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239人,韓國9年前悲劇的警示:我們為什麼不能隨意消毒?

2020-12-20 騰訊網

◆不要讓消毒劑成為安慰劑,無效的消毒無異於放毒。

正解局出品

新冠病毒來勢洶洶,卻也有致命弱點:

1. 56℃高溫30分鐘

2. 乙醚

3. 75%乙醇(酒精)

4. 含氯的消毒劑

5. 過氧乙酸等

於是,不少人依葫蘆畫瓢,創造出各種「抗疫妙方」。

比如說,喝高濃度酒消毒、吹風機狂吹滅殺病毒、蒸桑拿熱死病毒、童子尿預防病毒、56℃熱水洗澡燙死病毒……

如果現實真如此,恐怕病毒早已逃之夭夭,躲在角落裡惶惶不可終日。

很顯然,上面的「神仙藥方」要麼不切實際,要麼是徹頭徹尾的謠言。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

所以,許多人矛頭一轉,瞄上了消毒劑,一場全民上陣消毒的戰役就此展開。

但問題很快來了,很多我們看起來很「過癮」的消毒,效率低、效果差,有些甚至和放毒沒什麼兩樣。

病毒沒殺死,反倒可能把自己搭進去了。

1. 爭奇鬥豔的消毒方式

2月初,重慶榮昌一小區業主,據說,同時也是當地的畜牧科學院院長,受非洲豬瘟消毒機制啟發,在小區門口策劃了一條消毒通道。

原本給豬消毒的設備,一改裝就用到人身上。

據說,這條消毒通道長約5米,由加溼器噴釋出霧化後的消毒藥水。進出居民在測量體溫後,都要經過「雲霧繚繞」的消毒通道消殺一番。

通道一亮相,受到全國各地網友的極大追捧。

幾天裡,深圳、廣州、合肥、長沙等地的部分小區,紛紛建起了消毒通道。

和消毒通道同臺競爭的,還有無人機消毒。

山東菏澤一村民用農業植保無人機,花了2個小時,完成噴灑面積230畝,給全村消了個毒。

廈門則後來居上,高性能的無人機一次帶足32斤消毒液,10分鐘噴灑8000平米,樹木、樓頂、樓層間,無死角作業。

鞋底消毒池、噴霧消毒槍360度掃射、全自動感應噴灑門等等消毒機制,也紛紛應運而生。

有些地方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出入口,一天噴灑消毒藥液竟達到了40噸。

還有很多農機廠,直接把農機噴藥裝置改裝成了消毒裝置。

由「可防可控」「有限人傳人」到全國在家休息、確診人數超過非典,再到不戴口罩出門買菜15秒被感染、門把手上發現病毒核酸、有人朝電梯按鍵吐口水等等報導。

病毒帶給人的陰影揮之不去,甚至有人連呼吸都覺得有毒。

所以,這一系列離奇消毒法的出現也見怪不怪了。

但這樣的消毒,只能用「過度」兩個字來概括。

背後,卻可能得不償失。

2. 神經質消毒

這樣慘痛的教訓,在國外並不少見。

2014年,西非伊波拉疫情爆發,許多國家派遣醫療隊入非援助,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的含氯消毒劑。

據統計,任務期間,醫療隊員平均受含氯消毒液揮發氣體刺激次數為5次,並不算多。

儘管如此,不良反應還是出現了:流淚、頭痛、咳嗽、噁心、咽部異物感等等,不一而足,涉及眼部、咽部、呼吸道、神經系統多個部位。

這並不是少數人的事,僅頭痛、一般咳嗽這兩項,發生率就分別達到了71.43%和67.86%。

醫護人員尚且如此,幾乎半截身子泡在消毒水裡的患者,情況更不容樂觀。

2016年2月,利比亞流行病學家法拉赫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在1000名參與調查的伊波拉倖存者中,有60%患有眼疾,53%深受關節痛和肌肉疼痛困擾,68%的人神經系統出現問題。

