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 教育部專家回應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

數學,作為「最能拉開區分度」的學科,總是家長、老師最重視的科目之一。它更是課外培訓班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種選拔考試中的必選項。早年間轟轟烈烈的「奧數班」曾熱鬧一時,直到今天,「數學作業拍照能檢測正確答案」仍是各課外輔導軟體最大的賣點。

數學課改牽一髮動全身,它的每一點變化都備受關注。隨著新高考逐步推進,取消文理分科,今年6月,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中小學數學課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由此,教師教學面臨怎樣的挑戰,學生學習應該做出何種調整?記者採訪了教育部數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副組長、修訂組組長王尚志。

1.數學,從知識走向能力,從能力走向素養

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思考數學想要讓孩子學會什麼?走向社會之後,哪怕一些數學知識遺忘了,還能給孩子留下什麼?在新課程標準制定和修訂過程中,我們希望數學給孩子留下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

記者:作為親歷者,您能不能分析一下數學學科經歷過的幾次變革?不少家長反映,緩解擇校壓力之後,取消各種加分和杯賽,唯一不敢放棄的還是數學。如果問問班裡同學什麼培訓班最受歡迎,答案一定是「數學」,對此,您怎麼看?

王尚志:新課標研製的指導思想就是落實中央為教育制定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如何落實這個任務?換句話來說,數學想要讓孩子學會什麼?走向社會之後,數學能給孩子留下什麼,那就是核心素養。目前,在新課程標準制定過程中,我們希望能給孩子留下的數學素養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

實際上,這是很多國家都在思考的問題。從20世紀到21世紀,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本領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們自然要隨之發生改變。舉個例子,有一個調查結論,在20世紀,每個人一生要經歷一到兩個職業,到了21世紀,根據數據預測,每人可能要經歷十個職業左右。

應對一個職業和應對多個職業所需要的本領是不同的,在社會發展中,數學的作用也發生了變化。中國科學院院士姜伯駒有這樣一個論述「數學已經從幕後走向前臺,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我們的數學教育改革就在這樣的背景中發生並經歷三個步驟。從以知識為核心,逐步發展成以能力為核心,現在則是以素養為核心。

20世紀60年代,數學教學大綱圍繞著如何學到知識展開。之後一批數學家提出,數學教育的目標在於提升三大能力,即數學運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三大能力一經提出,就得到了數學界、數學教育界和一線老師的廣泛認可,到了2002年左右,我們開始研製高中課程標準實驗稿,一些專家談到要應對新變化,於是三大能力變成五大能力:即抽象概括、運算求解、邏輯推理、空間想像、數據處理。直到今天變為六大核心素養,簡單說,提出素養是希望把知識技能、思想方法、關鍵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整合起來,留給學生更多東西。

我想說的是,希望學生在數學教育氛圍裡,通過學習數學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促進學生在這六個方面能夠得到發展和提升,這樣就能通過教育,通過每一個學科的學習,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過去以知識為本的教育,通過這次課標研究,逐步在向「以人為本」的教育改變,提出核心素養也是立足於學生的發展。

如果換一個詞來說,過去我們重視的是學會數學知識,現在我們應該不僅要學會,而且希望學生會學數學。

除此之外,有一點很重要。對於全體學生來說,數學要學習的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變少」了。我們的課程結構發生了變化。我們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再進行文理分科。

對數學有興趣,有能力的孩子,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選修課程。選修的課程又分成了五類,有適用於向理科發展的數學課程,適用於向文科發展的數學課程,還有適用於體育、音樂、美術的數學課程、適用於特殊人才發展的數學課程,比如說大學選修課程。大學選修課有6個學分,有三個科目:微積分、線性代數與解析幾何、概率論。

總之,數學在「削枝強幹」,對於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

2.數學「更簡單」了嗎?

之前的數學試題,題目幹練,非常簡潔,缺一個字、多一個字意思就不對了。對數學試題來說,有些題仍然保持這樣的風格,但是會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另外,隨著對實踐和創新能力要求的提高,有些試題增加了背景,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在比較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能力。這就是數學建模的素養。這樣的試題需要擁有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好的應用能力,我們希望老師、家長看到這個變化趨勢,並循序漸進地實現。

記者:家長都很關心少了哪部分內容?考察的知識少了,高考數學是不是更簡單了?

