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11年10月自考
新聞採訪寫作試題
課程代碼: 0065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記者要出色地完成「反映內部情況」的任務,就要有:正確的採訪目的,堅持真理的精神,以及( )
A.抓住典型事例 B.實事求是,如實反映情況
C.堅持黨性原則,對黨對人民負責 D.深入採訪,把有關情況調查清楚
2.在採訪中,記者要有歷史發展的觀點,除了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要了解事物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趨勢外,還要善於( )
A.觀察事物的歷史軌跡 B.對事物進行歷史的比較
C.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事物 D.從事物發展中發現其特點和新意
3.重要的新聞學文獻《與華北記者團的談話》的作者是( )
A.毛澤東 B.劉少奇
C.周恩來 D.陸定一
4.大量的實踐經驗表明,新聞採訪比一般的調查研究難度更大,更應當( )
A.明確採訪的思路 B.了解採訪對象
C.擬定採訪計劃 D.做好採訪的準備
5.在採訪活動中,新聞記者應該遵循的根本原則是( )
A.深入實際原則 B.深入群眾原則
C.執行政策原則 D.無產階級黨性原則
6.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具有新聞敏感的記者,大腦常常處於一種積極的創造性思維狀態,就是處於( )
A.緊張狀態 B.開放狀態
C.激活狀態 D.有意注意狀態
7.運用新聞政策標準選擇新聞,通常體現為政治標準、新聞宣傳思想,以及( )
A.新聞報導思想 B.新聞報導提示
C.新聞報導指南 D.新聞機構的編輯方針
8.新聞的宣傳價值,一般包含的因素有:一致性、典型性、時宜性和( )
A.客觀性 B.時效性
C.針對性 D.獨創性
9.採訪的平時準備和臨時準備的關係是( )
A.相互依存 B.相互制約
C.互為因果 D.相互關聯,相互促進
1O.記者採寫目擊式新聞,一般運用( )
A.事前觀察 B.同步觀察
C.結構式觀察 D.非闖入式觀察
11.記者採訪中「因人物訪問」的主要意圖在於( )
A.介紹某一方面的經驗和成就 B.針對某一問題有的放矢訪問
C.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其成就 D.儘快地反映事物新變化
12.記者對兩條以上的新聞線索同時進行採訪,這種採訪方式叫( )
A.兩地採訪 B.隱性採訪
C.交叉採訪 D.易地採訪
13.採訪中提出比較概括、廣泛、範圍較大的問題,對回答的內容限制不嚴格,給對方以充分自由發揮的餘地。這是( )
A.激髮式提問 B.開放式提問
C.迂迴式提問 D.誘導式提問
14.記者採訪革命戰爭年代的見證人,必要時把被採訪者收藏的物品拿去請黨史研究專家鑑別、認定。這是( )
A.間接核實 B.多方核實
C.親身核實 D.技術檢驗核實
15.採訪與寫作結合起來思考的好處是( )
A.提高工作效率 B.在採訪中開始寫作
C.減輕記者的工作負擔 D.取得採訪對象的積極配合
16.在各類採訪方法中,最有利於了解各方矛盾、焦點,有利於各方人士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發表看法的是( )
A.逐一訪問 B.個別訪問
C.開座談會 D.新聞發布會
17.記者挑選新聞寫作所用事實材料的過程叫做( )
A.材料收集 B.新聞選材
C.新聞調查 D.素材採集
18.新聞文採總的特點是:緣事而發,淡中有味。具體表現為:敘事突出動感,描繪富有美感,以及( )
A.修辭強調實感 B.議論強調實感
C.詞語強調美感 D.敘事強調美感
19.從產生、演變到發展一直同古典文學關係密切的新聞體裁是( )
A.消息 B.專訪
C.評論 D.通訊
20.由黨和政府授權,用以發表黨和國家重要會議的公報、決議、聲明,公布黨和政府的重要決策、決定等的新聞文體,稱為( )
A.新聞文告 B.新聞紀要
C.新聞公報 D.政府公告
21.描寫式導語的寫法大致有三種:描述一個或一組「特寫鏡頭」,具體形象描寫同一般概括相結合,以及( )
A.描述生動的新聞事實 B.穿插主要的新聞事實
C.描述最主要的新聞事實 D.評述最主要的新聞事實