兩個月後,法拉赫再次表示,有近75%的倖存者受到頭痛影響,72%的患者得了抑鬱症,一半以上的患者出現失憶、行走困難症狀。

好不容易死裡逃生,卻潦倒地活在後遺症的陰影中。

無獨有偶,WHO發現,在獅子山的東部城市凱內馬,約有一半的倖存者視覺受到損害。

這些症狀被統稱為「伊波拉後症候群」。據世衛組織的一份報告,含氯消毒劑的過度使用、疾病本身、治療手段都被認為是可能的罪魁禍首。

另一個例子,則是我們的鄰國日本。

大概在十年前,國內流傳著一個故事:日本清潔工喝馬桶水。雖然這個故事真假性存疑,但也透露出日本人很愛乾淨。

確實,在抗菌、消毒這事上,日本人可以稱得上神經質。

除了基本的消毒液、消毒巾、消毒噴霧,他們還有抗菌原子筆、抗菌襯衫、抗菌砧板。

(日本的抗菌砧板示意圖)

從廚房消毒、廁所消毒到地板消毒、窗戶消毒、床上消毒,日本人執著於消毒,舉世罕見。很多日本家庭中,消毒藥品比洗髮水使用頻率還高。

為避免病菌「走街串巷」,日本人還將大人和小孩的衣服、內衣和外衣分開洗,最後再加一道程序:加消毒水洗滌。

但這一切背後,卻是免疫力的江河日下,一個直接體現就是過敏患者的增加。

(日本過敏性患者的增加推動口罩需求上升)

不僅如此,許多第一次來中國的日本人,很容易感冒、拉肚子。

因為缺少在「髒」環境中磨鍊摔打的日本人,一旦置身於一個新環境,更容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的侵害。

另一起悲劇,發生在韓國。2011年,利潔時韓國子公司為提高加溼器效果,向產品中添加殺菌劑。

長期受此影響的孕婦和兒童,患上了重症肺炎,最終239人死亡,1528人受到直接傷害,數十萬人受到潛在傷害。

處於輿論漩渦的利潔時形象一落千丈,賠償金額達數百億韓元,14名相關責任人入獄,被處以5至7年有期徒刑。2017年,利潔時還被迫關閉了其在韓國唯一的生產工廠——益山市工廠。

3. 消毒不能耍流氓

過度消毒,很大程度上吃力不討好。

就像重拳出擊,結果卻打在棉花上。

據上海疾控中心消毒科主任朱仁義所說,新型冠狀病毒大概率在病人的飛沫能夠到達或者手經常接觸、有利於病毒留存的地方,如門把手、門鈴按鈕、樓梯扶手等,這些地點可根據需要進行消毒。

而室外環境、綠化則無需消毒。

室外的空氣,幾乎不存在新冠病毒。即使有病人對著空氣打噴嚏,噴出的氣霧中含有病毒,也會很快隨風而散。

此時用無人機大面積空氣消毒,就跟向大海裡撒胡椒粉差不多,沒有意義。

此外,很多小區用含氯的消毒劑噴在腳墊上,對鞋底消毒。但實際上,含氯消毒劑不穩定,無法確保消毒濃度,很難有消毒效果。

至於消毒通道,也一樣。

撇開消毒濃度和作用時間談消毒,無異於耍流氓。

有時候做了無效消毒不說,還傷害了身體。

就拿消毒通道來說,這種「噴霧式」消毒最大的問題在於,違背了消毒操作的基本原則:不能對著人噴。

呼吸道黏膜損傷、老年人慢性支氣管炎、兒童哮喘等,都可能會因為消毒通道而復發。

甚至有觀點認為,過度消毒損傷人的呼吸道黏膜後,更易感染新冠病毒等病原體。

和非洲豬瘟同款的消毒通道,其實早有問題曝出。有養殖戶稱,在給豬場和飼料廠消毒的時候,有些工人長時間使用這種方式,回來就拉肚子。

疾控專家對這種消毒通道更是直言:過度消毒會變成「留毒」。

當然,除了消毒通道,其他一些過度消毒行為,再加上消毒知識的匱乏,也會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