王尚志:2020年10月13日,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中第20條指出:「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原來是理科要完成16個學分的容量,文科14個學分。目前文理不分科了,我們的要求統一變成14個學分。必修課程8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6個學分,一共14個學分。

一個學分相當於18個課時的內容,這意味著我們要從中減掉36個課時的內容。這36個課時分給了其他的選修內容,給音體美考生,給特殊人才考生。此次課程標準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對於高考命題有評價和指導作用。過去的課程標準主要解決「學什麼、教什麼,學到什麼程度,教到什麼程度,怎麼教、怎麼學」這六個問題。這一次課標增加了學業質量標準,而學業質量標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指導考試命題,例如,增加試題的開放性等,這是很大的變化。

總之,參加高考的學生需要了解到,學習數學不能滿足於記憶、模仿,儘管需要準備的「知識性」內容少了,但是,試題的開放性增加了。

記者:改革之後,老師的教學怎樣改變?學生的學習應該怎樣調整?家長們最關心的是,還需要刷題嗎?

王尚志:課程標準的改革還有一點,就是在內容上強化了數學建模和數學探究活動,把它作為提升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載體。

其實,題目的「難易」很難直觀表現,因為我們強調的不再是「知識」而是「能力」。比如今年山東省高考數學試卷,試題裡帶有應用背景、具體情境的題目大概有七八道。

此前我們的數學試題,題目幹練、簡潔,缺一個字意思就不對了。現在的試題增加了應用背景,考察的是學生在比較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刷題還有用嗎?情境變化很多,再「押題」「刷題」基本上不可能了。

從數學本身說,傳統的套路能應對實際的情境嗎?能應對大量的試題閱讀嗎?師生必須想明白的是,我們要求的是學生能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

3.數學基礎應該「打」在哪兒?

好的數學課其實界限是有一些模糊的,它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又快又準」不是最重要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繫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數學割裂成一個一個小的知識點,而應該從題目的理解中,一點一點建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記者:情境的變換,需要老師怎麼適應?數學課怎樣教才更高效?數學應不應該提前學?

王尚志:我說一個老師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老師現在講解問題時很少認真讀題。哪怕是優質課都是這樣,出來一道題,老師直接問同學:「這題大家會不會?看誰算得快!」我每次發現,都問,你們怎麼不讀一讀題?

我們總是說,數學要重基礎,向課本要效率,但是很多基礎恰恰沒有打好。我們就以最經典的數學題「雞兔同籠」舉例子,大概小學三年級會學到這個題目。一般題目中會標明雞和兔子共有多少只,兩種動物共有多少「腿」,問雞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老師們講解一般都是這樣的:假設籠子裡都是雞或都是兔子,然後進行運算。我聽到一些小朋友會提問題,「為什麼這樣假設?明明兔子4條腿,它不是雞,怎麼能假設是雞呢?」老師一般不會解釋,只會說,「記下來,就這樣算就行」。這樣孩子沒有理解,只是記住了,題目再變,還是不會。這樣的情況下,只能「刷題」。這樣一來,學生的負擔就重了。

這是我們最希望老師做出改變的,改變教學方法,不要「教知識」而是「教能力」。例如,在上面的「雞兔同籠」問題中,讓學生考慮「雞腿和兔子前腿的數量」,比「假設都是雞」要容易理解,差異在於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用他們(大部分)理解水平講道理,奠定好基礎。一道題出來,老師應該先讀題,如何理解題意,有邏輯地思考。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老師們甚至可以讓學生重複一下,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以後再遇到相似的問題,他們自然就懂了。比如除法,要讓學生理解,除法就是「等分」,平均分為幾份。再比如,一些包含「0」的乘除,老師明明知道結果還是「0」,但是不能省略步驟,這是幫助「位數」不出問題的。

我們說的重視基礎,就是在這裡。好的數學課其實界限是有一些模糊的,它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又快又準」不是最重要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繫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數學割裂成一個一個小的知識點,而應該從題目的理解中,一點一點建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是要建立在一定生活經驗和理解能力基礎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定不要提前學。比如說,學生如果不積累足夠的語文「反義詞」「近義詞」,讓他們學「正負數」就缺乏理解基礎,從「反義詞」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是一個提升,再結合「給定0點的情境」。比如海拔這個單位,一定有一個「0點」,有海拔以上,也有以下。進而再去思考「需要設置0點」的情境,例如,描述道路中建築物的位置,循序漸進,使學生學會思考。

