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約奧運前,2015-16全球收入最高的100位名人,其中葡萄牙球星C羅以8800萬美元的收入排在第四位,阿根廷球星梅西以8150萬美元排在第八位。從此榜單中可以看到,大量體育名人的收入以千萬美元計,其中至少35%的非本職年薪收入。加之英超在內的歐洲聯賽及奧運會上誇張的贊助費及轉播費,資本正瘋狂的進入全球體育市場……【詳細】
中國足球產業,在2000年至2010年間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在2004年中超元年,中超各俱樂部從中國足協拿到300萬元的分紅,這個紀錄一直保持到2011年才被打破。
2008年,中超公司的贊助收入為7100萬人民幣,該數據顯示,在八年前的中超裡,營收入的90%為冠名及贊助,轉播權與足球產業的衍生品開發為零,而當時的中甲,球隊可獲得的贊助款更少,有時甚至需出租隊名或依靠政府提供(給球隊投資商)的各種優惠政策來支撐,如當年從哈爾濱將球隊遷至山東煙臺的毅騰隊。
2008年是奧運會年。2009年,中超公司的贊助收入銳減為3100萬人民幣,2010年,中超公司獲得8000萬的贊助收入,創下紀錄。而當時比賽票房收入對各中超俱樂部仍無太多意義,因為門票收入的背後,是場租以及保安費用。2010年中超公司給予各隊的分紅達到290萬元。
2011年,中超公司收入10800萬元,每支球隊分紅310萬元,總上座率達到4236322人,超越了1998年甲A的總上座率3883000人,也打破了中超此前的最高總上座率3854115(2009年);2012年的總上座率是4497740人,2013年總上座率比2012年少了四萬人,接著總上座率每年呈上升勢頭,至2016年,總上座率達到5800000人。
從上座率可以看出,從2012年後,中超開始出現上升趨勢,主要體現在三點:一,中超公司獲得各類贊助款呈上升趨勢,二,中超各支球隊投資商財力漸豐;三,中超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
2012年,中超公司收入達到11930萬元,淨利潤6490萬元,球隊分紅360萬元,2013年,中超公司收入22500萬,淨利潤11890萬元,球隊分紅570萬;2014年初,中國平安以每年1.5億的贊助額冠名中超四年,同年還有匯源、殼牌、DHL(敦豪國際快遞)和長安福特四家二級贊助商贊助中超,DHL三年的贊助額近四億。這一年,中超公司總收入達到4.4億元,每支球隊分紅達到1100萬。
從2014年開始,中超公司從冠名贊助上獲得了每年超億的資金,且每年從二級贊助商手中拿到的贊助款也過億。2015年,體奧動力以80億人民幣的價格,拿到自2016年後未來五年裡的中超公共電視信號製作及版權徵集夥伴優先談判權,一年16億的價格讓所有人感到了震撼。
這意謂著,恆大2016賽季的轉播分紅有近6000萬,而降級的石家莊永昌也可以拿到5000萬,轉播權分紅第一次超過冠名贊助和二級贊助分紅,成為中超球隊最大的分紅,對於中國足球產業來說,這是電視轉播權特許經營帶來的市場收益第一步。因為在2012年,央視壟斷下的年度轉播費不過730萬人民幣,每支球隊連50萬都分不到。
