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十一五」期間,我省建築能耗佔全省總能耗的30%左右。發展綠色建築成為未來城市節能減排的重要抓手。根據計劃,到2015年底前,我省需累計建成綠色建築4000萬平方米及8個以上的綠色生態園區示範區。而目前廣東距上述指標尚有數千萬平方米的缺口,各地綠色建築發展也並不平衡。
溫度的飆升也使城市樓宇的能耗大為增加,目前建築能耗佔城市能耗的四成,其中與天氣直接關聯的空調與照明的能耗,幾乎構成了建築能耗的全部。
「十一五」期間,我省建築能耗佔全省總能耗的30%左右。發展綠色建築成為未來城市節能減排的重要抓手。根據計劃,到2015年底前,我省需累計建成綠色建築4000萬平方米及8個以上的綠色生態園區示範區。而目前廣東距上述指標尚有數千萬平方米的缺口,各地綠色建築發展也並不平衡。
近日,在參加傳統建材綠色低碳發展院士論壇時,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校長徐德龍等業內專家表示,廣東綠色建築有良好的技術基礎,建議把新建樓宇引入智能化技術建設,以及舊有建築採用低碳建材的節能改造相結合,因地制宜推進綠色建築的長遠發展。
智能樓宇技術上可節能40%
「開窗戶就會被太陽曝曬覺得很熱,空調溫度要調得很低,關上窗戶工作光線又不夠。」在廣州越秀區某寫字樓工作的白領小李訴苦道,「最鬧心的是,近來天氣晴雨不定,每次調節空調和百葉窗都花了我不少時間。」
小李的困惑在我國特別是地處亞熱帶地區的廣東,頗具代表性。近日記者隨建築業內專家走訪北京、上海等城市了解到,通過智能化樓宇的自動控制等技術,已可以實現最多節省40%的建築能耗,並與人體的舒適程度實時結合。
在號稱頂級綠色樓宇的西門子北京中心大樓總控室內,記者就看到,在辦公區域的所有照明,都按辦公桌左右的大小分成眾多網格,並且可以通過總控室的電腦實現遠程調控。不過,除了非上班時間總控室會把辦公區域的照明整體關閉外,上班時間每個網格的照明,已經實現了智能化控制。
「當員工坐在辦公桌前,樓宇的自動感應系統就會根據光照與氣溫,調節空調和百葉窗的開合面積,給員工提供最為舒適的照度與體感溫度。」西門子大樓總控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這種智能化控制的原理其實是感應人體的移動,當感應不到移動一段時間後,照明會自動關閉。
據悉,西門子中心採用的全套節能措施,還包括熱能回收、免費供冷和冷梁技術等。這些措施的採用使得西門子中心的能耗比普通同等規模樓宇降低28%,從而實現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減少1200至1600噸。
除了照明與空調自動控制,以往被人詬病造成光汙染的玻璃幕牆,也可以實現節能的效果。高聳的廣州西塔外牆就安裝了1萬多盞歐司朗LED燈,每當入夜,這個珠江岸邊的羊城地標就被裝點得璀璨奪目。LED的開閉還能通過燈光智能控制系統的控制,實現不同圖案的變換效果。
「歐司朗LED節能燈的使用壽命是普通白熾燈的很多倍,並且可降低80%的能耗。」承接西塔節能工程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此外,有市民也許留意到西塔的外牆玻璃近乎裸露,能把裡面的鋼筋骨架看得一清二楚,其實裡面也大有玄機。「這是使用了通光率高的LOW-E玻璃幕牆,它對太陽光中可見光透射比可超過80%,與傳統鍍膜玻璃相比,保證了建築物良好的採光,又避免了以往大面積玻璃幕牆、中空玻璃門窗光反射造成的光汙染。」
廣東低碳綠色建築全國居前
漫步黃浦江畔,陸家嘴金融區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霓虹燈流光溢彩。西門子樓宇科技業務華東區銷售總監李翔介紹說:「靠江邊的寫字樓全部採用了樓宇自控系統,而且有四五成已經採用了樓宇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打造的綠色樓宇能耗至少降低了兩三成。」
李翔更透露,目前一些樓宇的智能化還在不斷創新,例如有的樓宇可採用夜晚錯峰蓄電,白天按照光照與人流密度供電的技術。而在廣州珠江新城的W酒店,還引入了身份識別功能和住客歷史信息自動記錄功能,只要客人入住過一次,下一次入住同一酒店時,空調、燈光等就會自動調到客人覺得最舒適的狀態。
綠色建築對於廣東的意義不言而喻。國家分解給廣東省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任務是「十二五」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下降19.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8%,為全國各省(區、市)中最高。發展低碳綠色建築,成為推動廣東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重要內容,以及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徐德龍院士認為,廣東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綠色建築基礎好,而且目標制定合理,只要在政府的引導下,通過科學工作者和企業的共同努力,綠色建築完全可以較快普及。但他還認為,因為廣東處於沿海地區,四季溫差不大,因此要克服可能出現建築節能的動力比起北方地區較弱的情況。」
