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財運,往往隱藏於自己身上,有這些特徵的人,容易「招財」。古語言:「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招財的能力,別人幫不了你,只能靠自己。有人說:
如果我們將生活中的一切不順都歸結為「壞運」,卻將別人的成就總結為「好運」,那麼這個「壞運」可能會貫穿我們的後半生。拼盡全力,才能擁有所謂的好運與好命。只因所有的好運都來自於自己,都藏在咬緊牙堅持的靈魂裡。
財富,不是那麼容易獲得。你看到別人輕而易舉擁有財富,卻不知道別人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不動聲色地努力。往往唾手可得的財富面前,是多少個暗無天日的努力。也許你現在不曾擁有金錢,但終有一天你會變成富人的模樣,前提是努力。
01、賺錢的野心。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在和金錢打交道,都離不開金錢,都需要錢。一個人窮怕了,才會選擇賺錢,畢竟野心是賺錢的第一要素。有了野心,才有賺錢的動力。
劉永好出生於窮人家庭,20歲之前沒穿過鞋子。下海經商之前,劉永好是一位教師,但是貧窮的生活致使他選擇做生意。做生意之初,劉永好只想成為一個「萬元戶」,經過努力,很快達成了萬元戶的目標。後來,他不給自己設限,一步一步成為「西南首富」。
正是當初當「萬元戶」的野心,才趨勢劉永好一步一步向前,擁有巨額的財富。許多富人都沒有顯赫的背景,都是窮人家庭出身,只不過不甘於貧窮,才過上富裕的生活。
02、會做人的人最有「錢途」。生活中,每個人都喜歡和會做人的人交朋友,因為「舒服」。做生意也是如此,會做人能夠廣結財源,財運亨通。作為商人,「誠信」二字永遠是立足之本,要想企業賺大錢長久發展下去,必須堅持誠信到底。
華人首富李嘉誠告誡他的兒子:當你所有財富被人竊取時,只要擁有誠信,你就有東山再起的資本。1986年,李嘉誠決定以私人的名義出售旗下某公司10%股份套現脫手。當時,他的職員都勸解他等一等會獲得更豐厚的收益,但是李嘉誠拒絕了。
他認為,如果能夠讓投資者獲利,以後做生意會更容易。像李嘉誠這樣考慮投資者利潤的老闆,在當今社會已經不多見了。他犧牲了自己的利益,讓投資者賺錢,雖然損失了利潤,但是收穫了客戶。
做生意猶如做人,考慮別人的利潤,你才有利潤可賺。李嘉誠的生意做得如此之大,不是沒有原因。
03、人脈資源。哈佛商學院對許多成功人士做過調查,這些人之所以能取得驚人的財富,主要得益於他們的人際關係。顯然,人脈資源在「招財」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石在創業過程中先後就讀於長江商學院和哈佛大學商學院;張蘭先後參加了各種CEO班級…這些人之所以選擇頂級商學院,除了更新自己的知識之外,還有結交人脈、積累人脈。
當今社會,人脈即財脈,商場上單打獨鬥根本走不遠,商場上拼的不是資本,而是交際圈。在創業致富的路途中,總會遇到瓶頸,想要突破瓶頸,就需要藉助「貴人」之力。
總而言之,人脈是無形的資產,不可替代。擁有了雄厚的人脈關係,做生意賺錢容易一帆風順。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三分帶來的效益遠遠大於七分,人脈就是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