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不僅與個人所處的小環境和時代所處的大環境有關,而且與一個人的個性、意志、情感、心理等主觀因素密不可分。那麼,一個人在面對毒品或者在戒毒過程中,什麼樣的心理是要不得的呢?
1 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吸毒群體最常見的心理表現之一。許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往往是在某些場合看到別人吸毒或者在別人的誘惑下,覺得吸毒新鮮、刺激、好玩,抱著試試看的好奇心理而沾上毒品,並逐漸深受毒害而不能自拔。
據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問卷調查顯示,85.7%的吸毒人員是因為好奇而走上吸毒道路的,而其中年齡在18-25歲的312名戒毒人員中,就有291人因好奇心理而吸毒,比例高達93.3%。
2 刺激心理
刺激心理是指吸毒者企圖通過吸食毒品來尋求精神刺激的心理狀態。抱有這種心態的往往是這樣一些人:遭受挫折打擊後一蹶不振的人,深感生活無聊的人,夢想事業有成卻經常不如意的人,而鴉片、嗎啡、海洛因、古柯鹼、冰毒等毒品卻能讓人在瞬間產生一種強烈的衝擊感,暫時彌補他們的空虛感。調查結果顯示,67.4%的吸毒者曾體驗過這種感覺,並由此走上吸毒的道路。
3 即樂心理
即樂心理是指吸毒者把毒品作為及時行樂的一種工具。抱有此種心理的人或文化素質較低;或自以為看破紅塵;或人生目標較高,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而無所適從,他們抱著「今朝有毒今朝醉」、「過一天算一天」的想法,藉助毒品來麻醉自己、迴避現實,獲得短暫的解脫和滿足。調查結果顯示,那些有心理障礙、曾遭受重大挫折或精神打擊的人,容易選擇毒品作為情感宣洩的工具。
4 依賴心理
依賴心理是指吸毒者對毒品產生的強烈的依賴性,也叫成癮性。這是毒品區別於一般藥物的重要依據,其中以海洛因的毒害性和成癮性最大。據調查統計 發現,86.7%的吸毒者在停止吸食、注射毒品36小時後戒斷症狀反應劇烈,吸毒者因依賴毒品而無法控制自己,往往通過不正當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毒品,滿足吸食的需求,即便被強制隔離戒毒後,成癮的心理也很難徹底去除,復吸率高達90%。
5 僥倖心理
僥倖心理是指吸毒者心存可以僥倖逃脫的心理。調查結果顯示,70.6%的吸毒人員就是認為吸一次或吸幾次不可能被抓住,才冒險一試再試,最終難逃法律制裁。
6 冒險心理
冒險心理和僥倖心理有所類似,但卻更進一步,是指那些既吸毒又販毒的人員受到巨額利潤的驅動,甘願去冒被法律制裁的風險。由於毒品犯罪是「一本萬利」的「行業」,在巨額利潤的驅使下,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成功機率,他們也會心甘情願去冒險。
7 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吸毒者因情緒影響而做出的與社會道德規範相反的行為的心理表現。此種心理在青少年毒品犯罪中最為普遍。在18周歲以下和18-25歲兩年 齡段的吸毒人員中進行調查,具有此種心理的人員高達57.1%。
8 絕望心理
絕望心理是指吸毒者在身心受毒品傷害後造成無法挽救局面時極度失望的心理狀態。吸毒者有時主觀上也想儘快終止這些不良行為,遠離毒品,因成癮較深,戒毒在客觀上又比較艱難,從而產生難以擺脫的絕望,對生活和前途完全失去信心,甚至想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面對毒品
這八種心理不可有
讓我們一起向毒品說不!
end
資料來源:中國禁毒微信公眾號
封面來源:潘美詩
微信編輯:周俊潔
責任編輯:卓東
一審:卓東
二審:盧宗旺
三審:楊若鄰
懷化學院新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