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偶式養娃」PK「喪偶式育兒」,買精生子能否成為人生優選?

2020-08-30 妖妖無格

文/

葉海洋是一名化妝品公司的CEO,到了29歲依舊單身的她,在2017年選擇趕赴海外買精生子。對於早已實現財務自由的葉海洋來說,沒有愛情,也可以先有家庭

花了幾千美金購買了三管精子,經過「促排、取卵、胚胎、移植、產檢」整套程序,葉海洋前前後後共花了50多萬。

即便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獨自面對肥胖、產檢、孕中抑鬱的葉海洋,在醫院候診的時候,看見別人都有老公陪伴,心裡還是不自覺地空了一塊。

相比於背負房貸車貸的很多同齡人,事業成功、父母開明的葉海洋對於獨自撫養一個孩子還是很有底氣的。

「我這一生做的所有事情,從來沒有一件是不得不的,一切都是我的選擇」

孩子出生後,葉海洋不得不半夜起身餵奶、哄著孩子吃飯,還有調理產後恢復各項事宜。但更讓她擔心的是,孩子的成長問題,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解釋父親的缺席

買了一個大西瓜,把瓤都摳出去了。我把孩子裝裡邊了,給她照張相,以後孩子問我「我是從哪來的」,我說你是從西瓜裡來的。

因為自己已經成為家庭裡唯一的頂梁柱,葉海洋放棄了自己喜愛的極限運動,為了女兒,她把安全看得無比重要。總是想萬一自己有點什麼事,女兒又該怎麼辦呢。女人當了母親之後,顧忌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

以不同常人的方式懷孕生子後,葉海洋也受到了網上的很多非議,很多人說她自私自利,沒有承擔一個母親應有的責任,質問她「為什麼你整個家庭中,沒有男性的參與,你們的家庭是缺失的」。

「自己想要一個孩子就去買精,這樣做太自私了」

「一個女人怎麼能養孩子,小孩生出來一定心智不全」

「這種人有錢多的沒地兒花了,有這個錢還不如去找個老公嫁了」

面對外界反對的聲音,葉海洋並不後悔,她說:「我自己生一個孩子,我沒有叨擾到社會上其他人,關上門來過我們自己的日子。我作為一個女性,儘可能給她父親的愛,給她母親的愛,我並沒有覺得我自私」。

也有許多支持她的人,覺得自己如果有條件,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之前網絡上出現過抨擊當代女性生育欲望低的言論,他們說「孩子是為了男人生的嗎」。在葉海洋的故事裡,孩子確實不是為了男人生的,是為了自己生的,自己承擔懷孕、生子、育兒的風險,獨自面臨外界的質疑,但是也獲得了一個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人生。

「這是個男女平等的問題,是個並不是男人才能主宰生育權的問題」

「那如果我是個男人呢,你會怎麼說,你會說:『嘿,哥們,你好酷!』」

年輕人恐婚恐育,是因為一段婚姻中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你無法保證伴侶的忠誠,無法肯定對方的家人是否歡迎你的加入。一個女性,只要結了婚,受到的約束就更多了,工作上受排擠,生活上被束縛,情感上要顧及許多人。

在時代變更的大背景下,現代人的婚姻觀、生育觀也有了顯著的變化,可是過去的生育倫理並沒有隨之改變。

在老一代人的眼裡,還是把「兒孫滿堂」看作是人生的必經之路。年輕人妄圖改變的願望受阻、被批判,「不願將就」的婚姻理念被認為是不夠成熟的體現

大張偉在《我家那小子》裡訴說自己被催生的經歷,身邊總有人告訴他:「當你一摸到孩子小手的那一刻,你就會產生愛的感覺」,可是30多歲仍未生育的他不這麼認為:「那是別人告訴我的,我自己並沒有這樣的感覺。這個世界告訴我,許多事情都是對的,但是我自個兒一經歷都是錯的」。

有人說母性是天生的,當人們在誇讚母親偉大的時候,也賦予了母親這個職位更多的負擔。一個讓你打個噴嚏就漏尿、隔三岔五起夜餵奶、宅在家失去工作的小惡魔,真的會讓你一開始就產生愛意嗎?

知乎上有個提問是「如何看待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年老後在子女面前變得小心翼翼?」高贊回答中有一句話:大部分不是悲哀,是活該

在有些人的世界裡,「育兒理念」這個詞根本不存在,小孩嘛,供他吃供他住就好了,什麼心理問題,一個小孩能有什麼心理問題,這就是不經思考生養育孩子的後果。很多人說,我不敢生孩子,就是怕他以後跟我一樣怯懦自卑。

我們看到了舊社會婚姻觀、生育觀帶來的無窮隱患,於是上一代的孩子,到了要當父母的年紀,比過去的很多人,多了一份審視和斟酌。

「恐婚恐育」≠「性別對立」,我們在談及不負責任的時候,並不針對任何一個性別,不論是哪一個群體,都有可能出現爛人。我們只是脫離了過去那種「瞎湊合」「先結了婚生了孩子再說」的觀念,對自己和他人的人生更加負責。

馬伊琍在《女人30+》中說道:「卵子,不是為了成為受精卵才存在的」。

當我們談論女性應該怎樣、男性應該怎樣的時候,首先談論的主體是人,在成為男人女人之前,我們先成為一個三觀健全的人。先愛己後愛人。

曾聽女性朋友吐槽過「婆婆旁敲側擊說老公在他們家從不做飯,現在成婚了,就應該我做飯」,很多人糊裡糊塗邁入婚姻之後,都會有一個疑問:我當初到底是為了什麼結婚的?如果沒有結婚,我現在的人生會是怎樣的?