2015年,中超公司的總收入達到79866萬元,淨利潤53511萬元,球隊分紅1550萬元;2016年,中超公司總收入150000萬元,淨利潤54200萬元,預計每隊分紅將超6000萬,但球隊分紅有成績差額區別。
資金從2015年初開始湧入中國足球產業,中超二級贊助商費本年贊助款達到5.36億元。2016年底,乙級聯賽的球隊殼可以賣到一千萬以上,在2013年以前,這是一支中甲球隊的價格。從中可以看到,資本正把中國足球產業,衝到資本風口。
顯然,資本正瘋狂湧入中國足球產業,這種湧入是水銀洩地般的,有先見之明的投資商諸如華夏幸福,他們在2015年初以3000餘萬的價格購入河北中基,並在2015年底衝超成功,成功的進入中超俱樂部;無先見之明且無法直接收購俱樂部的資本,只能通過二級贊助以及購買中超轉播權的方式進入中國足球產業。
儘管有人將中超轉播權賣出80億,稱為中超觀賞性提高而獲得的收益,但從骨子裡來說,當某項產業開始瘋狂吸收資金時,唯一的理由是這項產業站在投資以及價值的風口上。
在過去的兩年間,這種產業包括了網際網路產業,金融產業(含P2P),電影產業以及新興科技產業(VR及新能源)。但以上列舉產業的特點是短期化以及快速吸金化,而足球產業,顯然與過去兩年間的大部分風口產業不同。
因為中國足球產業,被認為是資金進入相對安全、且在未來五至六年間具有長期投資且持有的產業,這才有80億的轉播費以及千萬元的乙級隊殼,這是資金瘋狂湧入中國足球產業的唯一合理解釋;但讓人不可理解的是,儘管乙級隊殼值千萬,中超及中甲聯賽中,仍出現圍城現象。
民營企業顯然不願在瘋狂燒錢的狀態踢中超,綠城和永昌降入中甲,重慶艱難保級,中甲中,湖南降級。中超五千萬的年度分紅誘人,但2016賽季中超的總投資額達到92.38億元,收入87.33億(含俱樂部投資的41.4億),從理論上說,一支中超隊需投入5.7億元,方能保級。回到現實,至少兩億,才能在各種無形資產的保護下保住中超資格,如河南建業和長春亞泰。從這個角度來看,至少數家民營企業玩不起。
毫無疑問,中超球隊仍無法從門票、各贊助商款、轉播費分紅、球員出售、俱樂部特許產品經營中獲得足夠支持球隊賽季開銷的收入,中超如此,中甲亦然。中國足球產業發展水平處於瘋狂吸取資本進入的原始階段,資本願意長期(五年)持有中國足球相關產業,並堅信中國足球產業在未來五年內會帶來回報,而現階段,只有投入……【詳細】
在新的勞資協議達成的那一天,克裡斯-保羅告訴記者,「這太棒了,我為這個聯盟感到開心,我為我們的球迷們感到開心,我為球隊的老闆們和這其中所有的人感到開心……」
是的,所有身處NBA這個聯盟中的人都該感到開心,當這份勞資協議達成之時,就意味著聯盟不會停擺,就意味著這之前各支球隊「未雨綢繆」開出的巨額支票都得到了驗證,勒布朗-詹姆斯的「鐵算盤」得到了驗證——所以如今他3100萬美元的年薪令全世界的體育人眼紅,而他也代表了NBA這個聯盟,據《2016全球體育薪水調查報告》顯示,NBA已經是全世界薪水最高的職業體育聯盟,原因很簡單,早在2014年,NBA、Turner和ESPN就已經達成了一份9年總價值240億美元的電視轉播合同,這也直接造就了如今的這個局面。
也就在那時,勒布朗-詹姆斯幾乎就是踩著勞資協議籤署的節點來和球隊籤合同的,而他也果然在近些年都拿到了全聯盟可能的最高薪——不是說他不值頂薪,而是他總能在最合適的年份拿到最合適的高價。
新的勞資協議將在下個賽季正式生效,而這份勞資協議的有效期將直接延續到2023-2024賽季,實際上也就是這份240億美元轉播合約到期的那一年。
