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秦勝南)在11月19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舉辦的「2020中國全零售大會」上,《品牌餐飲企業預包裝食品零售狀況研究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長遠看餐飲零售化是大趨勢,值得企業投入,但現階段餐飲零售化存在比較嚴重的泡沫化。對於不具備零售化基礎條件的企業,切忌盲目跟風。
該報告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聯合測評機構餐寶典聯合推出。報告顯示,疫情對餐飲零售化有一定助推作用,部分餐飲企業加快了零售化的步伐。疫情期間,90%以上的受訪餐飲企業發力外賣產品,有46.5%的企業出售半成品。
報告指出,餐飲零售化是一個系統工程,一旦開始就需要做好長期投入的準備,甚至要做好在最開始幾年「虧損」的準備。現階段餐飲零售化存在比較嚴重的泡沫化,那些作為短期自救,零售化基礎不牢的企業,隨著投入的降低,其零售業務會逐漸下滑。
什麼規模和類型的餐飲企業適合開展零售化業務?報告分析稱,如果餐飲企業已經具備較高的知名度,可以組建具備零售基因的團隊,就可以去嘗試發展。如果企業暫時不具備這樣的資源,就需要重新審視自己,沉澱品牌,尋求人才,積累資源。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今年疫情期間很多餐飲企業通過將其線下門店的「招牌拳頭產品」打造成預包裝食品,通過線上線下的各種渠道進行銷售。比如全聚德的烤鴨、霸蠻的牛肉粉、海底撈的「自煮火鍋」等。此外,還有西貝、眉州東坡等與超市合作試水半成品菜等。
對於餐飲零售化問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表示,餐飲企業在產品測試環節距離消費者很近,可以很方便地對產品的購買、復購以及評價等進行測試。但在整個零售化的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也稱,在零售領域,餐飲企業專業度相對弱一點,在半成品菜銷售的包裝、配送、溫控、供應鏈等方面都面臨較大的挑戰。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王琳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