比如,潔廁靈與84消毒液混合使用的話,會引起化學反應,產生氯氣,輕者讓人咳嗽、胸悶,重者讓人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曾經有記者採訪了20名家庭主婦,有18名不知道二者混用會中毒,有1名主婦自曝曾將兩種清潔劑混用,出現過頭暈症狀。

隨後,記者走訪了幾家大型超市,發現潔廁靈和84消毒液普遍被擺放在同一貨架上,大部分沒有提示二者不能混用。

如果說化學反應忘了的話還情有可原,那連酒精會燃燒都不知道的人,就很令人痛心。

2月初,杭州一小夥為防止病毒尾隨入家門,使用酒精對自己的頭、臉、脖子、四肢以及身上衣服消毒後,用電暖氣取暖,結果造成深度燒傷。

過度消毒行為,也給不良商人帶來了可乘之機,各種無效、甚至有副作用的產品開始在市場上流行。

消毒卡就是其中之一。據說,這種消毒卡產於日本,通過釋放二氧化氯氣體來消毒。

只要掛在脖子上,就可在1米範圍內形成一個結界,百毒不侵。

而且,一個卡片可以使用兩個月,環保又高效。

原本以為這些宣傳只會得到大眾的冷嘲熱諷,但關鍵是,還真有不少人信了。

有人花了近千元,將消毒卡送去實驗室檢測,結果發現除菌率為0。

其實,早在2013年,日本消費者廳就曝出該產品的安全問題:使用時容易發生化學灼傷。

與其相信消毒卡,還不如相信電子口罩。

對於公共環境,過度消毒也導致了不少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規劃所所長宋國軍曾表示,殘存在城市表面的消毒劑如果隨著雨水進入河流,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非典時期,臺灣淡水河及其支流,因為被倒入了大量漂白水,含氯量大幅上升,魚群大量暴斃,過了半年河川生態才慢慢恢復。

這次疫情中的過度消毒行為,同樣殃及池魚。據說,已經有不少專家接到城區、高速路口鳥類批量死亡的報告。

而許多地方噴灑的「環保酵素」,實質上是廚餘垃圾發酵的產物,是細菌和真菌的代謝廢物,非但不能防疫,還會促進細菌繁殖,汙染空氣。

《新聞1+1》裡,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一語道之:

城市大規模消毒是不可能的事情,害處大於益處。

其實,各種細菌、微生物甚至是病毒,原本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它們其中很多,比人類更早出現在這個星球上。