據統計,如今NBA這個聯盟中年薪超過1000萬美元的球員已經達到了109名之多,而英超頭號賺錢機器博格巴今年的年薪達到了1510萬英鎊——這個年薪在NBA只能排在第30位,排在他前面的是米爾薩普!如果再看平均數,NBA球員平均480萬英鎊的年薪竟然是英超球員的兩倍。
正如保羅所說,老闆和球員們都得到了自己滿意的結果,而掏錢買票或者掏錢在家看直播的球迷也得到了實惠,本賽季是超級合同的元年,NBA呈現給大家的也是異常精彩的一幅壯美畫卷。
畢竟不是你每個賽季都能看到像拉塞爾-威斯布魯克這麼瘋狂的傢伙的,至今為止他的場均數據依然接近三雙,他連續7場拿下三雙的表現直逼麥可-喬丹和奧斯卡-羅伯特森。
你也不是每個賽季都能看到火箭這般瘋狂扔3分的球隊,連續27場3分球命中數10+,常規賽單場命中24個3分創紀錄,單場出手61次3分創紀錄,他們現在就是聯盟不可忽視的一個現象。
除此之外,勇士的四巨頭,猛龍的異軍突起,森林狼的年輕氣盛,湖人的跌宕起伏……這些都讓球迷們大呼過癮,這個資本說話的年代,精彩的演出才是最好的回饋。
保羅說對了,「我為我的球迷們感到開心」……【詳細】
歲末將至,2016年對於中國足球可能並不算有太多值得回憶的地方,但對於與國際足球有關的中國資本而言,絕對是裡程碑的一年。在這一年,米蘭雙雄先後被中國資本收購;在這一年,中超球隊動輒用上億人民幣買來球星;在這一年,提到中國足球,率先被歐洲足壇說起的並非中國球員或者哪支中超球隊,更不可能是不爭氣的中國國家隊,而是有些神秘而又有些不可一世的涉及綠茵場的中國資本!
中國資本抄底歐羅巴
曾幾何時,中國資本對於歐洲足壇的影響力,充其量只是廣告宣傳的小打小鬧。相比來自美國和中東的財團,中國資本只被看做難登歐洲足壇大雅之堂的「小費」,最多收購普通球隊的小股份額,雖然名為贊助商、冠名商,但缺乏實質性的話語權。在這種結合中,佔據主動的還是歐洲俱樂部,中方得到的收益往往有限,甚至不如預期。
時過境遷,從去年開始,在今年愈演愈烈的中國資本吞噬歐羅巴之勢,令人驚訝。如今,中國資本早已成為歐洲足壇中一股不能被忽視的力量。隨著近些年歐洲經濟的逐漸衰退,歐洲資產價值持續走低,足球俱樂部普遍經濟狀況不佳。即便是一些頂級豪門,負債情況同樣在加劇,昔日高不可攀的他們,也不得不向中國金主拋出橄欖枝。據不完全統計,至少有4家中國企業贊助德甲,6家中國企業涉足英超,20支西甲球隊中至少有16支與中國資本有關,再加上米蘭雙雄、法乙和葡萄牙的各級聯賽,中國資本已全面「入侵」歐洲足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資本抄底歐洲足壇或許正當時。更何況在利好政策的影響下,中國足球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讓歐洲俱樂部的成熟資源幫助中國足球發展,這確是諸多投資者的實際考量。
當然,中國資本抄底歐洲足壇,如何取得收益還是首位考量。只不過這種收益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等。注資歐洲球隊、關注國內青訓、幫助球員留洋,這會讓企業收穫相應的社會效益;而在實打實的經濟層面,中國資本也並非冤大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還將有更多中國企業登陸歐洲足壇。「病入膏肓」的歐洲豪門,會給來自遠東的投資者們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然而在中國資本「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能否真的切實提升中國足球水平,這還需時間去檢驗。
