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首相是「草根」?原來你所謂的雞娃「精英路線」,從一開始就...

2020-12-14 騰訊網

難以打破的玻璃天花板依然橫亙在中產階級的頭頂,對於頂層的精英們而言,名校畢業的title不過是錦上添花,能夠對他們的成長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家庭本身的社會階層和財富地位。

在英國深陷脫歐泥潭的第三年,梅姨黯然離去一個半月後,英國新一任首相人選終於出爐,有「英版川普」之稱的前倫敦市長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成功擊敗競爭對手,成為保守黨新黨魁,並將接替特雷莎·梅擔任英國首相。

很多人認為鮑裡斯可能是英國歷史上最「親民」的首相:一頭雜亂不羈的金髮,臃腫的體態,不修邊幅的穿衣風格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行讓他距離傳統的政治精英看上去很遙遠。

擔任倫敦市長期間,鮑裡斯不僅會騎著市內租用的自行車每日穿梭於倫敦市內,還曾經以慶祝英國奧運代表隊首金的名義,舉著國旗乘坐凌空滑索,結果滑索突發故障,導致他不得不在眾目睽睽之下尷尬地懸在半空……這成了那段時間英國人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但你如果認為鮑裡斯真的是什麼草根人物,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鮑裡斯與之前的英國首相卡梅倫一樣,是正正經經遵循著英式精英教育長大的,從伊頓公學到牛津大學,履歷含金量十足。

其實這也是英國政商界精英人物的傳統教育路徑,僅看牛津,二戰之後的14位英國首相中,就有10位是牛津校友,培養出的其他領域頂尖人才更是不可勝數。

自從英國牛劍、美國常春藤這些世界頂尖大學的名字傳入中國家庭耳內,很多家長試圖按照範本將孩子打造成未來精英。學習網球編程機器人之類是基礎,月入七萬供不起孩子一個夏令營也是常事,每年英本美本放榜,更有無數家長翹首以待哪所學校收穫的名校offer最多……

與這種「熱火朝天」相對的,每年為數不少的中國學生如願進入頂尖名校,卻很少有哪個真正升級成了「頂層精英」。大部分畢業生的出路還是集中於醫生、律師、IT以及金融諮詢,而這類職業,對無產而言很貴族,以精英的視角來看卻很中產。

為什麼注重培養「領導能力」的世界頂尖大學,卻沒能培養出中國孩子?

跨不進的隱形門檻

首當其衝的是原生家庭社會階層的根本性不同。

對於想靠教育達成階層躍升的人來說,精英家庭的背景和擁有的人脈資源是一道看不見的門檻。

就說剛剛成為英國首相的鮑裡斯,很多人都說他與川普神似,實際上他曾經還真是一個美國人(擁有英美雙國籍,後主動放棄了美國身份)。鮑裡斯1964年出生在紐約,父親斯坦利是倫敦政經學院的博士後,同時也是一名保守黨政治家,先後在軍情六處(MI6)、歐盟委員會和世界銀行任職。母親出身書香門第,幾代人都從牛津大學畢業,自己則是一個畫家。

同樣當過英國首相的卡梅倫,家庭背景比起鮑裡斯更為優越。卡梅倫是英國國王威廉四世的直系後裔,擁有純正的英國王室血統。他的父親是一位股票經營人,母親是男爵的女兒,家族起源自蘇格蘭高地的印威內斯,在英國金融界有很長的歷史。

這樣強有力的家族背景帶給他們的是優於常人的人脈資源。鮑裡斯幼時在布魯塞爾讀書,父母離異後轉學進入伊頓,17歲的時候,他加入了著名的精英社團Eton Society——這個社團由每個年級最頂尖的20個人組成,有權在禮拜中督促其他學生,在學生群體裡象徵著權威。

卡梅倫同樣是伊頓的學生,不僅是他,他的父親和長兄也是從伊頓畢業,在英國精英階層中,這種「教育傳承」十分常見。但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這可能有些尷尬;想像一下,你經常可以聽到老師和這些「精英學生」聊起他們的哥哥姐姐或是爸爸叔叔,然而你卻完全插不上話。

