,且雙方帳號體系沒有打通,兩個帳號下的付款方式也不完全相同,比如咪咕支持用所綁定手機號背後的預存話費買書。假設未來亞馬遜在繼續擴充網絡文學內容時與其他平臺合作,是否會考慮在內容庫層面打通還是再推一款定製款?
DavidLimp回應說,眼下發布的只是第一版,他也想聽聽用戶對於內容整合以及軟體功能上的要求,再迭代新版本,總的出發點是在用戶使用便捷度上更優化。
其次,在有聲讀物方面,國產主流的電子書閱讀器目前都預留了耳機插孔,而這款Kindle沒有聽書功能。閱文集團方面回復第一財經記者稱,聽書需求是QQ閱讀器設置耳機插孔的原因,雖然QQ閱讀電子書暫時接入的是TTS(文本轉語音)機器朗讀,顯得過於機械缺乏感情,但他們已經在有計劃地和部分真人讀書平臺嘗試合作,在今後推出真人朗讀功能。
實際上,一個耳機插孔不能完全承載聽書體驗的改善,人們想聽到的是人聲。亞馬遜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讓運行在AWS雲端的智能語音交互軟體Alexa不是在Kindle上,而在Echo音箱上去讀用戶購買的電子書;另一個是在之前收購的一家付費有聲書網站Audible.com聽取部分真人明星朗讀。但現在,Alexa只懂英語和德語,Audible.com網站上也幾乎全都是英文讀物,與中國讀者無緣。DavidLimp眼中,理想的Alexa是一個全球產品,亞馬遜也在加緊Alexa多語言的機器學習開發,未來不排除能聽懂中文的Alexa進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