展望2017年,中國資本的入侵勢頭恐怕只會愈演愈烈。但在中國資本大肆進入歐洲足壇,陣仗轟轟烈烈之時,也需要冷靜思考:資金雄厚確實證明了中國經濟的強大,但也無不反襯出中國足球的羸弱,吸納資本能力不足。而在更為關鍵的草根基層,反而是顯示出了資金的嚴重匱乏。如何通過合理的引導和有效的宣傳,推動中國足球的快速、健康發展,值得深思。
轉會市場球員身價虛高
事實上,中國資本對外擴張的同時,對內雖然不願意投資基礎建設,但對於採購球星,特別是超級球星還是十分熱衷。2016年中超各隊引援都是以億作為單位,而佩萊、胡爾克、特謝拉、拉米雷斯、拉維奇等眾多明星的到來,也讓聯賽變得更具吸引力和觀賞價值。
中國資本無形中已經讓歐洲轉會市場受到了巨大的影響。但凡有涉及到大樁轉會,球員經紀人必然將自己的金主和某支中超球隊聯繫在一起,言之鑿鑿拒絕了來自中超數千萬歐元年薪的報價……這早已成為套路。叫苦不迭的是歐洲中小俱樂部,哪怕原先相對廉價的拉美實用球員,現在的首選也不再是登陸歐羅巴,而是嘗試有無機會搶灘中超聯賽,先狠狠撈一筆。
拜仁大佬赫內斯在重返就任拜仁主席後便認為博格巴超過1億的轉會身價將在未來的轉會市場成為新常態。他斷言馬上就會有過2億歐元的轉會案,而主角很可能是2018年合同到期的梅西。
中超球隊重金挖角歐洲豪門
雖然正值當打之年的球星未必願意委身中超,但那些過了黃金期的成名球星肯定願意在職業生涯結束前到遠東狠狠撈一筆。中超本賽賽季剛剛鳴金收兵,關於新賽季的引援新聞早已不絕於耳。有消息稱,在土超效力的德國球星波多爾斯基正被魯能、申花和國安三家競相追逐。波爾蒂王子在俱樂部的隊伍斯內德看起來也對中超很感興趣。連在法甲找回狀態的巴神因為中資背景的緣故,也被傳會以1500萬歐元年薪的價碼登陸中超。幾位英超大神也似乎因為各種原因,有望成為中超的一員。包括決定不與切爾西續約的特裡,在切爾西淪為替補的巴西球星奧斯卡,在曼聯踢不上主力的魯尼以及夢想著超級薪水的槍手大腿桑切斯。除了歐洲主流聯賽的球星,中超對於一些個人能力超強的南美球星也是情有獨鍾。比如,申花方面即便囤積了大量鋒線尖刀,還是打算用重金引進阿根廷球星特維斯。
在有了2016賽季大量歐洲一流球星的加盟之後,中超球隊除了敢開價,願砸錢之外,也多了一分冷靜理智,能否與俱樂部即插即用,是否有足夠大的影響力,身體狀況如何,都是中超諸強的考量範疇。而為了守住當家球星不被挖角,歐洲各隊也為多付出的續約代價,而叫苦不迭。長此以往,又再次中了中國資本的下懷。為了維持經營,穩住成績,歐洲俱樂部又不得不轉而向財大氣粗的中國財團求助,通過售出俱樂部股份融得新的生存資本。中國資本更在歐洲足壇便愈發如魚得水……【詳細】
自2014年10月20日46號文件出臺後,短短兩年時間,更多資本的注入,讓體育產業的概念火遍整個中國。中超這個頂級IP,版權招標的結果讓所有人嚇了一跳--5年80億人民幣!政策、投資和市場,讓資本瞄準下一個頂級IP--明年3月,CBA與盈方中國的商務運營合同將到期。新一輪商務開發周期下的CBA整體價值,包括版權將迎來持續爆發!