在大學中同樣如此,頂層精英們擁有屬於自己的社交圈。鮑裡斯和卡梅倫同樣都加入了牛津「臭名昭著」的布靈頓俱樂部(Bullingdon Club)。這個俱樂部以狂飲和行為放蕩不羈而著稱,從未被官方承認過,但歷史悠久,已經存在了200多年。只有擁有貴族血統或者通過老會員推薦才能加入布靈頓,會員大部分都是伊頓的畢業生——這種「排外性」或許也是布靈頓名聲不好的原因之一。

貴族少年們的合影,鮑裡斯和卡梅倫都在其中

不僅是鮑裡斯和卡梅倫,此次參與競選的亨特以及前環境大臣麥可·戈夫全部畢業於牛津,四人在本科時期都已相識——頂層精英的圈子有多封閉和狹小,由此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家庭資源帶來的幫助也是不可忽視的。鮑裡斯和卡梅倫在進入牛津之前,不謀而同地選擇了gap year。鮑裡斯前往澳洲,在那裡一所著名的文法學校教授英語和拉丁語;而卡梅倫的履歷更加豐富,前三個月,他在自己教父、同時也是保守黨議員Tim Rathbone的辦公室當助理,列席了不少下議院的辯論會,之後又通過父親的關係,前往香港怡和洋行實習了三個月……如果沒有他們的家世背景,普通的高中畢業生恐怕是很難擁有這些實習機會。

從牛津畢業之後,鮑裡斯先是通過家族關係在《泰晤士報》做記者,但沒過多久,就因為在報導中杜撰被開除了,然而他憑藉人脈,很快又在《每日電訊報》謀得職位,之後還做過電視節目……在媒體行業的這段經歷給鮑裡斯打下了不錯的群眾基礎。

鮑裡斯參加電臺節目

卡梅倫更是順風順水。畢業後他很快就進了保守黨研究部,三年之後進入唐寧街10號為當時的首相約翰·梅傑工作,隨後又被任命為研究部政治組組長……晉升速度稱得上青雲直上,也難怪他43歲就能接任國家首腦,成為英國198年以來最年輕的一任首相。

對於普通學生來說,上名校為的是讀書,是有一張金光燦燦的文憑。而對於頂層精英而言,名校不過是提供了一個交際的環境,幫助他們拓展自己的人脈網絡;至於畢業之後是當首相還是賣豬肉,實則與學校本身毫無關聯。

不敢選的「無用專業」

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思維方式上的差異。

中國家庭往往信奉一句箴言: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無論是在國內一所普通高中,還是在伊頓、哈羅這樣的著名公學,中國孩子總是會優先選擇數學、物理、化學之類的「硬核」課程。進入大學之後,最熱門的也總是經濟、金融和計算機專業。

根據美國移民局2018年12月發布的數據報告,加州、紐約及德州是國際留學生最多的三個州,而最受歡迎的專業Top 5分別是:

Business(商科)

Engineering(工科)

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科學)

Basic Skills Education(基礎技能)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視覺與表演藝術)

典型的不能再典型了。

總體來說,選擇的領域在畢業之後是不是好找工作、是否有可觀前景是中國家庭優先考慮的問題。近年來STEM的火熱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但英國精英家庭的思考方式卻背道而馳。前英國首相卡梅倫入讀伊頓公學後,在A-Levels選擇修讀藝術歷史、歷史與經濟及政治,都是沒什麼「實用性」的課程。進入牛津之後,他讀的則是哲學、政治及經濟學專業(PPE)——光看名字也知道,這個專業肯定不好找工作;但事實上,這是牛津的王牌學科,同時也是牛津最難進的專業,有很大一部分英國首相學的都是PPE。

看著很草根的鮑裡斯同樣如此。在伊頓公學就讀期間,他的英語和古典學成績都十分優異,通曉拉丁文、希臘語;進入牛津後,他選擇攻讀古典學。

此外,剛剛卸任的特瑞莎·梅讀的是地理學,再前一任首相戈登·布朗學的則是歷史;可以說,從邱吉爾往下數的歷任英國首相,絕大多數學習的都是這些沒有實際意義的文科專業。

哲學、歷史、地理或是古典學,除了看上去逼格很高之外似乎都沒什麼用處,如果中國家庭可以自由選擇,這很可能是他們最後才會考慮的專業,但為什麼英國的精英階層反而對這些「無用」學科趨之若鶩?