現在,如果不擇手段,過度消殺,其實也是在打破自然生態的平衡。

而我們知道,不論是非典還是新冠病毒,在相當程度可以說是自然對人類瘋狂進攻的回擊。

只可惜,我們在另一面又要犯同樣的錯誤。

相關焦點

  • 韓國9歲男孩被繼母虐待致死,塞行李箱7個小時,多次踩踏灌熱風
    近日韓國頻頻曝出的虐童事件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一名9歲男孩被繼母塞進小行李箱7個小時致死的消息更是讓人憤恨不已。這名小男孩在被關進行李箱以後不停地求救,他多次和繼母表示自己已經無法呼吸,可是繼母卻當作聽不見,還多次向行李箱灌熱風,在上面踩踏。
  • 韓國「殺人」加溼器致死1.4萬人 調查委員會呼籲重新調查
    後來調查發現,英國利潔時集團韓國分公司生產的加溼器殺菌劑一種成分,是致死的元兇。 這起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成為韓國民眾的痛苦回憶,其官方登記死亡人數為1553人。然而,一項本月27日公布的最新調查認定,這起事件的致死人數遠遠不止這個數字,而是達到1.4萬甚至更多,相當於登記死亡人數的10倍。
  • 中國臺灣、韓國流感疫苗致死百餘人,我還能不能打?
    韓國爆發史上罕有流感疫苗致死百人,臺灣地區致死七人,新加坡馬來西亞暫停接種,韓國政府為何仍強推全民接種?這些死亡大多數涉及70和80多歲的人,但首次致死事件涉及的則是一名17歲的青少年。這起大規模的流感疫苗致死事件,在韓國國內引發了大面積的恐慌與對該疫苗安全性的擔憂。甚至有人造謠認為,這些「疫苗失效」、「質量不過關」等。有媒體甚至稱其為近十年來最大的流感疫苗致死事件。據韓聯社報導,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1,960萬韓國人免費接種了疫苗。
  • 山東德州女子因不孕被虐待致死,悲劇是如何釀成的
    山東德州女子方某洋僅僅因為不能懷孕,就被婆家虐待致死。公婆、丈夫對她採用「打、凍、餓、禁閉等手段予以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摧殘」,讓出嫁時160多斤的健壯姑娘,被毆打致死時瘦弱至只有60多斤,而且全身傷痕累累。這樣的案件簡直駭人聽聞。難以想像這個可憐的女孩在最後的人生裡都經歷了什麼。
  • 雙語閱讀:韓國設雷射束警示裝置提醒低頭族
    日前,韓國某市在十字路口安裝了閃燈裝置和雷射束,提醒「智慧型手機低頭族」們抬頭看路,並讓駕駛人員減速,避免意外發生。韓國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全球最高。韓國的交通致死率和傷亡率在發達國家中處於居於高位。人們日益擔心越來越多的行人因為低頭看手機而在交通事故中受傷。設計人員據此設計了這套提醒裝置。
  • 83年前的今天,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
    83年前的今天,我們為什麼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國行公祭,祀我殤胞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之名悼念逝者不為延續仇恨只為警醒:吾輩自強!
  • 河北半月四起「幼兒遺落車內」致死,為何每年都會發生這種悲劇!?
    看完新聞後讓人心痛。7月1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河北省教育廳了解到,自6月28日至7月13日,河北省保定雄縣、唐山遵化、石家莊晉州和廊坊霸州連續發生四起幼兒園校車遺落幼兒致死事故。
  • 心理學:南京失聯女生被男友殺害埋屍 警示我們有三點絕不容忽視
    要不就是心理太過於敏感,過不了自己心理那個坎而選擇走了不歸路;要不就是心理太過於單純,而遭到歹人暗算,被殘害致死。關於近期新出來的新聞「南京失聯女生被男友殺害埋屍 」,目前案件仍然在進一步偵辦中,我們還不知道她為什麼會被殺害
  • 韓國流感疫苗致死風波-虎嗅網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壓力下,韓國還經歷著一場「流感疫苗風波」——已出現百餘死亡病例,造成民眾強烈恐慌。那麼,韓國流感疫苗真的是致人死亡的「真兇」嗎?掀起這場風波的根源究竟在哪?此事對日後韓國接種新冠疫苗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電動滑板車撞人致死判決」,具有警示意義
