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漁民撈到90公斤鐵柱子,以65元賣給廢品站,專家:價值三個億!

2020-12-11 騰訊網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地廣物博,資源豐富,歷史極其悠久的古老國家,每個朝代都生產和製造了許多文物。但是,近些年以來,這些珍貴的文物、歷史建築以及歷史遺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文物的破壞,除了人為因素的原因以外,許多也是由於民間對於歷史文物的保護意識不強,再加上缺乏相應的認識和鑑賞能力,即使發現了珍貴文物也被視為一文不值的「破銅爛鐵」。正如《舉案齊眉》所言:「有眼無珠」一樣,許多人根本看不見這些文物的偉大和重要性,比如重慶就有漁民在江中意外撈出一根鐵柱子,以六十五元賣給廢品站,但是後來經過專家鑑定之後,它竟然價值三個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重慶橋梁夜景俯瞰

01

自古以來,重慶地區就有許多河道,為了交通運輸便利,因此需要經常修建各種橋梁。隨著市政基礎建設工程改造的步伐加快,許多老舊橋梁也因為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必須給予拆卸。因此就有許多住在江邊的漁民,會趁著橋梁施工的時候,專門在橋下等著「撿廢鐵」,只要聽說江上遊有人在進行橋梁拆卸工程,就會提前划船去橋下等,哪怕是掉下幾顆螺絲或者幾塊鐵片,他們也會用網撈上來,然後把它賣給廢品站。

▲嘉陵江漁民舊照

02

這一天,漁民老陳從嘉陵江上意外打撈上來一個大傢伙,是一個廢鐵柱子,上面長滿了鏽,大約高75釐米,直徑約27釐米,於是立即把它送到了廢品站,等老闆放到秤上稱一下,不得了,竟然重達九十公斤,按照當時的鐵價,廢品店老闆也是非常爽快地給了老陳65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這65元那可是一個大數目,老陳也喜滋滋的拿著錢,回到村裡找人炫耀去了。果然,消息傳得很快,這一條「老陳賣廢鐵柱子得了65元」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十裡八鄉,這一不小心還驚動了當地的文物部門。

▲鐵柱子舊照

出於職業的敏感,文物部門工作人員也十分好奇,什麼樣的廢鐵柱子可以這麼值錢,於是派了幾個人趕到到廢品站親自去瞧瞧。在看了看鐵柱子外面的文字之後,工作人員覺得它的來歷非同一般,於是決定帶回去檢測一下。經過商量,最後工作人員用200塊的價格,從廢品店老闆手裡將鐵柱子買了回去。在經過文物專家鑑定以後,果然這根巨大的非鐵柱子不同凡響,據估計大約生產於西漢時期,根據它上面所刻的鳥篆文可以看出來,它是當時漢武帝時期用來修建橋梁所用的鐵橋墩。

▲四川省博物館近照

據《水經注·渭水三》記載:「秦始皇造橋。鐵墩重不勝,墩乃可移動也」,可見,秦始皇時期就有用鐵墩造橋的歷史。雖然說,鐵在今天是非常常見的材料,但在古代,由於當時的冶煉技術不成熟,許多的鐵器製品非常少見,所以說漢武帝時期這些品質優良的鐵橋墩,對於古代的生產和製作水平來說,具有重大的研究價值和歷史意義。而這個漁民老陳打撈上來的廢鐵柱子,最後經鑑定,是我國目前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重型鐵器,後經過文物專家進行估價,認為它價值至少是三個億以上,如今這個鐵橋墩,已經成了四川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陶鷹鼎近照