關鍵就在於,很多人沒有明白精英教育的本質。

當我們談起精英教育

究竟在談些什麼

隨著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美國的常春藤們和英國的G5都已經被中國留學生攻佔,標化分數高沒用?看重綜合素質?那就刷履歷,從小學習各類樂器和體育運動,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總而言之你要什麼我給你什麼,只要肯花錢和精力,沒有培養不出來的孩子。

但這些最頂尖的名校們建立的初衷就是服務精英階層,他們想要培養的是未來世界的領導者——領導人不需要有高超的數學計算能力,不需要會編程,不需要各種實用技能;他們最需要學習的是決策和識人。

精英教育的核心使命,是要讓孩子學會怎樣選擇和改變世界,如何應對將來的各種複雜形勢——而哲學、政治學、歷史包括古典文化的學習,在這方面再「對口」不過。

那麼為什麼名校們都如此看重「素質教育」?所謂的個人素質,包括體育特長、才藝和各類課外活動,實際是一道篩選的門檻,用來濾除他們不需要的平民階層。因為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過去大部分平民和中產都無法滿足這些需求,貴族精英的孩子自然而然脫穎而出。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名校的錄取要求去逼著孩子學習各種樂器、參與各類比賽,到最後不過是學了個精英教育的皮毛,堪稱種瓜得豆,南轅北轍。

教育能否跨越階層?

出於對階層固化的焦慮情緒,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關注起了「精英教育」,很多孩子的課外活動已經從網球升級到了馬術。但真正想要實現階層跨越,靠「雞娃」能不能達成呢?

從這一次的英國首相選舉可以看出來,即使是看上去不修邊幅的鄰家胖大叔鮑裡斯,本質也是典型精英階層出身,而他的競爭對手們也無一例外,都是同一個圈子裡的人物(總共十名參選人中,七名畢業於牛津)。難以打破的玻璃天花板依然橫亙在中產階級的頭頂,對於頂層的精英們而言,名校畢業的title不過是錦上添花,能夠對他們的成長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家庭本身的社會階層和財富地位。

現代教育恐怕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的力量——對於底層家庭,教育或許可以改變命運,但對於中產家庭,想只靠教育實現階層躍升,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精英的確會讀名校,但進入名校,絕不意味著就能從此成為精英。

前段時間鬧得紛紛揚揚的《奇葩說》事件,實則也反映了同樣的問題。清華學霸梁植先後學了法律、金融、新聞傳播三個專業,卻跑到電視節目上詢問導師自己未來應該找什麼工作,也難怪引發高曉松的怒懟:「你不去問自己能為改變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卻問我們你該找什麼工作,你覺得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

如果我們的孩子在選擇專業的時候,考慮的仍是「如何找一份賺錢的工作」而不是「我可以為未來的世界貢獻一點什麼」,那麼無論是清華大學還是牛津大學,都無法培養出一個能改變世界的人。

