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日常的各種消費需求
在自身能夠負擔的範圍內
進行合理負債是正常的經濟金融現象
可是,總有一些寶寶們管不住
自己失控的雙手以及飛揚的內心
剎不住車地買買買
5個「交警蜀黍」都拉不住
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自己——買
大牌出新款了——買
他家又雙叒叕打折了——買
不時就會突破自己的承受範圍
進行過度消費,過度負債
陷入「拆東牆補西牆」的債務怪圈
遇上急需花錢的緊急情況就......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陷入這種債務怪圈
提升負債風險管理能力呢?
1、合理負債不越線,劃定負債警戒線
採用28/36經驗法則
為自己的負債劃定一個警戒線
養成防患未然的意識
小貼士:
28/36經驗法則指個人或家庭的房產相關支出(包括房貸還款、物業管理費、房地產稅、房屋保險等)不超過同期收入的28%;總的負債(房產相關支出+車貸+信用卡負債+網絡小額貸款+其他負債)不超過同期收入的36%。將負債控制在這個水平以內,個人或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有明顯壓力。
例如:
李先生個人稅後年收入5萬,那按照上述規則:
他每年房產相關支出不超過
5萬*28%=1.4萬(或每月不超過1.4萬÷12=1167元)
其他個人負債每年不超過
5萬*(36%-28%)=4000元(或每月不超過4000÷12=333元)
這樣李先生的日常生活就不會有明顯的壓力。如果李先生能夠獲得30年期、每年固定利率5.5%的房貸條件,那麼他的合意貸款總額在20萬左右。不同收入水平對應的貸款總額見下表:
2、資產負債規劃清,應急資金要留足
對影響家庭資產負債表擴張(收縮)
或內部結構變化的重大事項
(如購房、買車,詳情參考表二)
予以足夠的重視。
小貼士:
定期跟蹤家庭資產負債表三大指標,流動性比率、負債收入比和資產負債率,監測自身的財務健康狀況。
指標一:
流動性比率=流動資產/月支出
一般認為家庭流動性比率應在3-6之間
建議家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儲備的可隨時變現應急的資產能夠支撐3-6個月日常開支。
指標二:
負債收入比=當月償債支出/當月收入*100%
一般認為家庭負債收入比不宜超過40%
指標三:
指標三: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100%
一般認為家庭資產負債率不宜超過50%
大傢伙兒看到這裡是不是對自己的
收入和負債比有了更清晰的規劃了呀?
人人都有急需用錢周轉的時候
但是一定要養成合理負債的習慣喲
正確且靈活配置家庭的資產和負債
才能在增強家庭生活幸福感的同時
具有較高的風險抵禦能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