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漳州8月27日訊(本網記者 林永清 陳惠華 文/圖)「歡迎回家!」「『疫』別八月,鳳凰花路待君歸來!」······在閩南師範大學校園內掛滿了各種迎接學生返校的標語,8月27日,因受疫情影響,時隔九個月後該校終於再次開學,在當天迎來了首批3000名學生。
8月底漳州的天氣依然燥熱,雖然下起了暴雨,但依然擋不住閩南師大師生們開學的激動的心情。當天一早,在閩南師大達理公寓校門口,學校的老師、志願者們已經在那等候學生們的到來。出示「返校通行證」、測量體溫,在校門口,返校的學生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進入校園。
「昨天晚上都睡不著了,很激動,也有些緊張!」來自泉州的黃婧是計算機學院2019級的學生,沒開學的這段時間,她除了上網課,只能跟同學們微信聊天、一起玩遊戲,「這麼長時間沒見面,互相還是挺想念的。」當天一早,宿舍每個人出門之前,都在聊天群裡各自報了行程,約好到時學校見面。
「啊,鄭欣怡!」「葉春銘!」來自化學院的葉春銘拖著行李,剛來到達理活動學生活動中心躲雨,她遠遠地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到舍友鄭欣怡,時隔九個月後兩人再次見面,開心地抱在一起,「自從上次放寒假後,我們就沒見過面了,雖然各自戴著口罩,但我們的友誼只要一個眼神就能認出來了!」鄭欣怡說。「終於又開學了,又可以見到老師同學們了!」葉春銘也是很開心。
根據省教育廳部署,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閩南師大從8月27日到8月30日,4天時間安排非中、高風險地區學生分期分批錯時錯峰返校報到,「今天是第一批學生返校,主要是計算機學院和化學化工與環境學院的學生,共約3000人。」閩南師範大學學生處處長鄭炎山表示,為了做好學生返校期間的保障工作,學校在學生返校前,均進行 14 天的健康追溯,利用「學生防控平臺」等智控手段,準確掌握全體學生返校前的健康狀況和旅居史、接觸史、疾病史,以及與境外回國人員、高風險地區人員接觸情況,做到「一人一檔」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確保健康臺帳信息全覆蓋、無遺漏、真實準確。
鄭炎山說,學校開放東門、南門、西門三個校門,學生選擇就近的校門入校,外來車輛、外來人員一律不得進校。學校還在校門設置引導道路帳篷,返校學生在教職工志願者的引導下,排隊查驗「返校通行證」,進行體溫檢測,有序進入校園,「『返校通行證』是由學生通過『學生防控平臺』完成連續14天健康狀況登記,並上傳健康碼、通信行程卡、安全自律承諾書等材料後,由學校審核自動生成,為有序返校及管理提供便捷。」
記者從閩南師大後勤管理處了解到,開學前學校已做好包括教室、實驗室、辦公室、宿舍等場所的衛生清潔消毒、通風換氣,各學院在學生返校前也提前打開學生宿舍門窗通風換氣,並做好水電、熱水器的調試運行。同時,後勤管理處也對學校餐廳以及超市、小賣部做了相關準備工作。開始學後,學生原則上依據所住公寓區就近餐廳用餐,學生在用餐前,要嚴格遵照「七步洗手法」進行手部清潔,餐廳入口處使用「手部終端消毒機」進行二次手部消毒;就餐人員一律持校園卡就餐,佩戴口罩進入食堂,並嚴格執行「最大限度分散堂食」就餐制和「一米線」選餐制,堂食就餐人員應選擇適當位置。
據悉,學生入校後,閩南師大將實行相對封閉管理,學生不得私自外出,如有特殊情況須經學院批准後持臨時通行證外出。對於部分在學校周邊實習學生、走讀學生、返校參加重修課程學習的往屆結業學生等,設計專門的紙質版通行證,上面貼有學生個人照片,確保通行證唯一性。校園內的學生和授課老師可不戴口罩,但師生應當隨身備用口罩,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在公共場所保持安全社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