數學需要做題,但是做題的時候要去理解題目,這就叫基礎,而這種基礎就是管用的基礎。這也是我們課程標準的一個新要求,總之,我們希望學生要會學習,更會想問題,以應對未來更多的改變。

(本報記者 姚曉丹)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教育部專家回應
    隨著新高考逐步推進,取消文理分科,今年6月,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中小學數學課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由此,教師教學面臨怎樣的挑戰,學生學習應該做出何種調整?記者採訪了教育部數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副組長、修訂組組長王尚志。
  • 新課標來了 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
    隨著新高考逐步推進,取消文理分科,今年6月,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中小學數學課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由此,教師教學面臨怎樣的挑戰,學生學習應該做出何種調整?記者採訪了教育部數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副組長、修訂組組長王尚志。
  • 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 教育部專家回應
    隨著新高考逐步推進,取消文理分科,今年6月,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中小學數學課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由此,教師教學面臨怎樣的挑戰,學生學習應該做出何種調整?記者近日採訪了教育部數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副組長、修訂組組長王尚志。
  • 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
    隨著新高考逐步推進,取消文理分科,今年6月,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中小學數學課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由此,教師教學面臨怎樣的挑戰,學生學習應該做出何種調整?記者採訪了教育部數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副組長、修訂組組長王尚志。
  • 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走向社會之後,哪怕一些數學知識遺忘了,還能給孩子留下什麼?在新課程標準制定和修訂過程中,我們希望數學給孩子留下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記者:作為親歷者,您能不能分析一下數學學科經歷過的幾次變革?不少家長反映,緩解擇校壓力之後,取消各種加分和杯賽,唯一不敢放棄的還是數學。
  • 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專家:更強調解決問題能力
    隨著新高考逐步推進,取消文理分科,今年6月,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中小學數學課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由此,教師教學面臨怎樣的挑戰,學生學習應該做出何種調整?記者採訪了教育部數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副組長、修訂組組長王尚志。
  • 新課標來了,數學靠刷題時代將結束,新課標6大能力培養要清楚
    2020年6月,全國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頒布,對於這一變化,不僅學校老師們要重新面對數學教學新形勢,家長們更需要直觀了解數學新課標。尤其是對於家長們來說,如果你還是用老舊思維面對孩子學習,從小學階段便只顧於靠刷題來提高孩子數學成績,那麼到了高中後,孩子的數學能力很難有質的提升。
  •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來了 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
    走向社會之後,哪怕一些數學知識遺忘了,還能給孩子留下什麼?在新課程標準制定和修訂過程中,我們希望數學給孩子留下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記者:作為親歷者,您能不能分析一下數學學科經歷過的幾次變革?不少家長反映,緩解擇校壓力之後,取消各種加分和杯賽,唯一不敢放棄的還是數學。
  • 學好數學需要刷題嗎?