校園風雲,就看這裡!請繼續閱讀WoW校園風雲錄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英國新首相的履歷就是精英教育的真相!
    事實上,他誕生於英國的上流社會,是沿著典型精英教育道路走來的標準政客。他的履歷,簡直是典型得不能再典型,一個精英該有的教育,他基本都有了。 先說牛津,大家都知道牛津大學盛產英國首相,但是首相中的「牛津含量」簡直高得驚人!二戰結束後的14位英國首相中,有10位畢業生是牛津畢業。事實上,最新這次競選,最開始角逐英國保守黨黨首及首相之位的10位候選人中,有7位是牛津大學畢業生。可以說,很多時候,首相的競選之路,就是牛津校友的恩仇錄。
  • 英支持脫歐者草根居多 他們憑啥戰勝精英階層
    從《衛報》公投結果圖示上可以看出,支持英國脫離歐盟的居民往往學歷較低    精英與草根的對決  哪些人在主張英國退出歐盟呢?  支持英國脫離歐盟的居民相比而言受教育水平要低一些、平均收入也低一些,但他們的平均年齡更大,出生在英國海外的更少。  因此,英國此次脫歐公投也可以認作是草根與精英的對抗,但精英最終未能戰勝草根。  這是一次反精英的公投  脫歐公投結果揭曉後,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將會在10月份辭職,引發英國政壇地震。
  • 鮑裡斯·詹森成為英國新一任首相
    2012年成功連任;2015年再進入議會,並在2016年「脫歐」公投中成為「脫歐派」代表人物;2016年7月任外交大臣,2018年7月因不滿特雷莎·梅「脫歐」協議辭職;2019年7月23日,被選舉為保守黨黨首;2019年7月24日,正式成為英國新一任首相
  • 英國口述歷史館館長:英國口述史一開始就關注草根
    他從1988年開始擔任英國國家圖書館口述歷史館館長。此前,口述歷史在英國已有二三十年的發展歷程,英國國家圖書館收集了一批口述史資料,但未曾整理、利用,「只是放在那裡」。羅伯特·珀克斯上任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從1994年起,遺產樂透基金會(Heritageand Lottery Fund)開始支持口述史項目。
  • 英國新任首相一當選就立了個flag
    近日,經全英16萬保守黨成員投票,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以顯著優勢領先對手傑裡米·亨特,成為英國保守黨新任領袖,同時也成為了英國的新任首相。當選演講中,他馬上就立了一個flag:10月31日前脫歐。戳視頻↓↓↓
  • 草根與精英並肩走進創時代
    無論精英還是草根,只要有意願、有能力,都可以靠創業自立、憑創新出彩。草根與精英並肩,是「創時代」的鮮明特色,更是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不斷優化的體現  風已起,潮正湧。  在安徽,鈺誠控股集團董事會執行局主席丁寧從17歲起開始接觸網際網路,其支持創辦的「e租寶」經過一年的高速發展,日均交易規模已穩居行業前二,成長為全球最大的融資租賃網際網路金融平臺。  每一朵浪花,都能映射出太陽的光輝。在這個時代,無論精英還是草根,只要有意願、有能力,都可以靠創業自立、憑創新出彩,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
  • 新冠剛恢復,英國首相詹森喜得一子
    (觀察者網訊)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消息,當地時間4月29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和未婚妻凱莉·西蒙茲(Carrie Symonds)宣布喜得一子。唐寧街10號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今早(29日)首相和西蒙茲女士的兒子在倫敦一家醫院出生,母子平安。「首相和西蒙茲女士感謝優秀的國民醫療服務體系婦產科團隊。」BBC報導稱,剛從新冠病情中恢復的詹森,在醫院陪同了整個分娩過程。首相府方面表示,首相現已回到唐寧街10號主持領導抗疫工作。
  • 英國首相的搖籃——哈羅公學
    學校背景維多利亞女王時期是哈羅公學(也是其他英國眾多公學)發展的主要時期,英國的海外殖民在此時達到頂峰,大英帝國需要更多受良好教育的紳士們來管理這個龐大的國家。哈羅公學在此期間建造了11間宿舍,規模也迅速擴大。這時的哈羅公學已經成為與伊頓、溫切斯特、威斯敏斯特等齊名的學校,當時英國幾乎有四分之一的首相來自哈羅。
  • 英國首相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據外媒援引英國首相詹森的話報導,他的新冠肺炎檢測結果呈陽性,已進行自我隔離。這是2019年12月13日,新就任的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首相府發表演講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新華社倫敦3月27日電(記者張家偉 桂濤)英國首相詹森27日在個人社交媒體帳號中表示,他接受了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 英國首相詹森新冠肺炎治癒出院 倫敦華人教授細細告訴你發生了...
