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故事:山村教師支月英:山旮旯裡的守望(圖)

2021-01-11 南方新聞網

  她是燃燒的紅燭,閃耀著燦爛的光輝;她是護花的春泥,浸潤著土地的芬芳;她和千千萬萬山村教師一起,託起了深山孩子夢想的翅膀。36年的山村教育夢,載滿了支月英滿滿的愛。

  36年,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嶇、坎坷的山旮旯的小路;

  36年,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愛的山旮旯的孩子;

  36年,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艱苦的山旮旯的教學;

  36年,她心中始終篤定的一個目標,那就是堅持在山旮旯裡教孩子,教好孩子,教好每一個孩子

  她就是2011年中央文明辦授予的「中國好人」、2012年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14年全國模範教師、2015年全國師德楷模——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泥洋村白洋組教學點的女教師支月英。

  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與一雙雙渴望知識眼睛相伴。她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唱歌跳舞,認識大千世界。但貧窮的山村並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顯落後。但艱苦的條件並沒有難倒支月英。剛參加工作時,她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家長不讓孩子上學,支月英經常為學生墊付學費,墊著墊著,有時買米買菜的錢都不夠,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勸她趕緊離開,她總是笑著說:「日子會好起來的!」後來,支月英被任命為校長,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擔教育教學任務,還要做好教學點的管理服務工作。

  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裡暖洋洋的。學校不通班車,每逢開學,孩子們的課本、粉筆等都是支老師和其他幾位同事步行二十多裡的山路肩挑手提運上山的,一趟下來,腰酸腿疼,筋疲力盡,渾身酥軟。山村的家長重男輕女,不讓女孩讀書,支老師走門串戶,與家長促膝談心,動員家長把孩子送來學校,沒讓一個山村孩子輟學在家。

  母親從老家來學校看她,看到女兒步行二十多裡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對母親說:「這裡山好,水好,村民樸實善良」。母親心疼地說:「你就淨說好!」她只是望著母親笑。其實她心裡裝滿了對親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嘗不想盡享天倫之樂,但她更願意把愛意播撒在這青山綠水,讓這份愛生根發芽,承載起貧瘠山村的綠色希望。

  神聖的使命,動力的源泉

  領導的關心讓支月英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奉新縣委書記張家良,奉新縣教育局長黃曉珍,澡下鎮黨委書記李百強等領導多次親臨教學點慰問支月英。考慮到支月英的困難,組織上多次給她調動的機會,但支月英都婉拒了,她何嘗不想過上舒適的生活,但她的心裡捨不得山裡的娃娃,他們聰明活潑,對知識如饑似渴;她捨不得這裡的鄉親,村裡人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女兒;孩子們只要聽說支月英會走,便會抱住她,眼眶裡噙滿淚水問,「支老師,您不要走吧!」,支月英摸著他們的小腦袋說:「不會,我怎麼捨得你們?」孩子們臉上才洋溢著甜蜜的微笑;有時鄉親們看到支月英下山開會,擔心她離開這裡,總會問「支校長,你還會回來嗎?」她告訴他們,「開完會,我立即就回來!」鄉親們臉上才燦爛起來。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別辛苦,支月英經常累得頭暈眼花。她血壓偏高,導致視網膜出血,只有一隻眼睛正常。更讓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講課的她身體劇烈疼痛,幾位家長迅速把她送往醫院,醫生診斷她身患膽總管膽囊結石,並馬上進行了手術。住院的幾天,她心裡一直惦記著她的學生。剛剛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學校。

  艱苦的環境,樸實的擔當

  2012年2月,組織上考慮到支月英年紀偏大,身體欠佳,決定調她下山到中心小學任教。正在此時,一個距離泥洋村十多裡的更偏遠山村—白洋村(澡下鎮最遠山村)群眾聯名請支月英到白洋村任教。她的家人考慮到她年齡大了,身體又不好,不贊同她去更遠更艱苦的地方,她苦口婆心說服家人:「白洋村的家長要求我去那兒當老師,我不能讓白洋村的孩子不讀書!」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她打著行李奔赴大山更偏遠的山村白洋教學點任教。

