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眼下去廣州動物園,不僅可以看到多種鳥窩,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多種鳥寶寶甚至鳥爸鳥媽餵食寶寶的感人場景。
烏鶇
寶寶糞便媽媽吃爸爸扔
在經歷建巢、產蛋、孵化後,寶寶們面世了。這時候,鳥爸鳥媽就要開始四處覓食,因為它們不僅要養活自己,還有養活鳥窩裡嗷嗷待哺的小寶寶們。
鳥爸鳥媽通過輪流出賣苦力,給孩子們找來了「優質」食物。首選當然是蟲子啦,因為高蛋白有營養。不過蟲子不容易找,所以有時候出去半天弄回來的只有果子。在餵食孩子方面,烏鶇爸爸好像不太「行」,別人家的爸爸會根據小孩兒發育程度來挑選食物大小,而烏鶇爸爸叼回來的果肉很多時候都太大了,根本塞不進孩子的嘴裡。在好幾隻孩子輪流試了個遍還是吃不下後,最後還是得在窩裡再弄開。
孩子們吃完了,就得拉。鳥兒們都是「直腸子」,原本憋不住的。孩子的便便,媽媽會吃,而爸爸則選擇叼走扔掉。其實媽媽吃這個便便也是有原因的:幼鳥的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吃進去的食物中的很多營養成分還麼有被完全吸收,親鳥吃下幼鳥的糞便後,可將其中剩下的營養充分吸收——吃便便這個行為就是既能減少食物的浪費,又能減輕覓食壓力;將幼鳥糞便吃掉或叼走,可以保持窩窩乾燥、乾淨、舒適。
黑水雞
媽媽有時寬鬆有時嚴厲
黑水雞的智慧,不僅表現在搭窩上(把窩搭在木排上,大隱隱於「江湖」),還表現在對寶寶的管教上寬嚴有度。
出生不久的黑水雞小崽,感覺樣子有點喜感,頭頂光禿的僅有幾根稀疏的毛髮;翅膀無毛,還是個是個典型的 「剪刀手」。
媽媽對於這群剛出生不久的小屁孩也是鬆緊有度,有時扔下它們和鴿子大哥天鵝小姐共處一室,久久不歸家。有時候緊張得寸步不離,也從不厭煩孩紙跟著要食物,即便食物就在面前,媽媽也會一點點啄起來喂。
縫葉鶯
「迂迴戰術」回窩餵寶寶
縫葉鶯夫婦不僅有著高級縫補技術,在孩子出窩前更是小心謹慎,發現有人遠處觀察居然懂得「迂迴戰術」,叼著蟲子先後四五次進入不用的草垛中,用來「迷惑」觀察者,最後趁其不注意跳回窩窩中餵食寶寶。
等孩子們出窩後,一般都會在附近的灌木叢學飛,這時候的它們還需要父母的餵養。但是這個難度就大很多了,孩子們都散落在灌木叢的不同方位,父母需要通過叫聲判斷它們的位置進行餵食,叫得越響亮越著急的孩子就能多吃。
普通翠鳥
食物殘渣壓縮成球吐出去
普通翠鳥雌雄易分辨:嘴巴塗了口紅的是鳥媽媽,嘴巴黑色的鳥爸爸。說起普通翠鳥,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以前宮廷妃嬪們用的首飾,有一種工藝叫點翠。沒想到它們身上那抹藍成為了別人獵殺的對象。正因為這樣,普通翠鳥進進出出都是十分警惕。和縫葉鶯一樣,它們也是採取「迂迴戰術」回窩餵寶寶。
好玩的是,喜食小魚小蝦的翠鳥,它們整個吞下獵物,嗉囊分泌酸性胃液,分解融化食物,經肌胃不斷的擠壓,有營養的肉汁肉泥被分離出來進入小腸,無用的殘渣不必在腸道中停留,壓縮成球直接反芻出去,減輕不必要的體重。這就是翠鳥吐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