    12月17日上午,成都市青羊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駕駛電動滑板車致人死亡的案件。年輕男子陳某駕駛著電動滑板車去上班,途中將一名過馬路的七旬老人掛倒在地,老人經搶救無效死亡。經審理,法院最終宣判陳某犯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據悉,這也是四川首例駕駛電動滑板車致人死亡案件。(12月18日《成都商報》)  近幾年來,電動滑板車以速度快、體積小、成本低為賣點,成了很多人的新寵兒。有的將其作為代駕返程工具,有的將其作為上班代步工具,穿梭於大街小巷。  然而,公眾可知否,其實電動滑板車是沒有路權的。
  • 食物中毒致死悲劇,為更多人敲響警鐘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已致八人死亡。據悉,事件發生在家庭聚餐期間,多人食用了自製的「酸湯子」,相關食材已經在冰箱冷凍一年。根據黑龍江衛健委最新消息顯示,該事件初步定性為酵米麵食物中毒,即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 大熊貓為什麼不能徒手摸?網友熱議:韓國的動物園真的懂怎麼養熊貓...
    虎撲11月7日訊 近日,韓國藝人化濃妝摸抱熊貓幼崽引質疑。提問:大熊貓為什麼不能徒手摸?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韓國藝人化濃妝摸抱熊貓幼崽引質疑#】近日,幾名韓國藝人被曝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徒手接觸只有3個月大的中國熊貓寶寶「福寶」,引發國內網友質疑與批評。 #大熊貓為什麼不能徒手摸#?專家介紹,犬瘟熱是大熊貓的頭號殺手,是一種高度致死的烈性傳染病,其傳播渠道是通過與病獸直接接觸傳染。
  • 韓國23日起更換煙盒警示圖文 強化控煙效果
    人民網訊 韓國煙盒警示圖文將於12月23日起更換,全新包裝的香菸預計於2021年1月末投入各大零售店正式銷售。據韓媒《中央日報》報導,韓國保健福利部和健康增進開發院21日表示,23日起將全面更換香菸盒警示圖文。
  • 重視心理疾病  莫讓悲劇重演——談毛洪濤自殺事件對我們的警示
    前些年香港影視巨星張國榮在事業如日中天時毫無徵兆的自殺了,也是讓人費解。兩個事件頗有相似之處。悲痛之餘,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人們的心理健康。這一事件給我們的警示是,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僅是青少年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基層人群的問題,在高層次人群中照樣存在,而且高智商人群比例可能更高。
  • 韓國最大室內遊樂園發生疫情,涉及多學校,遊樂園閉館
    目前,韓國就發生了一起公共場合新冠疫情感染的事件。隨著後來局勢慢慢轉好,很多大型設施也都開始開放,公共場所也開始接待客人,但是還是難免有疏漏之處。這一次就是韓國最大的室內遊樂園:樂天遊樂園發生了這樣的悲劇。
  • 深扒韓國虐童致死養父母家庭背景與謊言
    兩個都是韓國中部慶尚北道地區人,都是牧師子女。 慶尚北道地區的人一向被韓國大眾認為是忠厚,老實,善良的代表。牧師家庭子女被人感覺是富有愛心,有家教,知書達理的環境成長的人。 初印象很好是吧!繼續看下去。 丈夫職業: CBS廣播局職員基督教頻道(ChristianBroadcasting System) 2021年1月5日已被解僱。
  • 一個月後,「雪莉悲劇」開始改變韓國娛樂圈
    一個月前,曾出演過《海盜》《真實》等影片的韓國女演員兼歌手、前f(x)組合成員崔雪莉在首爾京畿道家中死亡,終年25歲。基於雪莉身邊人有關其患有抑鬱症的陳述,警方初步判斷死因是「極端性選擇」致死。而就在雪莉去世兩年前,同為SM公司的男歌手、SHINee組合成員金鐘鉉燒炭自殺。
  • 韓國三豐百貨公司倒塌事件,20秒內大樓塌為平地,502人失去生命
    說到大樓坍塌事故,25年前發生在韓國首爾的一起重大悲劇引起了舉世矚目,這就是造成502人死亡,937人受傷的三豐百貨店倒塌事件。011995年6月29日黃昏,正值首爾下班高峰期,不少上班族在忙碌了一天後,前往位於瑞草區的三豐百貨店購物、聚餐。
  • 「不能懷孕被虐致死」:什麼年代了,還把女性當生育工具?
    據其表哥稱,妹妹方某洋出嫁時160多斤,被毆打致死時只有60多斤。從被告三人的供述可得知,就在事發當天,方某洋便從早到晚遭受了來自公婆和老公的數次毒打、折磨,最終含恨屈辱離世。毫無疑問,這是個悲辛的故事。雖然只是極端個案,但從這起悲劇中仍能提煉很多公共反思價值。
  • 返場開團|連續5年獲獎的韓國國民紫外線消毒櫃uPang還有紅外線烘乾功能哦
    今天我們來說說消毒這件大事。小寶出生之後,所有的奶瓶都需要消毒之後才可以用。添加輔食之後,餐具也是一樣需要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