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大概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一種生物,你永遠不知道他們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也永遠不知道下一秒他會做出什麼更驚人的舉動。
前段時間我在朋友圈看到一個視頻,視頻中一個小男孩瘋狂的推著鞦韆,而鞦韆上還坐著一個孩子,鞦韆上的孩子嚇得直哭,小手緊緊的抓著鞦韆,眼看著男孩推到越來越起勁,幸好此時保安大爺過來勸阻,但是男孩並不打算停手,劇烈搖晃的鞦韆也差點打到保安。
對於小男孩來講,這可能只是一次惡作劇,只是覺得好玩。但是對於鞦韆上的孩子來說呢?可能會對他造成心理陰影,如果沒有抓住鞦韆,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我弟弟以前就是一個熊孩子,過年前辛辛苦苦做的剪紙,被人弟弟看見之後拿起來就被撕碎、剪碎了,看見一地的狼藉,當時只有一個想法:揍他一頓。
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科爾伯特認為:在兒童九歲之前,沒有明確的社會道德規範,所以他們會隨心所欲的大喊大叫、欺負小朋友、拆毀東西,完全是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孩子的天性就是「熊」,搞破壞對於他們來說,只是探索世界的手段和方式。如果家長長時間對熊孩子的行為進行無視和縱容,他們就會由「熊」變成了「惡」。
我前些天在寶媽群裡,看到了一所剛裝好的幼兒園裡,被熊孩子搞得亂七八糟,通過監控,我們可能一群孩子用錘子砸窗臺、拆監控、摔拖把、噴油漆、燙地毯。
經過警方的調查,在這群孩子裡,最大的已經21歲了,最小的還在上小學,明天問他們為什麼要噴漆?其中一個17歲的孩子回答道:因為手欠年紀小,順手就噴上了。
之後這個孩子主動承認了錯誤。最後通過警方的認證,他們已經造成了非法闖入尋釁滋事,他們所作所為已經涉嫌違法,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要讓孩子記住,即使是小惡也不能去做,在長大以後做的就不是小惡了。
上海一個博物館中展出了一對製作精美的翅膀,這是一個玻璃製品,製作的工期很長,也是玻璃藝術博士薛呂給剛出生女兒的禮物。
展出後不久,兩個熊孩子就翻進圍欄把這對精美的翅膀掰斷了,而他們的家長正在圍欄外給兩個孩子拍著小視頻。最後作者並沒有追究責任,博物館將展品修復了一下繼續展出,在這個展品旁邊還播放著兩個熊孩子的「作案過程」,以作警示。
熊得了一時,熊不了一世。他們認為做什麼都是應該的,都是可以的,不對他們的「熊」加以制止,就會對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造成阻礙。
在兒童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觀點:「在兒童成長的初期,他們對暴力和是非是沒有意識的,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有輕度的暴力行為,在這個階段,父母的積極引導就格外重要」
調皮是孩子的天性,在這個階段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對孩子進行管教,要讓孩子知道,即使調皮也要有尺度,不可以為所欲為。
雖然「熊」是他們的天性但是家長一定要對熊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在江蘇宿遷,有一個孩子把一整瓶墨水從樓上潑下去,最後導致樓下鄰居的衣服和樓下的地上牆上都被噴上了墨汁。
最後家長用三件事讓孩子明確地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和自己的錯誤:
首先,帶著孩子到每一家去道歉;其次,媽媽帶著孩子一起清洗這些被弄髒的衣服,洗不乾淨就買新的賠償。
最後,爸爸清理外牆,孩子站在下面看著,既讓孩子知道了錯誤,又讓孩子知道了應該承擔責任。
熊孩子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家長不能用「孩子還小」「這是他的天性」來縱容孩子,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小時候懂得遵守規則,長大後才能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和責任感。
我是樂樂媽,不僅是一名10年的幼兒教師,還是一位80後寶媽,
在這裡向大家分享我在育兒和教育孩子道路上的一些小事兒,
主要專注於孩子大腦的潛能開發,和我一起培養聰明伶俐的孩子吧!
如果你也喜歡樂樂媽的育兒小知識,
記得點讚、分享、加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