除了盈方,李寧公司在2012年所籤的5年20億贊助合同也將到期。當時5年20億被視作天價,要知道之前安踏每年的贊助額僅為2000萬。現在呢?當本賽季李寧回收球鞋權益,讓CBA每名本土球員都必須穿李寧球鞋時,不禁讓人發出這樣的感慨--下一份CBA贊助合同一定會讓人吃驚!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易建聯鬧出球鞋門事件後,李寧堅持不讓步的原因所在。
先讓我們來看看CBA招商的現狀。近些年CBA贊助商數量穩定在24左右,最多時曾達到26家,年平均收入為6.36億,除去每年需交給中國籃協(3.36億),以及其他運營和稅費成本,盈方每年通過CBA獲得的淨收入約為1.5億。以15-16賽季為例,CBA的版權費總額約為6000萬。招商方面,目前CBA招商分成4個級別:官方戰略合作夥伴(4億/年)、官方合作夥伴(平均2000萬/年)、官方贊助商(平均1000萬/年)、官方供應商(平均500萬/年)。
11月22日,CBA公司正式成立,中國籃協佔股30%,其餘20家俱樂部各佔股3.5%(合計70%)。管辦分離,意味著在新的周期下,CBA版權和招商權將切割開,也就是CBA贊助商數量範圍將不可避免受到限制。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籃協和盈方近些年賺的盆滿缽滿之時,CBA各家俱樂部卻連年虧損。可以預計,CBA公司在外包CBA招商權時,不會滿足2012年所籤的那份平均每年3.36億的報價。保守估計,新周期下報價或實現翻倍,達到平均每年8億元。
回到CBA本身,2005年當盈方與CBA籤下平均每年650萬美元商務運營合同時,CBA各隊平均支出1500萬。來到2010年,各隊平均支出漲至2500萬。2012年3500萬……近些年,CBA支出進一步上漲,如今各隊平均支出達到7000萬,甚至個別豪門球隊支出達到1億元。可見在CBA迎來全新商務周期的同時,各隊的支出也會繼續攀升,這對各家俱樂部來說將面臨考驗。
CBA在準入制的推動下,各家俱樂部採取了股份制改造,最終都成立了在工商部門註冊的、具有企業法人性質的職業俱樂部,一舉理清了CBA各家俱樂部的資產性質,從而為俱樂部吸引新股東或轉讓,甚至是上市打下基礎。截止目前,CBA已有佛山龍獅(如今的廣州證券)、天津榮鋼和江蘇同曦三家俱樂部申請在新三板掛牌。如果這三家俱樂部能在CBA明年全面升值前掛牌成功,那對資本市場而言無疑非常值得抄底。這三家俱樂部,值得CBA其他球隊參考和效仿。
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人想分CBA這杯羹。中國籃協副主席、CBA公司董事長李金生已經公開釋放CBA擴軍信號,「聯賽還要擴軍。12支俱樂部的時候,季後賽是8支球隊;20支球隊也是8支。也許今後,會發展到16支球隊進季後賽,很多事情都在有序進行中。」有消息源指出,17-18賽季後CBA或再次擴軍!
在CBA公司成立後,勢必會吸引更多資本的介入。甚至一些二級市場上的資本會尋求投資一些擁有CBA概念的外延A股,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CBA俱樂部所屬的母公司名下有其他上市公司;另一類是與CBA有合作關係的上市企業。還有當下,投資NBL回報率高。NBL是中國次級籃球聯賽,而每年CBA擴軍,往往都是從NBL選拔球隊。
CBA價值正越來越大。下一個商務運營合同會是天價嗎?讓我們拭目以待……【詳細】
63歲的成都人羅幼蓉,至今仍保持著長跑的習慣,每周跑步兩到三次,每次十幾公裡。1986年,34歲的羅幼蓉還是超硬材料生產線上的一名工人,也是跑齡4年的跑馬發燒友,他參加了薩馬蘭奇贊助的「成都萬人國際馬拉松賽」,跑完全程用時2小時50分。回憶起30年前的那次比賽,給羅幼蓉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竟然是是買雙跑鞋花了50多塊錢,幾乎用去他兩個月的工資。
曾經有媒體進行過一項針對於跑者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最近一年來,超過74%的受調查者都購買過跑步裝備,18.6%的人在跑步裝備上花費的錢超過了一千元,這其中還包括了4.4%花費在三千至五千之間的土豪。在調查中很多跑者都表示,許多國外知名體育品牌都是他們極其青睞的對象,而動輒上千元的跑服跑鞋也就讓跑步的花銷陡然而增。
龐大的跑者基數,加上瘋狂的熱情,讓中國的跑步運動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賽事組委會、運動品牌,甚至很多與跑步不相干的行業品牌都加入了近來,想要在這塊越來越膨脹的蛋糕裡分一杯羹。畢竟曬美食、曬自拍、曬旅行、曬娃這些都已經「out(過時)」了,現在最時尚的是曬跑步!
