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除了梨花節
你還有千萬種理由來趙縣
這是我小時候的照片
小時候的我淳樸、可愛、勤勞
1972年12月15日,河北石家莊趙縣楊家郭村農民上政治夜校。
1972年秋,河北趙縣南解疃村農民收穫穀子
1972年,河北趙縣農民打井作業。
1972年,河北趙縣董西章村兒童使用節能灶燒水。
1972年,河北趙縣民兵訓練,圖為兄妹練習瞄準
1972年6月27日-—28日,河北趙縣計劃生育大會。
1972年秋,河北趙縣南解疃村農民收穫穀子
1972年,河北趙縣南解疃村農民送公糧。
1972年,河北趙縣農民在冬小麥田裡軋麥。
1972年,河北趙縣董西章村農民研究改進節能灶。
1975年,河北趙縣前大章第二生產隊養豬。
1970年,河北趙縣南柏舍馬拉水泵。
1972年,河北趙縣農機修造廠工人檢驗產品。
1972年,河北趙縣農機修造廠女職工檢驗產品。
1972年8月12日,河北趙縣南解疃村大秋作物管理。
1972年,河北趙縣物資局文藝宣傳隊表演節煤節目。
1975年,河北趙縣女民兵進行日常訓練。
1972年12月15日,河北趙縣楊家郭村政治夜校。
快過年了,掛曆開始搶手。改革開放不久,這些被稱為「大頭美女」的掛曆很快流行起來,一年一度的掛曆最好地反映了當時的審美和時髦。
滿街的大白菜。這是北方城市不論哪個城市過冬前都能看到的「常態」。天寒地凍的北方,冬天的蔬菜就是老三樣:白菜、蘿蔔和土豆。光白菜,哪家不得收藏個幾百斤?白菜買來,通常是先擱外面晾曬,然後收入地窖儲存。做淹白菜、辣白菜的也是這時候最忙。
現在的趙縣,高樓林立、道路光鮮、車如川流。30多年前,它是這樣的。,可看起來更像一個村子。道路破爛不堪,街燈有一盞,信號燈還用不著——滿街都是馬車、手推車和自行車。
這是一家規模不小的早點攤,工作人員都穿著白褂,想必是集體所有,個體攤販看後面的照片就知道,那是沒有服裝要求的。攤子賣的是油條、豆漿,也是北方城市幾百年鐵打不動的早點。
一位農村來的老大爺在賣梨,嗯,鴨梨。好難看的賣相,爛的地方一刀切去,剩下的依然可以賣。不信?右邊那位不正拿著毛巾往裡放挑好的梨嗎?那毛巾估計是臨時從頭上解下來的,戴在頭上是什麼樣子?看照片左上角那位正拿布尺的裁縫就知道!
快過年了,這位農村漢子把自家養的豬殺了,搭上自行車運到城裡,往街邊把車一停就開賣了。戴鴨舌帽、穿中山裝這位,肯定是城裡的幹部——這身打扮是那時幹部的標配。西裝領帶,那時還很少,街上真碰上了,一準兒是歪果仁,要麼就是港臺的。
街上的小攤。香菸的品牌可能現在早已消失。又小又綠的蘋果,沒猜錯的話,那叫「小國光」,酸勝於甜,外帶有點澀。那時節,這就是常用水果啊。小攤邊上的孩子,身上的衣服一看就知道快過年了。左邊的小朋友帽子上還有一顆紅星,那叫一個時髦,怪不得笑得那麼開心。
來源:頭條號/冷鏡、頭條號/聲宏紫閣
我叫趙縣
這是我現在的照片
現在的我時尚、潮流、小清新
我叫趙縣
這是我的旅遊照片
☟ 趙州橋公園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因橋體全部用石料建成,當地稱做「大石橋」。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至開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開創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
☟ 柏林禪寺
柏林禪寺位於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趙州橋遙遙相望,始建於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年),全寺佔地80畝。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現任住持為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明海大和尚。
☟ 趙縣梨園
趙縣雪花梨是河北省趙縣特產,又名「象牙梨」,栽培歷史悠久,可上溯到2000 多年以前。早在秦漢時代始就被歷朝歷代選作貢品進貢朝廷。
我叫趙縣
這是我家的特產
☟ 雪花梨
趙縣位於河北平原,光熱充足,地下水豐富,利於井灌,又有石津渠灌溉之利,一年四季分明,春秋兩季時間短,夏冬兩季時間長。東部為沙質褐土,適於雪花梨生長。趙縣農業發達,玉米、小麥是主要糧食產品。特產雪花梨俗稱象牙梨,個大,皮薄、汁多、含糖分高,成熟後潔白如雪,故名,是河北省大宗出口的優質水果之一。
☟ 薛家燒餅
薛家燒餅「薛家燒餅」俗稱「油酥燒餅」,又叫「石塔燒餅」,因打燒餅的主人居住在趙縣陀羅尼經幢(俗稱石塔)腳下而得名。它是趙縣獨有的。風味小吃,系趙縣石塔村薛禮義家8代祖傳,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如今,趙縣薛家的後人正在努力申報中華老字號。雖然目前「薛家燒餅」規模還不是很大,但是薛家後人的這種努力,卻為保護民間傳統老字號提供了一個思路。
☟ 梨園金蟬
金蟬,又名知了猴、知了龜、爬蚱、蚱蟬,素有唐僧肉的美譽。只所以叫唐僧肉,除了其營養價值之外更有深厚的文化韻味深在其中。由於金蟬的營養價值高和風格獨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對人體發揮的多種滋補藥效功能,民間早有把吃金蟬子比喻成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唐僧肉」。
☟ 趙縣蘆筍
趙縣地處冀中南,面積675平方公裡,人口53萬,耕地面積78萬畝。做為一個平原農業大縣,自然條件非常優越,年平均氣溫12℃,無霜期198天,年平均降水量498mm,土壤以壤土為主,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和玉米,縣城南部的沙河故道區以沙壤土為主,非常適合蘆筍這種經濟作物的生長。
我叫趙縣
這是我家的美食
▲ 砂鍋合菜
砂鍋合菜。是砂鍋系列菜餚的一種,以燉為主,排骨、雞肉、丸子、豆腐、肥腸等等無所不能。
▲生態烤魚
生態烤魚。魚類經過烤制之後然後進行烹飪的一種方法,這種烹調方式實現了「一烤二燉」。烤魚融合醃、烤、燉三種烹飪工藝技術,充分借鑑傳統渝菜及重慶火鍋用料特點,是口味奇絕、營養豐富的風味小吃。
▲ 紅燒肉
紅燒肉。算是大眾菜餚,色澤紅潤,肥而不膩,香糯可口,入口即化,是趙縣版的東坡肉。
▲趙縣蒸菜
老字號趙縣蒸菜,做法頗似農家婚宴上的蒸碗,想來與正定有名的八大碗也相近。燈籠丸子、龍眼丸子、四喜丸子、菜卷、肘花等菜餚統統靠上籠屜蒸製,之後再裝盤上桌。
▲糯米排骨
趙縣蒸菜的一種,米香與肉香相融合,蒸出來的肉,確實是鮮嫩,而且還保持著原汁,又兼有一點排骨本身的油,香而不膩,軟爛可口。
趙州鹹驢肉。民間素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形容驢肉之美味。驢肉的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肉類。趙州驢肉以百年老湯的鍋底燜煮而成,遠近聞名。
趙縣集顏值與內涵並存
現在趙縣向全世界發出邀請!
請把我們美麗的趙縣告訴全世界
大家一起助力宣傳我們美麗的家鄉
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