22.人物通訊要寫得深刻,就應當抓住有關矛盾線索逐層展開,使人物置身於( )
A.社會矛盾之中 B.矛盾衝突之中
C.人、自然與社會衝突之中 D.人與人的矛盾衝突之中
23.有專一主題和專門訪談對象的訪問記,被稱為( )
A.專訪 B.訪問
C.談話錄 D.採訪錄
24.報告文學在寫作上講究新聞性和文學性雙重特色,而最根本的生命線是( )
A.新聞性 B.真實性
C.文學性 D.藝術性
25.我國的消息這一新聞體裁,主要脫胎於古代文體的( )
A.小說 B.散文
C.記敘文 D.筆記文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26.記者應該具備的基本業務能力,通常表現於( )
A.社會活動能力 B.隨機應變能力
C.職業的敏感性 D.邏輯思維能力
E.文字功底和口才
27.記者使用隱性採訪的情況是( )
A.某些表揚性稿件中 B.批評揭露性的報導中
C.探聽明星的隱私時 D.把隱性採訪作為採訪的輔助手段
E.在各種場合都可以使用
28.採訪中的新聞觀察與其它行業觀察的區別在於( )
A.觀察的經常性 B.觀察的直接性
C.觀察的綜合性 D.觀察的客觀性
E.觀察的敏感性
29.消息按篇幅的長短分,有( )
A.簡訊 B.標題新聞
C.評述式新聞 D.特寫新聞
E.一句話新聞
30.新聞寫作中講究必要的「照應」,具體方法有( )
A.首尾照應 B.前後內容照應
C.正文與標題照應 D.主體與導語照應
E.導語與標題照應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1.第一手材料
32.巡迴採訪
33.事件性新聞
34.經驗性消息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35.新聞採訪與一般的調查研究相比,有哪些共性與個性?
36.新聞寫作為什麼要用事實說話?如何用事實說話?
37.簡述常用的通訊結構方式。
五、簡單應用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38小題10分,第39小題8分,共18分)
38.今年10月下旬,某大城市為在本市務工的農民工進行免費體檢。報社派你前去採訪,請擬定一個簡要的採訪方案。
39.依據新聞導語寫作的「雙重任務」,簡要分析下述導語。
新華社薩奧茲?杜爾克斯(義大利)2月23日體育專電(記者 徐徵 高鵬 丁瑩)
「北海有魚曰鯤,化而為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在都靈冬奧會自由式
滑雪男子空中技巧賽場,從未獲得過世界大賽冠軍的中國小夥韓曉鵬,橫空出世,
用自己完美的飛翔向世人演繹了「鯤化為鵬」的中國神話。
六、綜合應用題(本題20分)
40.根據下述新聞事實材料,按新聞報導的基本要求,寫作一篇新華社電訊。(3月12
日英國發稿或3月13日北京發稿,字數700字。)
北京猿人來自位於北京城西南郊的周口店遺址。1929年,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在該地區龍骨山猿人洞中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1936年,賈蘭坡又先後在猿人洞發現3個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有關資料表明,周口店遺址自1927年開始系統發掘以來,先後發現了代表40多個猿人個體化石材料、十餘萬件石器、豐富的人類用火遺蹟以及大量的古脊椎動物化石。今年3月12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刊登了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沈冠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將北京猿人生存年代推前二三十萬年。中國科學家的最新測定結果顯示,北京猿人生活在約77萬年前。論文第一作者、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沈冠軍教授介紹,教科書上的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約四五十萬年前的說法,是在80年前遺址發掘之初,由古生物學家根據同時在周口店發掘出的人類和動物化石而推測出的結果,並沒有經過科學的測量。