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老去時,子女養老,也要當好"監護人",人的一生便是如此,子女父母的角色,在時間的流逝裡,逐漸轉換,能不能做好對對方的"監護",也就成了一生是否幸福的標準。
96歲大爺欲賣500萬房產,娶55歲保姆
杭州的周大爺現年96歲,有三個子女,而且生活都很困難,兒女們身體也不太好,經濟條件一般。
所以,不得已,周大爺只能住在養老機構,並聘了一位保姆55歲。
讓幾位子女想不到的是,保姆和老人相處一段時間後,老人竟提出要賣掉杭州一處價值500萬的房產,要和保姆結婚,並要再購置房產作為兩人婚房,上面需要署名保姆的名字。
周大爺說,要把房子賣掉,餘生要和保姆一起過,她照顧自己照顧得很好,他渴望有人陪伴。
當然,受到驚嚇的子女,找到了當地司法機構,介入調解後,周大爺也發現保姆的不對勁,前後借了幾萬塊,但借條都不見了。
最終打消了結婚的念頭,險些被騙。
缺少陪伴,造就了許多現實版"蘇大強"
之前爆火的《都挺好》裡,倪大紅飾演的蘇大強,讓人看了又同情,又生氣。似乎這人越老,越不知輕重,對生活越拎不清。
與杭州的周大爺一樣,也是要和一個保姆結婚,弄得三個子女措手不及。
有意思的是,或許藝術確實來源生活,蘇大強也和家人商量,要在房產證上加上保姆的名字,想要下半輩子和保姆過,找個人照顧自己。
但可惜的是,愛情往往看上去美好,但現實總會給愛情加上一些"作料",讓人食不下咽,就像蛋糕上的蒼蠅。
這些保姆,也不都是良善之輩,她們懷著目的接近年紀老邁的老人,圖的就是老人壽命不長了,或許還能沾些便宜,所以對老人的殷勤裡,甚至所謂的愛情裡,加入了骯髒不堪的東西。
所以,子女才應該"保護"老去的父母
父母老了,他們不再叱吒風雲,腦筋轉得沒有當年快,心思也沒有正年輕時活絡。
他們可能只想安度晚年,如果是孤寡老人,更渴望一份陪伴,人生已經走入後半段,或許曾經誓言偕老的人,已經先一步而去,留下的只有孤獨,年紀大了,夜裡想起床上個廁所,可能都摸不到拐杖,寂寥地自顧自無聲哭泣。
膝下若有子女,或許能攙扶一下,而不是把這個空檔交給一個"居心叵測"的外人,甚至是壞人。
想到一個多年前的事,一位老人被騙子騙了幾十萬,遠在外地打工的兒子匆匆趕回家,一面責備老人怎麼不警惕,一面嚷嚷著要報警。
但老人卻死活不報警,開始兒子以為老人是丟不起這個人,主動聯繫了警察,但後來發現,老人是不希望抓騙子。
是不是很奇怪?老人為什麼會袒護騙子?
老人後來經過調解,才說出真相:兒子一年都打不了幾個電話回來,身邊沒有人陪伴,他太寂寞了,他知道那人是個騙子,但這個騙子會經常打電話來,問他吃了沒有,過得好不好。
這樣的故事,終究讓人難過,養兒防老是許多中國人的生育觀,從某種客觀角度來說,確實能緩解養老的問題。
但老人也確實是弱勢群體,如何幫助老人,更多的責任,還是在子女身上。
可以的話,儘量像當初父母作為監護人,照顧幼小子女一樣,花一些耐心和精力,保護好自己的父母,遠離那些惡意的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