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一些地區連續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讓批發市場、菜市場等又成為百姓關注焦點,作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又如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市場保供呢?
6月18日,上海市商務委主任華源在做客「2020上海民生訪談」時表示,上海人口多、耕地少,主副食品自給率比較低,除了綠葉菜外,八成以上的貨源要靠外省市供應,可以說市場保供任務還是很重的。但是,疫情發生以來,上海一手抓防控,一手抓保供,市場供應是充足的、品種是豐富的、防控措施是嚴格的。
他說,目前,上海市蔬菜集團每天的蔬菜供應量在8500噸左右,交易結束後保持6000噸左右周轉量,可動態供應市場,市民餐桌最常見的青菜、捲心菜、芹菜、雞毛菜、土豆、番茄等品種供大於求;豬肉方面,日均批發交易量穩定在800噸至1000噸之間,全國10多個省的豬肉正進滬銷售,交易結束後仍有餘貨,可以滿足市民的消費需求;牛羊肉、禽肉、水產品的貨源也很充足,菜市場、商超賣場、電商等業態供應正常,可以滿足市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不過,華源也坦言,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確實為市場保供帶來不小挑戰。「今年受疫情影響,絕大多數的外出取消,絕大多數的年夜飯退訂,老百姓都宅在家裡,這使市場保供的壓力陡增。為此,我們採取了幾個方面的措施,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平穩有序。」
比如說,加強產銷對接。充分發揮50個蔬菜外延生產基地和77個市外主供應基地作用,加大豬肉、蔬菜等採購力度,確保外省市農產品源源不斷供應本市;加強批零對接。針對超市賣場生鮮食品銷量激增的情況,組織麥德龍、大潤發、沃爾瑪、家樂福等超市賣場直接對接蔬菜批發市場,形成保供聯盟。同時,上海各區發揮菜市場「平價菜」「平價肉」專櫃作用,多渠道保障零售終端供應。
與此同時,還加強線上線下對接,積極發揮電商平臺作用。由於市民出門減少,生鮮電商訂單量大幅增長。今年1月-5月上海市生鮮農產品網絡交易額同比增長約1.3倍;高峰時,叮咚買菜、盒馬等生鮮電商平臺每天訂單達到約50萬單,日銷售豬肉約150噸、蔬菜約500噸。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春節原因,生鮮電商企業員工在崗率僅為60%-70%,訂單激增導致配送人員存在較大缺口,為此,上海市商務委積極協調重點電商平臺與餐飲企業對接開展「共享員工」合作,數千名員工「臨時上崗」,為企業解決了後顧之憂。
「疫情防控工作一刻也不能放鬆。」華源表示,面對疫情,上海市商務委及時制定並發布了行業疫情防控指南,指導督促農貿市場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嚴格執行清洗消毒、人員登記、佩戴口罩、測溫等措施。本周,上海又發布了《上海市農貿市場疫情防控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農貿市場等場所的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落實各方責任,通過強化場所管理、人員管理、食品安全管理、應急管理等具體措施,確保農貿市場運營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