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聲學所)成立於1964年,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的水聲學研究室、空氣聲學研究室、超聲學研究室和位於海南、上海、青島的3個研究站,是從事聲學和信息處理技術研究的綜合性研究所,總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2014年以來,聲學所作為中國科學院海洋信息技術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海洋創新院)依託單位,紮實推進建設工作,海洋創新院於2016年底通過驗收,進入正式運行階段。
目前,聲學所在北京設有聲場聲信息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網絡新媒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9個研究單元;在海南建有南海研究站、在上海建有東海研究站、在青島建有北海研究站,在嘉興市與地方政府共建了聲學技術轉移中心。
聲學所定位是:主要致力於聲學和信息處理技術學科的應用基礎和高技術發展研究,圍繞未來5到10年我國在海洋、安全、能源、生命健康和信息網絡等領域的戰略急需,著力破解與聲學和信息處理技術相關的前瞻性重大科技難題與系統集成瓶頸,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與競爭能力,取得創新性重大成果,引領學科發展方向,保持特色鮮明和不可替代研究所的地位,把聲學所打造成聲學和信息處理技術領域國內外一流的國立專業研究機構。
特色研究方向包括:水聲物理與水聲探測技術、環境聲學與噪聲控制技術、超聲學與聲學微機電技術、通信聲學和語言語音信息處理技術、聲學與數字系統集成技術、網絡新媒體技術。
2018年12月27日,海洋創新院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在聲學所舉行。會議聽取了海洋創新院建設情況匯報,認為海洋創新院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自主創新,全力爭取和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帶動了院內外相關科研院所和企業,引領了國內海洋信息技術領域的發展。
聲學所擁有包括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內的優秀科技和管理人才隊伍。截至2018年底,共有在職職工85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794人,包括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33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55人。共有「萬人計劃」中青年領軍人才5人,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數十人在國際組織和國家級專家委員會任職。
2018年,經中科院批准,開始試行「預聘-長聘」制度,初步形成長聘、預聘、項目聘相互補充的動態科研崗位聘任管理機制,有效破解中青年科研骨幹職稱「天花板」難題。2018年,預聘正高級人員16人,副高級19人;項目聘正高級人員37人,副高級人員43人。
聲學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首批博士、 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設有物理學(聲學)、信息與通信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等3個一級、二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和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並設有物理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等 2 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目前,共有在學研究生535人(其中碩士生 262人、 博士生273人),在站博士後 24人,在所聯合培養研究生19人。
2018年,共有在研項目1133項,其中,主持或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35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2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3項;主持或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7項;主持或承擔技術創新引導專項(973)16項;主持(或承擔)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課題9項;主持(或承擔)院重點部署項目5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27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11項。
積極建議、爭取和承擔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任務,2018年共組織申報各類科技項目370項,已落實314項,落實科研經費約11.07億元,完成重大科技任務的組織實施工作,全年在研科研項目1133項,共有148個項目完成了結題驗收,各項科研項目進展順利,完成了全年科研生產任務。
承擔的「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全海深多波束測深系統工程化研究及應用示範」項目於2018年6月順利通過科技部技術驗收。項目成功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研製了國產全海深(最大11000m)多波束測深系統工程樣機,先後在南海、西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完成了6000公裡以上的測線應用示範,通過了第三方檢測,現已具備開展海底測繪和支撐科學研究的實際應用能力。
2018年,共發表論文435篇,其中期刊論文207篇,國際國內會議論文228篇,SCI收錄69篇,EI及ISTP收錄130篇。共申請專利236件,其中發明專利214件,通過PCT申請國外專利6件;共授權專利153件,其中發明專利142件,國外專利授權9件。出版著作3部,主持、參與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13項,行業標準1項。
2018年,獲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發明獎)一等獎1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中國特種設備檢驗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第三完成單位),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第二完成單位)。
2018年,中國科學院先進水下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北京市海洋聲學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順利通過北京市科委組織的績效考評。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繼續穩步推進。2018年,共籤訂橫向技術合作項目226項,實現轉移轉化收入1.28億元。獲首都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優秀管理獎和優秀個人獎、北京分院成果轉移轉化團隊特等獎和技術轉移工作組織一等獎;1人入選北京市科委2018年度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1人獲2018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
2018年,共出訪46批146人次,主要包括考察訪問15人次,參加國際會議92人次,執行合作研究協議項目37人次;接待來訪外賓14人次。長期的國際合作夥伴有美國、法國、英國、德國、葡萄牙、挪威、俄羅斯、澳大利亞、羅馬尼亞、捷克、日本、韓國、瑞士、斯裡蘭卡、波蘭、以色列等,新開拓的國際合作夥伴有羅馬尼亞和捷克。與國外科學家聯合發表文章 32 篇,籤訂合作協議2個。
注重提升基礎科研環境。2018年,科研綜合樓建設項目穩步推進,南海實驗基地竣工並投入使用,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東海研究站複雜水聲環境探測與感知實驗基地」項目開工建設。
聲學所是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實驗1」號科學考察船的法人單位,該科考船在2018年度完成了9個科學考察航次任務,在航188天,安全航行2.2萬餘海裡。
聲學所是中國聲學學會、全國聲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科學院聲學計量測試站、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物理分會等學術機構或組織的掛靠單位。主辦的專業學術期刊有《聲學學報》(中、英文版)《應用聲學》《網絡新媒體技術》《聲學技術》《中國醫學影像技術》和《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等。
中國科學院大學聲學研究所導師隊伍:
中國科學院大學聲學研究所導師隊伍師資力量
中國科學院大學聲學研究所歷年考研複試分數線和錄取分數線統計
中國科學院大學聲學研究所歷年考研複試分數線和錄取分數線統計
中國科學院大學聲學研究所歷年考研複試分數線和錄取分數線統計
中國科學院大學聲學研究所考研報錄比和報考難度分析
中國科學院大學聲學研究所考研報錄比和報考難度分析
中國科學院大學聲學研究所考研報錄比和報考難度分析
需要中國科學院大學聲學研究所研究所詳細招生信息和考研真題答案複習資料和網校視頻課程,可以直接私聊我們
中國科學院大學聲學研究所複試和錄取分數線猛漲,看一看熱門研究所、熱門專業的發展歷程,考研大數據分析,考研成功上岸必看!
中國科學院大學聲學研究所難考嗎?考研大數據分析告訴你
需要中國科學院大學考研真題答案複習資料和網校視頻課程,可以直接加學姐企鵝好友256956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