比如一位家住北京市海澱區蘇州街附近的何先生,他每天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機看當天自己走路裡程的排名。「8.73公裡、耗時2小時06分,怎麼才第27名……」這已經是他本周走路裡程最多的一天了,而當天他的好友當中,有一位好友的記錄是16.33公裡。他在某個社交軟體上一共有1576個好友,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都在用計步的運動類軟體。
與以往宅在家裡不同,如今許多年輕人把「刷步數」當成新風尚。看起來跑步不需要什麼先期投入,但是如果細算起來,可絕對不是那麼簡單。對於初級跑者來說,可能需要的僅僅是一雙跑鞋和一套舒適的衣服。但是如果想要參加比賽,並且拿到一個好的名次,一套科學(並且光鮮亮麗)的運動裝備是必不可少的,畢竟誰也不希望蓬頭垢面的樣子被鏡頭捕捉到。速乾衣、壓縮褲、運動短褲、跑步手錶、導汗帶、運動腰帶、能量膠、鹽丸……這麼一套專業的「周邊設施」購置下來,沒有幾千元是不可能的。也難怪有的跑者會感慨:「跑著跑著你就發現,在跑步裝備上的花費要比打籃球什麼的都要多。」
這就讓跑步衍生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據統計,某家贊助了時尚跑步運動的體育用品公司,一年時間裡在中國的門店從573家擴張到886家,增幅為54%。通過贊助各類大型馬拉松賽事,運動品牌正在攻佔如今國內的體育市場。根據調查,跑者們對於國外品牌的跑步裝備十分青睞,特別是那些年輕跑者,他們在青睞於高端品牌的同時,對於國內品牌也有不少的選擇空間,這就讓很多運動公司越來越重視在跑步運動方面的營銷策略。某國內運動品牌在內部宣傳戰略上,跑步產品已經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籃球。無論是可穿戴還是傳統的跑步產品銷售以及賽事的贊助,現在各個體育用品公司都瞄準跑步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
再比如運動類軟體的普及,近兩年無疑是運動社交的爆發年,相關產品和APP備受資金的青睞和追捧,APP獲得融資的消息更是屢見報端。比如某旗下的品牌運動類APP,在2014年3月份獲得1000萬美元融資後,當年11月份又獲得3000萬美元B輪融資。 在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的投資人高亞寧看來,儘管前期投入巨大,但是跑步APP應用是一門好生意:「因為跑步是足球、籃球、羽毛球等各項體育運動以及各類健身運動的基礎運動,很多體育健身運動都要從跑步做起,它是鍛鍊者最高頻和最剛性的需求,通過跑步APP這一剛性入口可以為進軍其他體育APP應用領域帶來流量。」有統計顯示,僅咕咚APP一家平臺上就聚集了5000萬的跑步愛好者。
跑步比賽更是讓很多人看到了商機,北馬的盈利已經成為了目前國內最為成功和影響力的馬拉松賽事,他們的品牌價值達到了估值2.5億,與中超、中職籃和中網等傳統比賽不分伯仲。根據中國田協發布的《中國田徑協會全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註冊賽事日曆》統計,截止到6月15日,2016年共計213場,其中獲得賽道認證的賽事82場,獲得A類認證的賽事63場,獲得B類認證的賽事6場,與中國田協共同主辦的賽事7場。截止到5月13日,我國大陸地區上半年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共舉辦了113場,相當於2015年40場的近3倍,是2014年24場的近5倍。而在這113場比賽中,馬拉松賽事共有89場,是總數的79%,其中半程馬拉松69場,全程馬拉松33場,非馬拉松賽事24場,越野跑8場。此外,我國大陸地區共舉辦了4場女子馬拉松賽事,且全部為半程。近兩年,各大馬拉松賽事集體掀起漲價狂潮,不少跑者高呼「這年頭連步都跑不起了!」跑步還真是一門好生意!