其實除了這個西漢廢鐵柱子,許多其他的珍貴文物也並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國文物的許多知識在民間並沒有很普及,時常有人即使發現了古文物,卻仍然把它們當成廢舊來處理。比如在1957年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鷹鼎,當地的農民殷思義在地裡耕種時,無意之中把它挖出來,直接就弄回家做成了一個「雞食盆」,幸虧後來北大的考古專家隊在這裡發現了仰韶文化遺址,殷思義才想起自己以前挖到的「雞食盆」。於是他把陶鷹鼎交給了考古專家,最終這件珍貴無比的文物,才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這還算是一件比較幸運的事情,有許多我們並不知道的古文物,也許在不知不覺間成了一堆廢品。

雖然,國家多年來開展了關於許多珍貴文物的宣傳活動,並且嚴厲打擊盜墓活動,同時也頒布了一系列維護文物的保護法。近年來,老百姓對維護文物,保護文物的意識也進一步得到提高,但是保護文物仍然任重道遠,需要長期堅持。其實讓這些存在的文明,這些歷史的文物有更好的歸宿,也是全社會人民共同的責任。

相關焦點

  • 重慶漁民撈出180斤鐵柱子,當廢品賣了65元,專家:至少值3億
    重慶有一位漁民撈出180斤鐵柱子,當廢品賣了65元,專家:至少值3億。大家都知道重慶是一個山城,處於黃河的中上遊。重慶的主要地勢是丘陵地,重慶降水豐富,區域更是河流眾多。當地人們為了方便出行,常常修建橋梁。隨著時代的發展,那些之前修的老舊橋梁都在時間的洗禮下受到了磨損。有些橋梁甚至岌岌可危,這對於過路的人來說有著安全隱患。所以,一些老舊的橋梁必須及時拆除,蓋以新的橋梁。
  • 撫順「鴛鴦大盜」專偷廢鐵再賣給廢品收購站,為蠅頭小利雙雙獲刑6個月
    一男一女聯手作案,潛入廠院偷盜廢鐵,再賣給廢品收購站進行銷贓,最終因盜竊罪雙雙獲刑。王某,男,1963年出生,無業,住撫順市東洲區。趙某,女,1965年出生,無業,住撫順市東洲區。王某、趙某分別於2020年7月2日、3日、5日至7日19時至20時左右,在撫順市東洲區炭黑廠內,分別盜取廢鐵約50公斤、40公斤、80公斤、90公斤、65公斤,後均銷贓至陳某經營的廢品收購站,分別獲贓款人民幣90元、70元、150元、170元、120元。
  • 電焊工偷盜工地電線 賣給廢品站被罰款判刑
    電焊工偷盜工地電線 賣給廢品站被罰款判刑 2014-11-28 16:32:00來源:齊魯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和星晨   孫某是鋼城區某建築公司的電焊工,他於2013年6月偷盜了價值4200元的電線,並把這些電線賣給廢品回收站。
  • 舟山漁民東海捕獲127公斤重藍鰭金槍魚,專家稱至少價值6萬元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施雯出海已經七八天,舟山岱山漁民胡宏海這趟僱了四五個船員,捕的帶魚估計能賣20-30萬元。這趟漁獲不多,基本能保本吧。大夥稱了稱,這魚有127公斤重,體長近2米。▲視頻:舟山漁民捕獲130公斤重藍鰭金槍魚這時,船上兩名有遠洋捕撈經驗的船員突然叫起來:「天哪!這條是藍鰭金槍魚啊!這魚很值錢的,必須馬上處理!」
  • 把車賣給廢品站 要註銷時遇了難
    把車賣給廢品站 要註銷時遇了難 2017-
  • 小鎮從廢品站刨出200億大產業!產品佔全球半壁江山
    來源:央視財經原標題:這個河南小鎮,從廢品站刨出200億大產業!出口產品佔據全球半壁江山!河南省虞城縣有一個鎮名叫稍崗鎮,這裡曾經多年是國家級貧困縣裡有名的貧困鎮。創業初期,劉學思購買尺帶廢品時,廢品站論斤賣,一斤一兩分錢。他用剪刀一剪,剪成10公分、15公分的尺子賣給學生後,一根就能賣出一斤甚至幾斤的錢。剪尺帶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河南省虞城縣,百姓生活極度貧困,尤其是稍崗鎮,當地村民窮得叮噹響,生活全靠政府救濟,虞城縣還有這樣的說法:「寧吃鹹菜渣,不嫁稍崗人。」窮怕了的稍崗人開始想辦法擺脫困境。
