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經1980年、1983年、1996年三次綜合調查,已發現國家珍稀瀕危植物共28種,其中稀有種7種,漸危種21種。並已基本查清珍稀瀕危種的分布範圍、生境、大致數量及部分物種的物候期和繁殖方法,調查中還發現了浙江新紀錄種。
1、 南方鐵杉:松科,漸危種
常綠喬木,葉線形,先端有凹缺,螺旋狀排列,基部扭轉排成二列。球果下垂,卵園形或長卵園形,成熟時黃褐色。種子有翅。生長速度慢,壽命長。
產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我市鳳陽山、屏南、龍南、寶溪、住龍等鄉鎮海拔較高的地方有分布。
是我國特有的第三紀殘遺種。其木材硬度遠勝其他樹木,故名,耐水溼。適於建築、家具用材。有一定的經濟、科研價值。
2、 穗花杉:紅豆杉科,漸危種
常綠小喬木,雌雄異株。葉對生,線狀披針形,革質,直或微彎,上面深綠色,下面有二條白色氣孔帶。種子翌年5月成熟,橢園形,成熟時假種皮鮮紅色。
產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我市1981年木本植物資源調查時先在寶溪發現,第二年在巖樟相繼發現較大一片。本省僅產我市,為浙江省新紀錄種。
本種是古老孑遺種,在研究植物區系和紅豆杉科分類方面有一定的意義。為優美的庭園觀賞樹種。
發現時共百餘株,現寶溪分布點已滅絕,巖樟分布點只留數株,是否還存雌株尚未查明,極需加強保護。
3、 黃山木蘭:木蘭科,漸危種
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葉薄紙質,倒卵狀長園形或倒披針狀長園形,先端漸尖。花型較大,基部紫紅,上部白色。聚合果園柱形,骨突果木質,內含二粒種子,外種皮鮮紅色,肉質,種子黑色,堅硬。
零星分布於安徽、江西、湖北、福建等省,我市鳳陽山、龍南、屏南、寶溪、竹洋等鄉鎮海拔較高地有產。
系古老原始植物,是優良的觀賞樹種。花蕾入藥,芳香,可制浸膏。鳳陽山自然保護區對其生物學特性及繁列工作做了大量研究,取得較好成果。
4、 小花木蘭:木蘭科,漸危種
落葉小喬木,有時呈灌木狀。小枝細長。葉膜質,寬倒卵形或倒卵狀園形,先端短突尖。花葉同時展放或花晚開,單生枝頂,芳香,淡粉紅或乳白色。聚合果成熟時紅色,骨突果卵園形,種子黑色。
產於吉林、遼寧、山東、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廣西、貴州等省區,朝鮮、日本也有。我市鳳陽山、披雲山、屏南、龍南等海拔較高處有小量分布。
該種在研究植物區系上有科研價值。株形秀麗,花味幽香純正,是珍貴的觀賞植物,又是重要的種質資源。應加強保護、繁殖研究。
5、 樂東擬單性木蘭:木蘭科,漸危種
常綠喬木。樹皮灰白色,平滑。葉革質,倒卵狀橢園形或狹橢園形,先端急尖或短尾狀尖。花頂生,白色。聚合果長園狀卵園形,骨突果橢園形,種子近圓形。外種皮紅色,種子黑色。
產於福建、江西、湖南、貴州、廣東、海南等省。我市鳳陽山、屏南、龍南有分布,數量稀少。應加強保護。
本種在研究木蘭科植物系統發育上有學術價值。它樹幹通直,材質優良,樹姿美麗,花大而色美,是珍貴的用材樹種和庭園綠化樹種。應積極開發利用。
6、 沉水樟:樟科,漸危種
常綠大喬木。小枝綠至黃綠色。葉互生,厚革質,長園形。核果橢園形或扁園形,成熟時黑色。
產於臺灣、福建、江西、湖南、廣西等省區,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我市小梅、查田鎮有分布,數量很少。極需保護。
本種是臺灣與大陸的間斷分布種,在探索植物區系上有一定的科學意義。也是重要的經濟植物,在香料工業上具有廣泛用途,木材為上等用材。它的生存和繁衍需要常綠闊葉林的生態環境,是一種異常脆弱的生物資源,保護它,先應保護好它所需的生態環境。
7、 黃山花楸:薔薇科,漸危種
落葉喬木。小枝粗壯。奇數羽狀複葉,小葉長園形或長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復傘房花序頂生,萼筒鍾狀,萼片三角形,花瓣卵形或近園形。小梨果球型。
產於安徽黃山、福建黃崗山等中山地段。我市僅鳳陽山、披雲尖有分布。