跑步成為了時下最為時尚的運動,舉辦一項跑步比賽,在場地布置等方面,似乎也比舉辦專業程度較高的賽事要簡單許多。再加上「慈善」、「為愛起跑」等噱頭,連房產、汽車領域的企業都加入了進來。2015年7月,某家房地產巨頭企業就組織了一場「12小時巔峰馬拉松跑」,吸引了超過千人參加。2015年12月中旬,某汽車品牌為迎接第500萬輛汽車下線,還組織了一場「萬人馬拉松」的活動……越來越多看上去和跑步運動毫不相關的企業湧了進來,在2016年全球體育領域「資本」大前提的背景下,跑步無疑是「資本化」最明顯的一個……【詳細】
如果提到體育運動資本化,您的頭腦中閃現的只是「美職籃」和「足壇」,那就未免有些落後了。在職業化程度極高的網球和排球領域,資本湧入也是2016年的主旋律。
網球成資本湧入大蛋糕 德約科維奇生涯獎金已破億
網球是公認的職業化程度最高的體育運動之一,球員們背著一把球拍為自己打球,如果不能拿到足夠的收入,的確對不起自己的機票和住宿費。也正因為如此,各類賽事的獎金升級消息,也就成為了媒體報導的焦點。
就拿網球小天王德約科維奇來說,2015賽季,他豪取三個大滿貫冠軍、六個大師賽冠軍和年終總決賽冠軍,單上賽季狂收2164萬美元,總收入達到了9400萬美元。本賽季,德約科維奇實現了職業生涯的全滿貫,更是連拿四大滿貫成就「諾瓦克大滿貫」,雖然賽季後半程乏力丟掉了世界第一的寶座,但是七個冠軍的入帳,還是給他帶來了多達1413萬美元的收入,職業生涯總獎金數達到了1.076億美元,而目前世界排名第一位的穆雷,單賽季的收入更是達到了1633萬美元,職業生涯總獎金數達到了5872萬美元。
在德約科維奇的獎金列表裡,澳網是他最大的福音,他本賽季澳網奪冠,就拿下了340萬澳元(約合1756萬元人民幣),但是如果放在世界範圍內,這還不是最多的。美國網球公開賽一直都是網壇的獎金大戶,今年,他們的的獎金總額再度增加400萬美元,達到4630萬美元,與2015年的獎金額相比上漲了10%。今年的美網是網球歷史上獎金額最高的一屆賽事,男單冠軍瓦林卡和女單冠軍科貝爾都拿到了350萬美元的冠軍獎金,這也是美網歷史上開出的最高單打冠軍獎金。與2015年美網相比,今年美網每一輪的獎金金額平均上漲了10%。在雙打方面,男雙和女雙的冠軍獎金為65.5萬美元,同樣也是美網歷史上最高的,雙打獎金總額總計上漲了10.5%。另外,美網今年的資格賽獎金總額將超過190萬美元,與2015年相比也是上漲了10%。
就在我們的身邊,也有一項賽事正在獎金數上不斷騰飛,那就是中國境內最高規格的賽事——中國網球公開賽。2016年,中網總獎金額也由2015年的846萬美元提升至920萬美元,創造中網總獎金新紀錄。新一屆中網獎金已直逼一千萬美元大關。其中,女子賽事總獎金為629萬美元,男子賽事總獎金為291萬美元。這麼看來,網球還真是資本集中湧入的「大蛋糕」。
收入不及男足50/1已是過去 朱婷轉會身價達110萬歐
說到資本在體育賽場上的表現,運動員的薪資自然不必說。過往,我們聽到的都是NBA球星和足球名將的高額獎金,現在,排球運動員也能夠拿到高額的收入了。
8月份的裡約奧運會之後,曾經有一份爆料,表示拿下奧運金牌的女排姑娘們的收入,居然還不及男足運動員的1/50。在成績明顯不如女子排球的情況下,男足、男籃運動員的收入卻明顯高過女排選手,這也引發了外界的質疑。