目前,我省低碳綠色建築的項目數量及面積均位居全國前列。省住建廳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份,全省共有123個項目獲得了國家、廣東省或深圳市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建築面積1241萬平方米,其中僅2012年就完成約902萬平方米。不過,距離2015年的目標,尚有數千萬平方米缺口。
「全省綠色建築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發展條件較好的城市。目前尚有10個地級市還沒有綠色建築評價標識項目。」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指出。
展望
樓宇智能化與節能改造同步
可減緩城市熱島效應
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發展低碳綠色建築工作。在《關於提高我省城市化發展水平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大力發展低碳綠色建築」。
按照目標,2015年底前,全省累計建成綠色建築4000萬平方米及8個以上的綠色生態園區示範區。2017年底前,全省累計建成綠色建築8000萬平方米及10個以上的綠色生態園區示範區。2020年底前,全省累計建成綠色建築14000萬平方米及14個以上的綠色生態園區示範區。
如此龐大的建設目標,如何實現?業內人士呼籲,一方面是對新建樓宇引入智能化技術實現節能,另一方面對原有的建築採用綠色建材等措施,進行因地制宜的改造。
據悉,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已與廣東省發改委、省住建設廳籤訂了深化在我省低碳綠色建築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去年底廣交會展館的能源管理項目就是繼這一備忘錄之後開展的設備節能改造項目之一。「這一能源管理項目將主要針對廣交會展館A區的製冷空調通風系統和照明系統,以及展館A區、B區和C區的室外照明系統等可帶來顯著節能效益的領域進行節能改造。」知情人士介紹說。
而在已有建築的節能改造方面,我省擬大力實施城市「降溫」行動。包括以先進的綠色低碳規劃指導城市化的發展,通過降低城市熱島效應實現城市整體降溫,有效地降低各類建築的使用能耗。具體開展對城市熱島效應的研究、調研,從城市總體規劃環節把關,做好城市建築通風、遮陽、採光和用電指標的審核;開展城市大廣場、硬鋪裝和大面積玻璃幕牆的改造;實施城市屋頂綠化工程,降低城市的熱島效應。
在談到舊城區建築綠色改造問題時,徐院士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建築門窗是建築外圍保護結構中保溫性能最薄弱的部位,其長期使用能耗可以佔到整個建築長期使用能耗的50%以上。因此,提高建築外窗的保溫性能對降低建築物能耗具有重大意義。「有教授曾做過試驗,窗戶貼膜夏天就可以降低4度,冬天升高4度,簡單又划算。」
小知識 兩成溫室氣體來自樓宇
中國已經到達「城市人口的臨界點」,大約有6.75億人生活在城市,佔到了總人口的51%。據西門子公司的評估,到2030年,中國城市人口有望增加到10億。城市成為戰略減排的重點,它消耗了全球近2/3的能源和60%的水資源,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的70%。
「樓宇佔全球總能耗的40%,21%的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量來自於樓宇」。調查顯示,建築能耗中空調和照明,成為能耗的最大兩個殺手,幾乎各佔總能耗的半壁江山。
此外,許多城市建築中採用的非節能的普通玻璃幕牆,也成為建築能耗增加的禍首。
有專家測算,一般的窗牆單位能耗比例為6:1,如果大面積採用普通的玻璃幕牆,這些「玻璃盒子」建築不得不加大功率開放空調調節室溫。每3平方米的採光面積就需要用一匹的空調來抵消,而普通建築20平方米的建築能耗才需要用一匹的空調來降溫,相當於同樣面積的玻璃幕牆建築要比普通建築至少多用7臺空調。
不僅如此,大面積的玻璃幕牆還恍如一面面巨大鏡子,太陽眩光反射到建築外面,造成光汙染和增加都市熱島效應。
標籤:
節能排減[0] 智能樓宇[1] 智能化控制[2]
[整理編輯:CK365測控網]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公眾號「CK365測控界」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CK365測控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網際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