  2012年春,久雨低溫,支老師一到那兒,就在泥濘的山路上接送學生,學生李小軍上學困難,她每天去接送,還要輔導他做作業。孩子們進步很快,令家長們讚嘆不已。

  2012年暑假,為了解決白洋村教學點校舍破舊問題,上級教育部門決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邊教學,一邊照料施工,幫工人做飯,將丈夫也拉來幫忙。整個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過的。如今嶄新的校舍寬敞明亮。鄉親們看到嶄新的校舍,感動不已。

  既是校長、老師,又是保姆,上課教書、下課照應學生玩耍。家裡人擔心他的身體,總是說:「你也年過半百了,身體又不好,別的老師都往山外調,而你還往更遠的深山裡鑽。」她樂呵呵地說:「如果人人都嚮往山外,大山裡、山旮旯裡的孩子誰來教育,山區教育誰來支撐?」各級領導關心她,幾次要給她調換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絕。

  大山的女兒,赤誠的守望

  36年前,從支月英站上講臺的第一天,就篤定一個理想:做一棵大樹,守望這片山區,教好每一個孩子。支月英常常思量人生的價值,得失兩衡,她覺得自己雖然沒有別墅,沒有寶馬,但她感到自己活著心底比千萬富翁還舒坦,當在千裡之外創業的學子來看望她,親切擁抱她的時候,這種幸福感有多少人能夠品味到,這才是價值無限的享受,這才是永動心弦的韻律,這才是青春奉獻的報償!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支老師雖然身體狀況有時力不從心,但她還是執著堅守崗位,她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奇蹟,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學平平凡凡地工作了36個春秋,支月英的故事感動著大家,她先後獲得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師德楷模、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中國好人,省師德標兵、「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譽。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她是山村老鄉的女兒,像一支燃燒火焰的山村紅燭,閃耀著燦爛的光輝。

