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美國在12月的前5天裡新增了100多萬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且日均死亡病例數量均在2000以上。
美國疫情數字在12月3日創下新記錄:單日死亡達到2879人,為新的單日死亡病例數量高峰。肆虐的疫情讓整個美國陷入了全國性的人道主義災難之中,醫院剩餘床位數量已經告急,同時出現資源緊張的甚至還有部分火葬場的焚燒席位。
不過,拜登想要發起有組織的全國性防疫行動還需要等到明年1月總統權力正式交接。
作為現任總統,川普治下的美國出現如此危機令人錯愕和憤怒,川普政府令人髮指的瀆職使得全美疫情一發而不可收拾。
在美國權力交接的過渡期,川普政府正忙於實施「剩餘計劃」,意圖鞏固對美國有利的全球性霸權,沒有將政府工作的重點放在國內疫情防控上。對於拜登而言,他的總統任期不但要處理川普時代的「遺留問題」,還要從川普手中接過權杖,儘快平息肆虐全美的新冠疫情。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預測,2900人的日死亡病例數量還不是最高值,預期在12月底到1月初,全美將出現日均3000人以上甚至4000人的死亡病例數量。
為何一個堂堂的世界最強的超級大國,卻在應對疫情中表現的如此疲軟,美國政府掌握的公共衛生資源為什麼不能夠給美國人民提供捍衛生命安全的鐵壁銅牆?除了川普政府的瀆職行為外,長期以來美國民眾並沒有享受到科技帶來的成果是關鍵性原因。
事實上,美國全民性質的醫療保險在2016年才基本建立健全,即「歐巴馬醫保」,2016年開始。
但從川普掌權開始,「歐巴馬醫保」就成為了其政府幕僚攻訐的最主要目標之一,從削減經費到控制參保人數,抵制性策略頻出,使得全美醫療保險參保人數有所下降。2019年年年末的疫情到來後,一部分相信科學的民眾卻沒有醫保分散就診壓力,另一部分激進民眾則將疫情問題政治化,視其為政黨編造的謊言,完全不採取防範措施。
同基層社會對於科學的認知一樣極端分裂的,是美國民眾對於政黨的支持。
拜登雖然獲得了2020年選戰的勝利,但是他相對於川普的選民票數優勢並不突出,這使得拜登上任後將是一個弱勢的總統。拜登已經是78歲高齡的老人,且有證據顯示他的健康狀態並不良好,這樣的總統能否帶領全美各個力量進行防疫尚未可知。
面對7000餘萬的川普鐵桿支持者,以及可能由共和黨把持的參議院,拜登的施政綱領可能無法得到充分施展,或者為了達成妥協而採用保守性策略,這可能使得全美的防疫和經濟復甦速度比預期還要緩慢。
美國疫情復甦緩慢對於世界並不是個好消息,美國的科技和金融霸權依然存在,世界經濟的運作仍然需要美國的深度參與。
美國陷入全國性的人道主義危機,而體制又限制了拜登作為總統的權力,或許此前風傳的歐巴馬等民主黨資深人物將加入拜登政府的傳聞會變為現實。但基本有這種個人魅力型政客,如何彌合撕裂的基層社會仍是美國防疫成功的關鍵所在。
美國全國性的疫情危機可能會成為中美溝通的重點話題,中美不僅僅在經濟層面結構性共生,在安全問題上也存在廣泛的共同利益,嚴峻的危機可能會加速中美關係的整合進程,使得中美關係達到新的穩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