不是每個人都有孤注一擲的勇氣,婚姻是一場賭博,很多人都怕輸個底朝天。

希望你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深思熟慮得來的,而不是隨波逐流,犧牲掉一部分自己,去換取一個讓你變得更糟的婚姻。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29歲女CEO買精生子,甘做單親媽媽,網友:總比喪偶育兒好
    文|小不點 大家都知道寶寶是夫妻雙方愛情的結晶,需要兩人共同去呵護他養育他,而且父愛和母愛對孩子的成長都非常關鍵,任何一方缺席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但是現實生活總是讓人很失望,因為工作壓力等原因,不少爸爸都在育兒過程中缺席,從而出現所謂的「喪偶式育兒」。
  • 單身女CEO砸50萬生女,「無偶式育兒」引熱議,如今生活讓人羨慕
    但一名女性成功打破了這種思想,「無偶式育兒」的方式,讓人羨慕不已。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單身女CEO砸50萬生混血女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一個紀錄片《無偶式養娃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無偶式育兒」VS「喪偶式育兒」現在「喪偶式育兒」越來越普遍,家長中的一方因種種原因缺少對孩子的關愛
  • 90後女CEO不結婚,50萬買精生混血,「無偶式育兒」遭譴責
    90後女CEO不結婚,花50萬買精子生5國混血,「無偶式育兒」遭到譴責有顏有錢的90後女性,不惜花50萬重金買精生子。看到這樣的消息,大家是什麼反應?上述所說的是一件真實發生的事情,葉海洋是一位身價上千萬的CEO,僅在29歲的時候,就憑藉自己的努力做到了事業有成,但卻一直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愛情,但又缺了點什麼,於是她做出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買精生子。
  • 「我財富自由,花50萬買精生混血兒,你管我孩子有沒有爸」
    文|全文共1618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喪偶式教育」這個詞彙在最近幾年是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剛開始很多人對於這個專業的名詞並不非常熟悉,但是到了最近幾年,隨著大家對孩子的教育越發的重視,有不少人常把這個名詞給掛在嘴邊。
  • 三年過去了,29歲「買精生子」無偶式養娃的她過得還好嗎?
    包括「買精生子」,無偶式養娃,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選擇。葉海洋是在29歲的時候「買精生子」,那麼現如今三年過去了,她過得還好嗎?葉海洋的混血女兒現在是兩歲半,長得很漂亮,而且非常的可愛。她曾在微博上說:「你是我2年四個月前最正確的選擇。」
  • 離異、單親、喪偶式養娃……家庭可以不完整,家教一定要健全
    文丨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現如今,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觀念越來越脫俗,隨之而來的卻是離婚率的飆升。不少已婚男女已經不會再因為他人的幹預,或是孩子的存在,就委曲求全,繼續維持一段辛苦的婚姻。倘若沒有孩子,一切倒也好說,可一旦兩人生下了孩子,即便是離異、單親、喪偶式養娃,都要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畢竟,對孩子負責是永遠不可逾越的「底線」。
  • 育兒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別讓「喪偶式育兒」成為家庭常態
    他們一沒有在家庭中投入精力,二沒有給予寶媽育兒上的幫助,沒有承擔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責任,更應該被人們所唾棄。01二胎寶媽的「喪偶式育兒」生活,讓她身心俱疲王女士是一名二胎媽媽,如今一個孩子五歲,一個孩子兩歲。
  • 喪偶式育兒,要老公有啥用?寶媽式悲哀:就是為了孩子在扛著!
    如今喪偶式育兒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這也恰巧說明了我們現在大多數寶媽遇到的現實問題。下面這組孩子和母親的對話就反映出了寶媽們的真實寫照。
  • 「喪偶式育兒」的3大特徵,你中招了嗎?
    最近一段時間,我聽說了一個新詞,喪偶式育兒,「喪偶式育兒」的寶媽會有3個特徵,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中國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國家,在以前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似乎成為了一種傳統,時至今日,仍然還有很多人認為帶孩子就是女人的責任,女人就應該老老實實的待在家裡"相夫教子",所以很多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內,如果夫妻倆都喜歡這樣過一生的話,外人也不能說什麼,但現在很多新時代的女性不喜歡就待在家裡做一名全職的家庭主婦,從而導致被自己的丈夫和婆家不理解,這樣一來這就非常不合理了。