    再加上一些主觀上的不重視,這些實際上使得他的感染風險反而高於普通人; 2在英國,早期感染的幾個名人症狀較輕,較早已回歸大眾視野,而首相為什麼住進了ICU?詹森已55歲,年齡因素極大地影響著新冠病毒感染髮展成重症的機率,從50歲往上,死亡率開始陡增。
  • 英首相詹森:新冠疫情對英國來說是一場災難,一場噩夢
    29日,英國首相詹森在一次電臺採訪中直言,新冠疫情對英國來說是一場災難,一場噩夢。他承認英國政府在疫情應對上出現過失誤,並且會對此調查,但「所有人正在竭力應對疫情,現在不是把大量官方精力花在這上面的時候」。
  • 英國首相開始自我隔離,新冠感染增速正在放緩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因接觸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患者而需再次自我隔離。他補充說:「首相狀況良好,沒有出現感染新冠病毒的任何症狀。」而據英媒報導,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今日表示,英國首相鮑裡斯在接觸過感染新冠的人之後身體狀態良好,並將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推進政府工作。今年4月,詹森曾經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在重症監護病房度過了三晚,而後康復出院。
  • 英國首相與作業本、留幾手互搶微博粉絲
    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前夕他就開通了個人新浪微博,並發布第一條個人微博:「Hello中國的朋友們,我非常高興能加入微博。期待不久後的訪華!」沒想到引來眾多網友圍觀,僅一天就吸引超過12萬粉絲。卡梅倫的微博名是「英國首相」,頭像是本人的半身像,個人簡介是「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
  • 英國首相確診10天高燒不退,或已轉為重症,開始考慮首相接任問題
    10天前病毒檢測呈陽性的英國首相詹森仍然高燒不退,4月5日,詹森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雖然詹森仍然強調自己身體狀況良好,入院接受治療是「預防性措施」,但是英國政府已經開始考慮,首相不能夠正常處理公務的B計劃或者繼承方案了。
  • 英國新首相活在維多利亞時代,夢想帝國的太陽永遠日不落
    就在2016年英國退歐公投的前幾天,他敦促英國公民支持退出歐盟,以便「卸下巨人身上的枷鎖,解放不列顛尼亞,讓雄獅再次怒吼」,贏得「英國民主之戰」。他甚至聲稱,首相溫斯頓邱吉爾——他多年前在《邱吉爾的因素》一書中頌揚的政治英雄——會和他一起乘坐競選巴士。
  • 英國首相表示英國疫情進入新階段
    英國首相表示英國疫情進入新階段 「需要兩副拳擊手套來對抗新冠疫情」  當地時間11月11日,根據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英國單日新增死亡病例595例,確診後28天內死亡病例累計50365例。英國成為歐洲首個死亡病例超5萬例的國家。
  • 英國新一任首相將於7月23日揭曉 次日入主唐寧街
    中新網6月25日電 據外媒報導,英國新一任首相人選將於7月23日揭曉。7月24日,新首相將會見英國女王,併入主唐寧街。日前,現年52歲的亨特與現年55歲的詹森分別以77票和160票從投票中勝出,新一任首相將從兩人中產生。
  • 英國首相:英國正處於新冠病毒暴發的最大風險時刻
    &nbsp&nbsp&nbsp&nbsp(抗擊新冠肺炎)英國首相:英國正處於新冠病毒暴發的最大風險時刻&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倫敦4月27日電 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27日重返工作崗位,他在康復後的首個工作日稱
  • 無論誰做英國新首相,都事關牛津的同學恩仇錄
    無論英國前外交大臣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和現外交大臣傑裡米·亨特(Jeremy Hunt)兩人中誰在那天當選,可以預見的是,英國馬上會誕生二戰後第11位來自牛津的首相。實際上,這樣的趨勢從此次英國保守黨黨首及首相之位的10人角逐賽就開始了:在10人中,有7位是牛津大學畢業生。
  • 英國首相詹森病癒後開始晨跑,臉色蒼白
    據英國《每日郵報》20日報導,近日有人發現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開始晨跑了。前不久,他因為患新冠肺炎而入院接受治療,他將病情惡化的原因歸結於超重。據報導,上個月,他因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住院一周,詹森入院前體重約為111.1公斤,身高5英尺9英寸(約175釐米),BMI指數為36。(BMI超過30意味著一個人肥胖)。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那些過於肥胖的人死於新冠病毒的概率是正常人的三倍,四分之一的英國冠狀病毒死亡患者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往往和肥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