  • 「雙11」讓廢品站爆倉 全國郵政快遞處理近40億快件
    來源:澎湃新聞「中國新聞網」微信公號11月19日消息,11月1日至11日,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39.65億件,「剁手黨」們的實力再度震撼世界。「雙11效應」在短時間內讓電商爆了單,讓快遞爆了倉,而當近40億件快遞打包上路之後,「雙11」最後一站點爆的就是廢品市場。
  • 廢品回收價格下跌 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從事廢品回收工作
    單從價格上看,有些廢品已經近似回收成本,有些甚至低於回收成本,從而失去了回收價值,成為介於廢品和垃圾之間的「中間品」,廢品行業也因此陷入萎縮。   收舊行業全面「遇冷」   現如今,走街串巷喊著「收廢品」和舊物品的人越來越少,已經很難遇到,即便是遇到還會把價錢壓得特別低。
  • 福建漁民捕獲黃唇魚貴如黃金 42公斤賣98萬(圖)
    42公斤!98萬元!  4月1日,福鼎市嵛山島,兩漁民在海上拾獲一條類似「大黃魚」(俗稱黃瓜魚)的大魚,並以近百萬元天價賣出,這成了當地人們奔走相告的一大新聞。後經寧德市海洋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初步鑑定,這隻酷似大黃魚的「怪魚」實際上是被列為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的珍稀魚類——黃唇魚,此魚魚膘(俗稱「魚膠」)非常珍貴,素有「貴如黃金」之說。
  • 廢紙收購價水漲船高 賣廢品下個APP也能操作
    遇上節假日或到了年末,很多人都習慣收拾家中或辦公室裡的舊書、舊紙箱,然後集中起來賣給收廢品者,換點鈔票零用。請注意啦,隨著國內廢紙收購價的持續走高,賣一斤廢紙能獲得約0.9元,已能買一斤包菜了哦。記者走訪市區一些廢品回收站發現,廢紙板收購價已全面上漲。小區收廢品師傅上門收購價是0.8元一斤,而廢品站給的價會更高些。「廢紙板九毛錢一斤,你量多我上門來收!」新吳區牆宅路上一家廢品回收站的老闆說,一星期前還沒到這個價,現在按這價有多少收多少。昨天,無錫朝陽農貿市場官網公布的零售價格欄裡,一公斤包菜賣1.8元。要是市民選擇直接把廢紙箱送到回收站,一斤賣得的錢正好買一斤包菜。
  • 30塊收購一件「廢品」,卻因2個字成為國寶,曾被投保3000萬美金
    文物的評級其實很複雜的,不單單是看這件文物的外在價值,更重要的是這件文物所帶來的歷史文化,能否揭開什麼歷史謎團,為此許多我們以為是很有價值的文物,其實在文物專家面前真的沒有什麼價值,相反你看不上眼的東西,反而越來越顯得彌足珍貴。
  • 從為「破爛兒」辦展到app預約上門回收,講述京城收廢品的陳年往事
    1959年,原崇文區廢舊物資回收公司的收購員在街巷中收購廢品。李晞 攝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的胡同、大院裡設有廢品收購站,人們隔三差五將平時積攢的廢品拾掇出來,拿到收購站換回幾毛錢。報紙、剩骨頭、牙膏皮、廢銅爛鐵……都能換錢。那會兒,廢品回收支援了工農業生產,也為國家創造了財富。
  • 廢品回收迎小高峰但總體低迷
    李阿姨說,很多時候收集快遞包裝盒是為了自己用,但是另有幾位清潔工阿姨則告訴記者,她們更偏向於將這些快遞包裝盒賣給收廢品的師傅,從而賺一些小錢。  「找我收紙箱的越來越多」  「的確會有清潔工把廢品賣給我們。」負責廢品回收的蔡師傅說道,每年「雙十一」過後,對蔡師傅而言最明顯的感受便是「盒子數量變多了」。