  • 「喪偶式育兒」:她在乘風破浪,你怎能獨自退場?
    社會一直熱議的「喪偶式育兒」,每天都在很多家庭一幕幕上演,完全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劇終。爸爸是結婚證上媽媽的人生伴侶,是家裡偶爾留宿的過客,是不時共進晚餐的飯友,是媽媽和寶寶想像中的「超人」。爸爸在家庭中隱形、在孩子成長中缺席,不免積累矛盾,進而引發家庭危機、社會問題。離婚率的飆升、問題孩子的出現,不健康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讓人感到焦躁、對幸福產生質疑。
  • 61歲楊麗萍不生孩子,39歲張娜拉「借精生子」:她們憑什麼敢不結婚?
    她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和豐富的育兒知識,唯一欠缺的,只是一顆能讓她懷孕的精子。 她試圖「借精生子」,卻很快受到打擊:不僅遭遇渣男想騙炮,還被警察當場逮住,帶去審訊。
  • 喪偶式育兒:誰給你的勇氣在育兒路上裝聾作啞
    喪偶式育兒指那種在家庭育兒方面基本是單方面的一個人搞定,育兒路上的另一半因為各種原因基本上處於沉默狀態喪偶式育兒誰都不想碰到,但是這件事婚前不一定能看出來,等恍然大悟的那天,卻發現為時已晚。喪偶式育兒模式中缺失的那一半,表現平平,屢屢逃避。
  • 砸50萬買精生子,不依靠男人就當上媽的葉海洋,如今過得怎樣?
    眼看自己年齡就不小了,葉海洋迫切地像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但令人意外的是,她並沒有選擇找一個男人結婚,而是選擇到海外「買精生子」。在中國,這無疑是一個會令凡夫俗子膛目結舌的決定,中國事實上也沒有「買精生子」的合法途徑,但在海外,「買精生子」存在合法的渠道。
  • 讓男人背鍋的」喪偶式育兒」
    現在很流行喪偶式育兒說法,一提起這個說法,固有的思想就是這個喪偶一定值得是育兒中爸爸的缺位,而不是媽媽的缺位。自從有了娃以後,重新思考了下這個詞,發現這個詞實際是讓男人背鍋了。但唯獨沒有告知準爸爸育兒中父親的缺位會產生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做。3、爸爸不是不想帶,而是不敢帶。
  • 「喪偶式育兒」的癥結到底在哪兒?
    近些年來,「喪偶式育兒」的話題,常常出現在育兒圈的談資中,也是很多媽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今天,我特意就這個話題,好好和大家談談,「喪偶式育兒」的癥結到底在哪兒。大家有什麼自己看法或心得的,可以在評論區踴躍發言,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 「喪偶式育兒」的漩渦:別再把母親的付出看作理所應當
    劇集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我們也不陌生——喪偶式育兒 什麼是喪偶式育兒? 指的是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歸、子女很難見面、無語言交流等)。 大多數情況下,缺席的是孩子的父親。
  • 「喪偶式育兒」,僅僅是爸爸們的錯嗎?
    要想避免「喪偶式育兒」,一、永遠不放棄爸爸,二、要發揮爸爸在育兒工作中的獨特性。從教育專家到微博大V,從抖音短視頻到微信長文章,關於「隱形爸爸」「喪偶式育兒」的討論儼然已經成為教育的主流話題但是一味的批評,或者說一直強調「喪偶式育兒」,除了打消爸爸們的積極性、否認他們在家庭教育中的價值外,並不會帶來更多的積極變化,反而可能會讓爸爸們破罐子破摔,甚至以此為藉口:反正都喪偶了,所幸死透一點,不然還說我詐屍。所以,「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這些詞看似對爸爸缺席育兒這件事很有殺傷力,但對於媽媽或者說對於整個家庭來說,情緒是發洩了,結果卻可能適得其反。
  • 老公對孩子不聞不問,喪偶式育兒是啥體驗?過來人的講述很戳心
    老公對孩子不聞不問,喪偶式育兒是啥體驗?過來人的講述很戳心在前段時間,「喪偶式婚姻」是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也是目前很多夫妻所面的狀態,陳女士與丈夫就是其中之一。陳女士還戲謔地將自己帶孩子的方式成為喪偶式育兒:對於他來說,丈夫的作用就是賺錢養家,以及在周末和晚上做一些女性所無法承擔的重活。
  • 機智的父母,在孕期,就開始預防「喪偶式」育兒
    這句話在心理學上是有據可依的:男孩子最初從父親身上學會如何成為一個丈夫,學會如何對待妻子。當然這並非絕對,其中影響因素還有很多。但在另一件事情上,則幾乎是絕對:自己育後會否遭遇「喪偶式育兒」。這,就是「喪偶式育兒」的前奏--在孕期時,丈夫對待妻子、腹中孩子的態度,所投射出來的,就是夫妻間的相處模式。
  • 我也經歷了喪偶式育兒
    雖然說現在很多男性也都能夠明白女性的辛苦,可是大多數的時候,我們所經歷的都是喪偶式的婚姻。哪怕是到了如今這個時代,很多時候,還是就是媽媽的責任。孩子生病了,孩子磕著碰著了,都是媽媽沒有照顧周全。孩子身高沒跟上拉,孩子某些東西沒有學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