    無論是高中還是初中,數學成績都是一個硬指標,更有人說,文科生得數學者的天下,但是,除個別人有數學天賦,數學是公認的比較難學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數學回報率低,一個數學題12分,你第一步結果不慎做錯了,後面用了大量時間做題,效率是零,另外,數學題分值高,一不小心,5分沒了。第二,數學題變化多,一個知識點的考查幾乎都不是單一的,條件隱含在另一條件的結論中,需要你層層遞進。
  • 學數學不靠刷題增分 小學開起摺紙拼圖課
    數學教研員們認為,靠刷題來抓分的數學學習方法是一時性的。當學生離開學校,忘記所學的具體知識時,他們的思維和意識將決定其創新和創造水平。昨(11)日,重慶市教育學會基礎教育科研重點課題「小學數學摺紙與拼圖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開題會在江北區玉帶山小學舉行,一線數學老師同數學研究員們一起探討一種嶄新的數學學習法。
  • 轉載分享《不吼不雞不刷題,就沒法學好數學了麼?》
    然全以「快樂數學」為旗號,則計算仍需靠手、難題無從下口;觀當下家長,陪娃基本靠吼,提分全靠機構。長此以往,看到數學更加發抖,思維能力全被抹走,實在痛心疾首!搞「懂」不能靠死記硬背還記得下面這個背不出「三五十五」而崩潰大哭的小女孩嗎?乘法口訣,真的需要花這麼大精力、這麼多時間,還搞得這麼痛苦,才能背出來嗎?答案是否定的。乘法口訣表其實一點也不機械,相反,其中隱藏著不少「奧秘」和「巧合」!
  • 孩子靠刷題就能學好數學?看看蘇步青怎麼說
    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何秋光曾經說過:數學差的孩子,其思維邏輯性比較差,推理或空間想像力都比較弱,行萬事都很難!關於孩子的數學能力,不同的孩子必須有所不同。這種能力的差距在小學已經開始。歸根結底,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象徵性和結構化的學科。
  • 初三數學特別差,還能學好嗎?用我學生的實例來告訴您
    我先問她數學平時能考多少分,一開始不好意思說,最後終於說了實話,一般也就十幾分,有時候個位數。我心裡一驚,沒想到數學這麼差,當然我不能打擊孩子自信心,就告訴她,既然來了,好好努力。後來她真的很努力,成績一點點在提高,中考數學考了八十多分,如願考上了高中。後來我就分析,她當初數學如此之差,最後能考上高中,原因究竟在哪裡?
  • 學好小學數學只能靠刷題?用對方法,做10題比做100題效果好
    01.學好數學全靠刷題?換個思路或許有好辦法;婷婷在小學三年級,前一段時間,學校把成績發給了婷婷媽媽,她看著語文96、數學65的成績,腦袋一陣陣的疼,每天練了這麼多題,買了這麼多資料,孩子辛苦熬夜刷題,家長也跟著受累,怎麼數學成績就是提高不上去呢?婷婷媽媽真的很發愁。
  • 學好小學數學只能靠刷題?用對方法,做10題比做100題效果好
    01.學好數學全靠刷題?換個思路或許有好辦法;婷婷在小學三年級,前一段時間,學校把成績發給了婷婷媽媽,她看著語文96、數學65的成績,腦袋一陣陣的疼,每天練了這麼多題,買了這麼多資料,孩子辛苦熬夜刷題,家長也跟著受累,怎麼數學成績就是提高不上去呢?
  • 學好高中數學刷題就可以?其實思維更加重要
    學好高中數學,思維or刷題,還是只要刷題就可以。其實要認識這個問題,首先要認清楚,目前國內仍然並長期保持應試教育這種現狀,既然是應試教育,那就要考試,而考試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在有限的時間內解答一定的題目,題目有一定的難度,要保證一定的正確率才能獲得好的分數。同學們不僅要掌握知識本身,還要學會應用且有一定的熟練度。刷題和思維,都是需要同學們具備的。而哪個更重要呢?
  • 學好高中數學刷題就可以?其實思維更加重要!
    學好高中數學,思維or刷題,還是只要刷題就可以。其實要認識這個問題,首先要認清楚,目前國內仍然並長期保持應試教育這種現狀,既然是應試教育,那就要考試,而考試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在有限的時間內解答一定的題目,題目有一定的難度,要保證一定的正確率才能獲得好的分數。
  • 「高中·數學」學好高中數學,就靠這一個字,高中生必看
    數學是高考最能拉開差距的科目,如何學好數學也成了首當其衝的要務。初中學生學數學,靠的是一個字:練!高中學生學數學靠的也是一個字:悟!有人認為,要想學好數學,只要多做題,功到自然成。其實不然。一般說做的題太少,很多熟能生巧的問題就會無從談起。因此,應該適當地多做題。但是,只顧鑽入題海,堆積題目,在考試中一般也是難有作為的。
  • 如何學好高中數學?[錯題本篇]
    錯題本是學好數學必不可少的殺手鐧。這一點我們在很多文章裡都提過。在這篇文章裡,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自己的經歷及經驗,希望助力廣大學子的高考。於是,帶著不理想的數學成績,小編還是勉勉強強進入了整個地區最厲害的高中。進入高中,數學變了,變得我不認識了。好像每道題都會有分類討論,而且你還不知道為什麼要分類。稀裡糊塗地,學了兩個月,迎來了入學第一次大考。不出所料,一塌糊塗。
  • 小學生要不要參加課外數學思維訓練班?專家回應三大熱點問題
    在親子交流中,讓孩子獲得很好的思維方式,不能只靠做題把孩子做傷了。 提問二:初中生有必要上奧數班嗎? 當學生踏入初中,數學教學開始涉及抽象性和邏輯推理,尤其在接觸代數、不等式方程、函數、平面幾何後,對數學有興趣和天賦的學生逐漸顯現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