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農會(PingMinNH)——「讓種田人都能賺到錢」是我們的使命。全國各地有分會,全國農業人都在關注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平民農會」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第78期 家庭農場主學習書單《定位》,心智中的小階梯(4)為了更好地了解信息傳遞的困境,讓我們深入了解傳播的終極目的地:人類的心智。像電腦的儲存器一樣,人的心智也有一個空檔或位置,把所選擇的每一單位的信息儲存在那裡。從操作層面上講,人的心智很像是一臺電腦。
然而有一個重要的不同點。電腦會接受你所輸入的一切。人的心智就不同了,事實上,與電腦完全相反。心智有一個針對現有信息量的防禦機制,它拒絕其所不能「運算」的信息。它只接受與其狀態相符合的新的信息,把其他的一切都過濾掉。你嘗到的就是你想嘗到的。要不然,廣告就沒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假如普通消費者都是理性而非感性的話,就不會有廣告,至少不會像今天我們所知道的這樣
。任何廣告的首要目標就是提高人們的期望值。造成一種假象,即該產品或服務會產生你期望看到的奇蹟就出現了。人類的心智不僅排斥與其現有知識或經驗不相符合的信息,它也沒有足夠的知識或經驗來處理這些信息。在我們傳播過度的社會中,人類的心智完全是一個容量不足的容器。根據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喬治·米勒(George A.Miller)博士的研究,普通人的心智不能同時處理七個以上的單位。這也就是為什麼必須記牢的事項通常只有七個單位。七位數的電話號碼、世界七大奇觀、七張牌的撲克遊戲以及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當被問起你的子女的智力情況,你通常不會去列舉他認識多少字、閱讀理解力有多高或數學上的能力如何等等,而一般回答:「他現在上中學」。這種對人、物、品牌的分類方法,不僅是管理事務的一種便利方法,而且是應付生活的複雜性的必需品。為了應付產品爆炸,人們學會了在心智上給產品和品牌分級。要想直觀一點,最好的辦法也許是想像心智中有一個個的梯子。在梯子的每一階上是一個品牌名稱,而每個梯子代表某一類產品。有些梯子有很多層(七層就算多了),其餘一些則沒幾層。假如,第一輛汽車的問世,當時稱之為「不用馬拉的」車,這一名稱便於大眾參考當時已有的交通工具為汽車這一概念定位。像「場外」下注、「無鉛」汽油、「無內胎」輪胎這樣的名稱都表明,新概念應該參照老概念進行定位。
在如今的市場上,競爭者的定位和你自己的定位同等重要,有時甚至更為重要。在定位時代早期,安飛士的廣告是著名的成功案例。作為「關聯」定位的典型案例,安飛士廣告將永垂營銷史,它是參照市場領導者而建立的定位。「安飛士在租車行業只不過是第二,為什麼還找我們?我們工作更努力。」
安飛士連續賠本13年。但他自從承認自己排行第二以來,就開始盈利了。第一年安飛士賺了120萬美元,第二年260萬美元,第三年500萬美元。然後這家公司賣給了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安飛士之所以能有不菲的收益,是因為他們承認了赫茲的位置,而放棄了與其正面衝突。另一個典型的定位策略是悄悄爬上由別人佔據的梯子,就像七喜公司那樣。這個主意的高明之處只有在你了解「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消費者心智中佔據的巨大份額之後才能體會到。
在美國,人們消費的每三份軟飲料裡就有兩份是可樂類飲料。「非可樂」定位法通過把產品與已經佔據潛在客戶心智的東西聯繫到一起,把「七喜」確定為可以替代可樂的一種飲料(可樂類階梯可以看做是這樣分的:第一層是可口可樂,第二層是百事可樂,第三層是七喜)。採取了非可樂定位法,七喜的銷量果然陡升。自從1968年非可樂宣傳啟動以來,七喜公司每年的淨銷售額從8 770萬美元增加了1.9億以上。如今,七喜成了世界上第三大軟飲料。你在七喜飲料罐裡是找不到「非可樂」定位理念的;但你會在喝可樂的人的心智中找到它。最為重要的是,成功的定位需要始終如一,
必須堅持數年如一日。然而,每當一家公司打贏了一場漂亮的定位戰後,它往往會掉進陷阱:
「忘記成功之道。」去追求新的目標,就會忘記自己為什麼成功。進而,進入沒落的下坡路。
(農民朋友都在看的公眾號,長按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