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逛CHH罈子、貼吧的PC硬體板塊,你就會發現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經常關注SSD大船,一旦有啥消息就會發帖廣而告之:比如「大船又靠岸了」之類的標題,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不懂的人往往一頭霧水,那麼,何謂SSD大船?
所謂SSD大船,是網友對大容量SSD的一種稱呼,通常指的是1TB、2TB、4TB等規格的固態硬碟,由於民用消費級固態硬碟產品裡面很難見到這麼大容量的產品(現在逐漸有了,以前的消費級SSD是很少有1TB以上的,而且價格非常貴),所以這些大容量的SSD往往都是企業級SSD,都是伺服器和數據中心用的,由於某些原因偶爾會留出一批貨到消費市場,這才有了開船的說法。
問題一:大船從何而來?
每次開船,出現的SSD品牌型號都不一樣,最常見的是intel、三星兩大品牌,偶爾也會見到閃迪、鎂光,這些大船的來歷比較隱秘,開過船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大船SSD有2種類型:1、SSD有少量通電時長和一定量的數據寫入量 2、SSD為全新0通電。
對於前者,商家的說法來自於伺服器拆機,也就是在伺服器上面用過一段時間的SSD,拆下來賣二手,這類SSD比全新0通電的一般要便宜一點;至於後者,全新盤的來源就更不確定了,普遍認為是OEM廠商批量採購的SSD沒有用完、於是把這些庫存貨通過零售市場拋售,類似於intel散片CPU的來源方式,至於這種說法是否靠譜,那就不得而知了。
問題二:大船是否值得上?
在去年到今年這波SSD降價之前,一般家庭用戶的SSD還處在128到256GB這個檔次,大船的性價比的確是很高的,早期開船的那批人,就是衝著大容量、高性價比去的,不過隨著SSD的全線降價,現在大船的性價比早就不如以前了,不過偶爾也能遇上一波合適的行情,比如不到900的pm963 1.92TB,單價不到5毛錢(每GB),性價比還是有。
但是,對於絕大部分用戶,我並不推薦這種SSD大船,主要有以下4個原因:
1、接口問題:企業級SSD,大部分是2.5英寸規格、U2接口(像極了普通2.5英寸的SATA硬碟,其實完全不同),我估計很多人連U2接口都沒聽說過,簡單來說,U2接口長得跟SATA挺像的(SATA+電源),實際上U2接口也是走PCI-E通道的,性能跟M.2幾乎一樣,同樣是高性能硬碟接口,但99.9%的普通主板都是沒有U2的,所以只能通過轉接卡、轉接線這種方式,比較麻煩,遠不如普通的SATA、M.2固態來得方便。
2、功耗、散熱問題:企業級SSD,功耗都比較大,2.5英寸U2口的企業級SSD,滿載讀通常在10瓦+、滿載寫通常在20瓦+,比普通消費級SSD功率大了不少,功耗大,發熱量也大,如果機箱原本的散熱情況就不太好,那相當於是火上澆油,不僅SSD,連整機的溫度也會拔高。
3、保修問題:開船的最大弊端,應該就在這裡了,沒有聯保,所謂的店鋪保修,這句話有多少價值,大家都懂,事實上10個曾經想過要開船的人裡面,起碼有9個是被『只有店鋪保修』這一條給嚇跑的。
4、疑似清零盤:部分型號的SSD,存在開卡軟體被破解或者洩露、S.M.A.R.T信息被清理的風險,也就是所謂的『清零盤』,如果遇上這種船,那你根本就無從判斷硬碟之前遭受過怎麼樣的『虐待』,損耗程度到底是10%?還是90%?一個天堂、一個地獄,風險太大了。
問題三:都是哪些人在開船?
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相同的,雖然SSD大船的毛病非常多,但還是有人對大容量SSD有著執著的需求,有些人拿來跑虛擬機,或者組固態NAS,又或者追求MLC的高P/E壽命,總之,總有一些人,他們的需求是你所想像不到、也無法理解的,對他們來說,大船很香。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