本種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新發現的我國特有種,它春季盛開白色密集的花朵,秋季掛滿紅色的果實,是美麗珍貴的綠化觀賞樹種。
8、 紫莖:山茶科,漸危種
落葉喬木,樹皮金黃色,光滑,片狀剝落。小枝褐色。葉互生,紙質,橢園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漸尖,葉柄紫紅色。花單朵腋生,白色。蒴果園球形,木質,種子長園形,亮褐色,有窄翅。
產於我國南部諸省區,我市鳳陽山、寶溪、竹洋有分布。數量較少,應採取有效保護措施。
本種是我國特有的殘遺植物。在研究東亞—北美植物區系上有科學意義。木材堅實耐用,根、莖皮入藥,種子含油可 食用。是園林綠化的優良樹種。
9、銀鐘花:安息香科,稀有種
落葉喬木,小枝紫紅色,葉薄紙質,橢圓狀長園形,先端漸尖。花白色,花冠鍾狀,4裂。核果橢圓形至倒卵形,有四個寬翅,熟時淺紅色至黃色。
產於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等省區。我市鳳陽山、龍淵鎮、八都、道太有分布。
銀鐘花屬是我國與北美的間斷分布屬,本種為我國特產。在研究美洲、亞洲的大陸變遷、植物區系、植物地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意義。木材有工藝價值。樹葉秋後紅色,花冠形如銀鍾,形態雅致,可供觀賞。
10、 八角蓮:小檗科,漸危種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生,粗壯。莖直立,不分枝。葉一或二片,葉片盾狀,近園形,有6—9淺裂。花深紅色或紫紅色,下垂。醬果橢圓形,種子多數。
產於河南、陝西、四川、雲南、廣西、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我市海拔較高,富含腐殖質的陰溼處有省量分布。
本種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根狀莖和根含木聚糖類,對動物腫瘤有抑制作用,臨床上還有於治療毒蛇咬傷,癰瘡疣腫。有毒。它葉形奇特,可供觀賞。應加強保護,嚴禁亂採濫挖,並引種栽培。
11、 野大豆:豆科,漸危種
一年生草本。莖細弱,纏繞。習習狀複葉,有3片小葉,卵狀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紫紅色。莢果狹長,長園形或鐮刀形,內含三粒種子,種子長園形或近球形稍扁,黃黑褐色。
分布範圍廣,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和東北地區。我市海拔較低處可見其蹤跡。
本種有耐鹽鹼,抗寒,抗病等多種優良性狀,與大豆又是近緣種,所以在育種上有重要的利用價值。營養價值高,是優良牧草。
12、 天麻:蘭科,漸危種
腐生多年生草本。無綠葉,與密環菌共生。地下莖塊肥厚。長橢圓形,肉質。莖直立。總狀花序頂生,花多,橙色,淡黃或黃白色。蒴果直立,倒卵狀橢圓形,種子細小數多。
天麻產地較廣,北到黑龍江,南到雲南,但大多零星分布,數量不多,對環境條件要求較嚴。我市鳳陽山、住龍曾發現。
天麻是一種名貴中藥,對多種疾病有療效。在研究蘭科植物系統發育上有一定價值。
現野生天麻已趨少,應極力保護野生種質。
13、短萼黃連:毛莨科,漸危種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黃色。葉有長柄。葉片稍帶革質,掌狀三裂。頂生聚散花序,花葶1-2個,黃綠色。骨突果,種子神色。
產於安徽、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區。我省產的黃連中醫上被稱為「浙黃連」。我市海拔略高的溝谷林下陰溼地均有分布。由於過度採挖,現資源已稀少。
本種是我國著名傳統中草藥,藥用歷史悠久,藥效顯著,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應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保存種質資源,加強引種栽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