相關焦點

  • 江西鄉村教師支月英當選央視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
    支月英,36年來堅守在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從「支姐姐」到「支媽媽」,一張小小的山村講臺,彰顯出她內心的大愛。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裡暖洋洋的。
  • 江西鄉村教師支月英感動了中國!看完淚奔!為她點讚!
    對於獲得的榮譽,支月英稱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做著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才能有希望。」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裡,離鄉鎮45公裡,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一到白洋教學點,她發現這裡條件比想像中還要艱苦。
  • 「感動中國」鄉村女教師支月英到宜春學院分享37年堅守歷程
    圖為9月18日晚上,「感動中國」鄉村女教師支月英先進事跡報告會。支月英(左)與宜春學院校長李雪南(右)。宜春學院 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 韓玉)9月18日晚上,「感動中國」鄉村女教師支月英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宜春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
  • 奉新縣鄉村教師支月英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稱號...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站截圖  支月英  《一生只為一事來》劇照(電影出品公司供圖)  大江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曾志翔攝影報導: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匯聚決戰決勝磅礴偉力,經嚴格評選,近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一批先進人物榮譽稱號,其中,宜春市奉新縣鄉村教師支月英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稱號。
  • 【致敬三八紅旗手】支月英:不是希望才堅守 是堅守才有希望
    可誰也沒想到,多少年過去了,這個年輕姑娘非但沒走,還把根深深地扎在了這山旮旯裡,並靠自己的傾力付出和傾心守望,贏得了大山裡鄉親們的敬重和孩子們的愛戴。在泥洋山村,與支月英相伴最多的是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唱歌跳舞畫畫,給孩子們講述大山外面的世界,這是她平日裡最重要也是最享受的事情。但貧窮的山村並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顯落後。
  • 江西鄉村教師支月英當選「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紮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支月英   主持人在介紹支月英的評委會頒獎詞中說道,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
  • 《一生只為一事來》首映 全國模範鄉村女教師支月英事跡改編
    9月6日,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在北京師範大學首映,導演張亞海,主演穆婷婷、譚凱、王姬,小演員徐梓涵、宋心鈺、李涵陽、胡雨慈,電影主題曲演唱者米粒,以及影片故事原型人物支月英現身和師生互動。《一生只為一事來》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支月英老師駐守大山38年,為鄉村教育奉獻一生的感人故事。支月英是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她幾十年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她努力創新教學方法,總結出適合鄉村教學點的動靜搭配教學法。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
  • 感動中國鄉村女教師支月英與大學生分享37年的堅守歷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江西9月21日訊(記者李樹貴)9月18日,感動中國鄉村女教師支月英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江西宜春學院舉行。大學生們從她句句擲地有聲堅定的言語中看到的是支月英毫無怨言的堅守。歲月無聲,時間刻痕。
  • 感動中國2016年度十大人物支月英:36年紮根鄉村講臺
    2月8日晚,江西一位平凡的鄉村教師站在了2016年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的頒獎舞臺上。她叫支月英,36年來堅守在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從「支姐姐」到「支媽媽」,一張小小的山村講臺,彰顯出她內心的大愛。
  •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事跡頒獎詞 36年紮根鄉村講臺
    支月英介紹白巖松的現場採訪承諾:36年紮根鄉村講臺  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裡學校地處江西省奉新縣和靖安縣兩縣交界的泥洋山深處,交通不便,離最近的車站都要20多裡地,師生上學全靠兩條腿在崇山峻岭間爬行。山村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當地人一樣,自己動手種菜。當地老百姓十分疑慮:這外地姑娘能堅持下來嗎?是不是想過渡一下,過不久就溜掉?這話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窮,前些年,教師如同走馬燈似的來了又走。
  • 感動中國人物支月英事跡心得體會、觀後感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為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
  • 《一生只為一事來》致敬鄉村教師
    27日,該影片總製片人、出品人,廣東東方天璽影業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長見,向記者講述了影片背後的故事。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裡,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鄉村女教師。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支月英幾十年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以最質樸的信念堅守初心,為大山裡三代孩子默默奉獻。
  •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支月英回「家」講課
    支月英是進賢縣張公鎮人。1980年,得知宜春市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當時只有十九歲的她,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裡,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奉新縣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支月英紮根大山深處近四十年,把學校當作自己的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從風華正茂的「支姐姐」到兩鬢斑白的「支奶奶」,教育了整整兩代人,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大山裡的孩子。
  • 教師節獻禮 | 《天行者》致敬每一份偉大的堅守
    但是早在上世紀50年代,全國教師資源相對匱乏,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師資力量就更顯薄弱,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誕生了民辦教師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據統計,1977年,全國農村的民辦教師一度有近五百萬人之多。在學校裡,他們是老師,傳道、授業、解惑,而離開了學校,他們又像普通的農民一樣,種紅薯種茯苓,所得的收入幾乎全部自願補貼給了學校。
  • 最美鄉村教師感動中國,築夢路上有愛更暖心
    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著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為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 「獨家」支月英代表:履職,從「身邊事」做起
    △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支月英支月英是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負責人。38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山村講臺,走得最多的是崎嶇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裡的孩子。2018年,她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柔弱的肩膀上又多了一份責任、一份擔當,她從自己的「身邊事」做起,認真依法履行代表職責,在推動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青少年健康成長、群眾安全出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為農村教育和鄉村教師鼓與呼支月英對筆者談到了鄉村教師的作用:「鄉村教師對農村意味著什麼?
  • 《一生只為一事來》定檔9月9日 支月英老師事跡首次搬上大熒幕
    ,以商人董大山的視角展開,講述了支月英老師駐守大山38年、為鄉村教育奉獻一生的感人故事。「感動中國」真實事跡改編 支月英一生只為一事來 《一生只為一事來》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剛滿十九歲的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來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鄉村女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