  • 長江禁漁期內非法捕撈水產品400餘公斤,三漁民被提起公訴
    但為了為一己私利,仍有不法漁民在長江流域大肆非法捕撈長江特有魚種,出售牟利。近日,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辦理了一起「捕銷一體化」長江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三名漁民非法捕撈水產品400餘公斤,目前,三人因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被提起公訴。
  • 「定價1000多元的書,10多元就賣給了廢品站」
    國家新聞出版署數據顯示,近5年全國中小學課本及教學用書、大中專教材、業餘教育課本及教學用書的零售數量,平均每年約28億冊、金額超200億元。這些教材若循環使用一年,節約費用可援建約4萬所希望小學。1循環使用1年可節約200多億「賣了一麻袋的書,最後只能買得起一個麻袋。」「定價1000多元的書10多元就賣給了廢品站。」網絡上不時能看到畢業生的留言。被當廢紙回收的教材,最後去哪了?每年5月至7月是廢品收購站收購教材的旺季。
  • 醫療垃圾混進廢品站 再加工成生活用品賺錢
    3月10日,環保執法人員在廢品收購站對醫療垃圾進行取證。   按規定醫療垃圾應該由專門的機構統一回收處理,然而最近有市民向本報反映,四方區一家醫院的一次性輸液袋和針管等醫療垃圾,被人私自拿到院外,賣給了附近的廢品站。
  • 這件青銅器被180元賣到廢品站,差點毀掉,竟是自帶幸運的國寶
    在甘肅省博物館,有「一馬一牛」兩件動物形象的國寶級文物,馬就是眾人皆知的「馬踏飛燕」,它「出生」高貴,發現於雷臺漢墓;而另一件「牛」卻是在廢品站裡發現的天祝青銅犛牛,雖然同為國寶,但後者卻顯得默默無聞。其實,這件天祝青銅犛牛若論其價值,以及文物背後承載的意義,絲毫不比馬踏飛燕差,讀者朋友,想要了解這件天祝青銅犛牛的秘密,今天小編就給您一一道來。
  • 安徽古村中4根破柱子價值12億?每根價值3億,已有1800年歷史
    呈坎古村落是一個5A級景區,若是跟黃山黔縣的宏村和西遞相比,可能名氣並沒有它們很大,但從歷史的人文角度來看,這個村落是很有觀看價值的。其實在這個此湯中有四根非常有價值的金絲楠木柱,價值大概是12億。不得不說,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 濰坊報廢滅火器流入廢品站存安全隱患
    日前,筆者調查發現,多數報廢滅火器流入廢品收購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對此,消防部門提醒市民,報廢滅火器應交送具有維修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     廢品收購站成回收報廢滅火器主力     家住高新區的陳先生經營著一家餐館,滅火器在店裡放了好幾年,一直沒派上用場。「對於報廢滅火器怎麼處理不是很清楚,有時當垃圾扔了,或賣給收廢品的。」
  • 大學收發室人員將師生信件賣給廢品收購站被捕
    東方網10月21日消息:華南理工大學收發室的工作人員把學校老師學生的信件當作廢紙賣給廢品收購站,昨天(10月20日)被舉報的群眾和警察逮了個正著。目前,警方已經介入調查。  未開封信件現身廢品站   昨天下午3時40分左右,天河五山街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華南理工大學收發室的工作人員正在運送一批師生信件到一廢品收購站出售,在收購站當場把涉案嫌疑人員帶走。   記者趕到現場看到,這個位於天河五山長泮路的收購站半拉著鐵閘,近一百平方米的鋪位裡堆放著過百袋用蛇皮袋裝著的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