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成功造就棕櫚島和世界島,而上海成功造就滴水湖和上海之魚人工湖自從杜拜的巨型人工島工程讓世界驚嘆之後,中國的各地,也都陸續開始出現各種的巨型人工湖、人工半島工程,這種大型造景工程,就算在高空飛機上,也能清楚地看到。似乎這種模式,成為了建造衛星城市的一種頂級規劃設計,也是城市實力的象徵。
(浦東臨港新城的滴水湖 )
在上海,目前已建成了兩座令人驚嘆的巨型人工湖,一個是浦東臨港新城的滴水湖,另一個就是上海奉賢南橋新城的上海之魚。這些人工湖,皆是上海新衛星新城的核心點,它們在大地上,展現出驚豔圓形圖案。
(上海奉賢南橋新城的上海之魚)
上海浦東的滴水湖,已是知名度很高的上海標誌性位置,「滴水湖」一詞,幾乎已經成為浦東臨港新城的代名詞。從上海浦東機場南側起降的航班,天氣晴朗時,很多靠窗的乘客,都可以從天上,清楚地見到這座巨大的人工湖,以及臨港新城宏偉的樣貌,這裡絕對配得上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地位。
(滴水湖的湖心半島)
而比滴水湖略小的人工湖姐妹版奉賢上海之魚,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這裡是一個上海頗為值得一去的新免費景點,人工湖周邊有溼地、公園、博物館等多樣建築。這座上海之魚人工湖,竟然是由國際規劃設計大師,杜拜" 棕櫚島 "主創設計師拉瑞·奚伯斯所設計,造型華麗超過滴水湖,完全是一個「中國簡版的杜拜棕櫚島」。
(上海之魚的湖心半島)
上海之魚在地圖上,被稱為「 金海湖 」,這裡以大地雕塑的手法,開鑿形成了「金魚造型」的大人工湖。很多人以為,上海之魚的名稱,是源自於湖中間,像海豚樣子的小島嶼,而其實人工湖造型裡,不僅僅只含有一條魚造型的島嶼,外圍水域也是一條魚的形狀。
在中心海豚島周圍的水域,是一條「中國金魚」樣子,整個湖泊是金魚的魚身、魚尾、魚鰭等三大湖面構成的水域,只有航拍或衛星圖上才能看得真切。由於目前湖泊周邊的布景和建築還沒有全部造好,所以這條湖面金魚的形狀顯現,還不是太明顯和突出。
上海最大的人工湖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上海之魚只排名第三上海之魚人工湖是「上海的第三大人工湖」,而滴水湖只是「上海第二大人工湖」,排名第一的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它在崇明,是崇明的北湖(上海北湖)。這座上海北湖,東西長有12公裡,南北寬有0.5~1公裡,北湖的水域面積將近1.2萬畝,等於近8平方公裡面積,當之無愧成為「上海第一人工湖」,這絕對是上海地理的一個冷知識點。
這裡再給大家普及一些上海水域的地理知識,上海的第一大湖是青浦的澱山湖,上海最大的水庫是崇明長興島的青草沙水庫,這些大型水域,不屬於人工湖的分類。這些湖泊和水域顏色都是藍色或綠色的,水質非常不錯,和黃浦江、長江、東海水面的黃色,形成很強的色彩反差。
」中國簡版的杜拜棕櫚島「,奉賢南橋上海之魚真的很美,親子公園很棒上海之魚人工湖,佔地有8.74平方公裡,比滴水湖小一些,也是一座可以從萬米高空可以看得清楚的巨大人工湖泊和半島造景,只是這裡上空少有民航飛機經過,所以空中俯視見到它的人不多。這座上海之魚湖泊,平均水深3.5米,以魚身為中心形成圓環水道,湖中有很多造型特別的人工半島,只有很少一部分半島上完成規劃建築,更多的區域還是一片綠色空地。
在上海之魚的外圍,是由金匯港和浦南運河構成外圍水系,這些運河水道筆直,在人工湖的東南處構成了十字交叉的河道景觀,周邊的水系將上海之魚湖泊連通了黃浦江和東海。據說,這裡以後會被建成,以遊艇文化為核心的體育及水上運動公園,從海洋可以開遊艇進入上海之魚。
上海之魚的湖泊區域,設計會建造31座建築,規劃有學校、博物館、酒店、住宅區、市民文化中心等設施,目前湖邊最亮眼的一棟開放建築,當屬紅綠色的奉賢區博物館了。
奉賢區博物館建築,很有現代科技感,建築是由日本建築師設計,造型由三個相互連接而又相對獨立的單體組成,高空來看很像是綠色三葉草,據說主題是彰顯中國傳統文化中「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優美意境。
在奉賢區博物館附近的半島上,大型建築群已基本建築封頂。附近其他一些半島上,擁有很棒的健身步道和綠地草坪,人工湖周邊的後續發展,非常讓人值得期待。在上海之魚附近,有三個較為出名的免費公園,分別是魚年豐公園(湖泊西側)、泡泡公園(湖泊南側)、青年藝術公園(湖泊東側)。
青年藝術公園就在奉賢博物館一河之隔的對面,公園一側免費停車車位較多,自駕到達較為方便,是合適放風箏和大草坪帳篷休憩的親水綠地公園。
而泡泡公園和魚年豐公園各在人工島上,合適玩沙和玩水,兩個公園裡都有一個兒童遊戲沙坑,孩子挖沙可以玩很久。這兩個公園設計都很美,小景建築很多,還有草坪音樂劇場、濱水步道、親水溼地等區域,很合適周末家庭親子遊玩。如果要找上海人少、景美、免費、不限流、不用預約周末遊玩景點,這些上海美麗人工湖請一定要知道,來到這裡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自駕和地鐵都可以到達滴水湖和上海之魚。
儂好,我是金蛋的旅程,一個擁有「巧婦玲瓏心」的上海大叔,旅行了全中國和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一位百科全書型和全能旅行方式的旅者,一直踐行心做筆、行做墨,不斷去書寫和描繪神奇的大千世界。
本文圖文均來自作者:金蛋的旅程,版權所有,轉載請先得到作者允許,嚴禁私自轉載,必追究侵權之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