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部軍旅題材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不知道大家是否還印象深刻?「不拋棄不放棄」「日子就是問題疊著問題,」「人不能過得太舒服,太舒服就會出問題」等等臺詞,可謂是一部教科書式的職場勵志劇。今天也對該劇主人公許三多的成長曆程作一些思考:
不說不可能,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許三多,自從生以來就是父親口中的「龜兒子」,自小被父親打罵,練就了跑得快,沒有自信心,在父親眼中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龜兒子,就連他自己,也沒有想過自己能成為後來的兵王,這或許也多虧了伯樂班長史今。
王寶強可謂把許三多這個人物形象演絕了,膽小愚鈍,天生的自我設限,在他眼裡,自己永遠是幹不成大事的。他一開始參軍目的也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也是一個典型拖後腿的的人物,是遭團隊嫌棄的對象,要不是在史今的「託拉拽」式的影響下,連上單槓都困難的許三多,根本不可能創造了全連腹部繞槓333個的記錄。
沒有隨便便便的成功,只有傻傻的堅持。職場中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很多時候的口頭禪就是「不可能」或者「沒意義」。不要自我設限,技能是練出來的,先天不足,就靠後天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彌補。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自己將來過得更好,不要輕易自我設限,對沒做過的事情說沒意義。
離開舒適區,放低自己的姿態,活出你想要的樣子
做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這就是許三多在父親影響教育下形成的價值觀,樸素簡單又是那麼有道理,耐人尋味。
你現在混日子,小心將來日子混了你。許三多新兵結束後,被分到荒原上的紅三連二排五班。就是在這個不思進取的團隊裡,可許三多認為「人不能過得太舒服,太舒服就會出問題」,所以他每天堅持一個人出操,不像其他人戰友天天打打牌混混日子,甚至被其他戰友笑話為,進步快是因為起點低,而他還是堅持做自己,一個人修路,繼續一個人每天出操,最終影響了其他人。也正是因為他的付出,讓領導看到了不一樣的許三多,這段經歷對於今後的成長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似乎是人的天性。任何團隊中不乏有消極的人,如果你遇到困難就只會抱怨,你就容易把自己變成一個「怨婦」,即使哪天領導想提拔你,也不知道你的價值到底在哪裡。所以職場中無論你是處於什麼位置,你都要做最好的自己,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千萬別讓環境輕易改變你。就如向來自視過高的成才,論資質和起點都優於許三多,幾經輾轉也到了五班,可他他更多的是隨波逐流,自暴自棄,可見環境是一個人成長的要素,但絕對不是唯一要素,自己才是。
「想到」和「得到」之間還有兩個字:「做到」。
許三多看上了團長桌上的坦克模型,團長說想到和得到之間還有兩個字:做到。如果你做了一件值得的事,我就會把這部坦克模型送給你。許三多最後得到了這個禮物。
工作中,從來不缺能想到的人,然後想到不代表能得到。因為,想到是發現了問題,做到才是解決問題,解決了問題才有所謂的「得到」你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得到。職場中往往有這樣的現象,很多的人認為自己在做的工作是最累最不掙錢的,下一個是最輕鬆最賺錢的,所以就不停不停的跳槽,沒有行業的積累和沉澱,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做到。所以就開始懷才不遇,變成一個憤青。
職場中,做一個敢想的人,更要做一個敢做的人,也願意去做一個吃螃蟹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會有收穫。沒有平原無故的得到,只有付出別十倍的努力。把想要變成我一定要。
不拋棄,不放棄
日子就是問題疊著問題,如果沒有問題,你的價值無從體現,今天比昨天好,這就是希望。
不拋棄,不放棄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品質。許三多和成才最大的區別,就是這個品質。為了進老A,訓練考核中,五班付受傷,成才和許三多的做法就完全不一樣。人性的自私在成才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而許三多,寧願不去老A,也不願意放棄戰友,這就是許三多精神。
信念是堅持想做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我們每個人在職場中都會遇到瓶頸,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你放棄了,那就連0.1%的機會都沒有了。如果你堅持了或許還有0.1%的可能。如果許三多不是靠著強大的信念支撐,怎麼又成得了兵王?
當你困惑時,建議你去看看這部電視劇,每一次成長都是你堅持付出的結果,不要輕易去放棄自己,也不要輕易的去自我設限,先去做到再去考慮是否能得到。抓住每一次成長的機會,讓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優秀,逼自己成長。
END
本期話題:職場中你更喜歡許三多和是成才?歡迎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