此後隨著地質測年方法的興起,周口店成為多種測年法的研究熱點。1989年,沈冠軍運用熱電離質譜鈾系測年法對在周口店猿人洞採集到的一種更好測年介質——鈣板進行測定顯示:周口店遺址的第1/2層的年代距今約40萬年,第5層距今大於或等於60萬年。鈾是一種衰變周期很短的元素,因此可測定年代的上限只有60萬年。年代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近年來發展較快,使得很多科學家產生了準確測定北京猿人所處年代的想法。2004年,沈冠軍與美國學者達理?格蘭傑合作,運用鋁鈹(26A/10Be)埋藏測年法,對取自周口店遺址下部的第7層至1O層石英砂樣品,3件20世紀30年代出土於第8層至9層的石英質石製品,進行測量,互相印證。去年底得出了結果相互一致的結論:周口店北京猿人的生活年代距今77萬年,誤差為8萬年。這個成果,在國內外引起高度關注,謎一般的北京猿人,再度成為熱點。這一新結論或將改寫教科書上北京猿人的有關論述。今年3月12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封面:一個白色和棕黃色相間的北京猿人頭骨圖像。頭骨圖像下方是一句黑體大寫的英文雙關語:「北京猿人真酷(cool)。」在《自然》雜誌的封面上還赫然印著「一個更冷的
新年代」的註解。北京猿人生存的年代被推前二三十萬年意味著什麼?論文的第二作者高星說,推前二三十萬年,在古人類學研究上,也許不是什麼驚人的時間差,而這二三十萬年,對北京猿人來說,卻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其最大意義在於為北京猿人有控制地主動用火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該期《自然》雜誌同時配發美國學者拉塞爾?喬洪等人的評論也指出了這一點:最新測定成果將北京猿人的生存時間推向了一個更寒冷的年代。目前為止,從全球古人類遺址的分布上看,絕大多數的遺址分布在溫暖的地帶,比如南非、東非、印尼的爪哇島以及我國南方地區。周口店位於東亞大陸靠北的區域,北京猿人一直是古人類中的「耐寒一族」,為古人類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提供一個難得的研究範本。此次測年的新結論則進一步改寫了北京猿人生存的氣候條件。從年代上看,四五十萬年前,正是被學界稱為間冰期(兩個冰期中的暖期)中最溫暖的時段,而77萬年前則處於一個相對比較寒冷的時段。氣候環境的改寫,使得古人類學者需要重新認識古人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古猿人在寒冷氣候條件下的生存能力。高星說,北京猿人會有控制地主動用火的證據應該比較確鑿。但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外一些學者對這個觀點提出挑戰。對於周口店發現的用火的遺蹟,中國學者普遍認為,是古人類有控制地主動用火。國外一些學者承認看到確實有火燒過的遺蹟,但是認為並不是主動用火的結果,而是洞內易燃物自燃的結果。因為灰燼層是貓頭鷹或其它猛禽的糞便層,包括許多鼠類的化石。而糞便含磷,所以容易引起自燃。高星認為,北京猿人年代的確定,應該促使那些學者重新思考人為用火的可能。77萬年前的氣候條件,對北京猿人的耐寒能力,提出了更巨大的挑戰。「畢竟那樣冷的自然環境下,北京猿人用火應該出於主動選擇。」此次測年結果說明,古人類在周口店生活的時間,遠比人們原先想像得更長久,可以為研究人類的演化、行為、認識提供更豐富的信息,甚至可以建立起一個幾十萬年間人類演化的序列。沈冠軍介紹,目前在人類起源問題上,「非洲起源說」和「中國古人類自成體系說」也存在爭議,此次將北京猿人生存時間推前到距今約77萬年,總體有利於中國古人類自成體系的假說。高星說,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為數不多的一處古人類遺址,其年代坐標的確定,有利於研究早期人類群體的遷徙以及人類演化的過程和序列。在距今約80萬年前這一時間節點上,中國乃至亞洲古人類化石的發現目前還是一個空白。這一新測定結論正好填補了這一段人類演化史的缺環。前些年以色列一處距今約79萬年的早期人類遺址,被確定為人類最早有控制用火的遺址,而約77萬年前的北京猿人遺址也將躋身「最早」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