和其他項目的運動員動輒「炫富」、「奢侈」不同,女排的姑娘們卻顯得低調得多。中國女排前副攻張萍曾經表示:「女排是中國三大球成績最好的,但我們的待遇不如足球和籃球,借著今天女排奪冠這個機會,也呼籲女排的市場更加開放。」女排隊員聯賽薪資第一人,中國女排隊長惠若琪也表示,排球選手一年的薪水比籃球隊員一場球的工資還少。2014年第17屆女排世錦賽上,朱婷表示:郎導就像媽媽一樣,「不管在球場還是在生活中都對我特別好。郎導給我從美國買蛋白粉,讓我在河南打聯賽的時候喝,還給了我兩條緊身褲,說我腿太長在國內不好買。蛋白粉我都喝了好幾包了。」2015年,也有過郎平「自己掏錢給隊員買蛋白粉,包春節紅包」的報導。
作為中國驕傲的女排隊員,居然還需要自費購買營養品,這肯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實際上,女排隊長惠若琪當初轉會到恆大時,月薪不過20萬元人民幣,這樣的收入已經讓許多媒體直呼「高薪」,更有媒體稱薪資「可養兩支四川女排」。在女排聯賽12支隊伍中,只有恆大、天津相對收入較高,2013年,天津隊隊員平均每月收入8千至1萬元,外加聯賽獎金和全運會獎金。天津隊聯賽成績一直很好,加上聯賽獎金每人10多萬,如果拿了全運會冠軍,那麼每人大概能有30萬元。
普通球隊運動員收入就更低了,四川女排中陳靜和王晨等入選過國家隊的主力隊員,每個月的工資收入也就2000元,一些重要的場次,會發放一定的贏球獎金,不過攤到每個隊員身上,也就幾百元。通常來說,同是主力,排球隊員的收入能夠達到男足隊員的1/50便已經不錯了。據了解,目前女排聯賽各支球隊的球員平均每月收入也就四五千元,有的隊還沒有贊助,可能只有三四千元。
但是現在,排球已經成為了各類贊助商瞄準的下一個「戰場」,隨著裡約奧運會結束,奧運會女排最有價值球員朱婷的身價終於確定,土耳其瓦基弗銀行俱樂部官方正式確認,中國女排主攻手朱婷與俱樂部籤約年薪達到110萬歐元,朱婷已經進入世界頂級球星行列。這一年薪僅次於土超另一豪門費內巴切引進的韓國球星金延璟的120萬歐元。
朱婷加盟的球隊瓦基弗銀行隊是當今世界職業排壇水平最高的俱樂部之一,曾10次獲得土耳其聯賽冠軍。能夠效力於這樣的土豪俱樂部,也難怪朱婷可以在微博上曬一曬自己的私人廚師了。近日,趁著土耳其女排聯賽的空檔期,朱婷從土耳其直飛廣州與家人相聚,然後拍廣告,這也是朱婷商業價值少有的體現。
中國體壇誰最壕?美媒估值:寧澤濤身價300億美金
如果要說中國體壇目前誰是身價王,如果寧澤濤說自己是第二,恐怕沒有人敢說是第一。
遊泳運動員成為身價王,這和傳統印象當中的遊泳選手的形象似乎並不一致。但是隨著田亮、孫楊的觸電,遊泳選手也在不斷向著「娛樂圈」型男轉變,不能否認的是,寧澤濤的顏值堪稱國內體壇第一,他的顏值帶來了巨大的人氣值,而人氣值又讓他商業值爆炸,美國著名智庫寧德公司估算,寧澤濤顏值和體育成績都讓他商業價值巨大,商業價值達到300億美金,輕鬆上了千億人民幣。
雖然奧運會表現不佳,但可以看到,寧澤濤的人氣沒有受太多的影響,在各類人氣榜單和商業榜單上都是名列前茅,如果他成績回來了,依然可以保持目前的身價。要知道除了在中國,在日本、韓國乃至多個亞洲國家,寧澤濤都是偶像級別的。他肯定是女性錢袋的超級殺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