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益留學曾經是個深受委屈的市場角色。
它以實惠著稱,卻在很長時間裡沒有得到大眾足夠的認識和理解,從出現那天起,就伴隨著同行的白眼、外行的非議和大眾清奇的腦迴路。
而這一切都要從0這個數字說起。
零中介費的算法
去日本留學,很多學生選擇從語言學校讀起,按照市場價,申請語言學校的中介費一般為8000-1萬元,甚至更多。但是日本公益留學的出現,讓這個定價區間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以長春市場為例,吉林外事辦屬下的吉林省外事服務中心是一家事業單位,目前在推的日本公益留學項目,除去工本,收取的中介費幾近於0。
既然是商業定價,為什麼會有「0」元出現,中介賺什麼呢?商業行為中真的有公益存在麼?
為了弄清這些問題,不得不提到留學服務的收入模式。它就像一個思想包袱,打開它會讓很多人感到沉重。
服務機構收費一般分為兩塊,一是中介費,面向申請人收取;二是佣金,在申請成功後由院校支付酬勞給中介。
雖然它不能代表整體,但這的確是一個行業開展多年的normal模式。
服務中介一手託兩家,向兩方服務,對每一個服務對象收取費用本無可厚非,但佣金這個詞兒,難免讓人產生「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聯想。因此在很長的時間裡,中介費一直在明,佣金在暗。
零中介費一出現,在主動讓利的同時相當於變相提醒了人們,中介盈利還有未知的一塊,雖然它只是出現在日本語言學校申請這個獨特領域,但捅的卻是整個行業的痒痒肉。
它動了誰的奶酪
公益留學作為一個「現象級」的存在,它究竟搔了誰的胳肢窩呢?誰癢誰知道。
要深入了解它還要打開更廣闊的行業背景。
2017年,國務院發布了《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其中很重要一項就是取消「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的資格認定。
服務資質一直是傳統實體中介最有力的競爭手段,它代表著行業身份,具有排他性。資質認定取消意味著市場被完全打開,短時間內,大量的新生力量湧入,一些網絡化運營團隊甚至是個人都開始涉足出國留學服務,行業的壟斷被打破了。
面對深沉老練的傳統中介,行業新兵想要立足並不容易,他們的特長是運營成本低,價格利器因此提上日程,定位平民化的日本公益留學項目就這樣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行業競價導致價格越走越低,甚至開始無限趨近於零。
中介費本身是服務性收費,院校規劃、文書寫作、籤證申請,每一項都需要專業度參與,每一項背後都花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服務機構培養一個合格的顧問可能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可是突然有人這樣不計得失,他們圖的是什麼呢?
日本公益留學的計劃是,收入如果是a+b,那麼放棄a,量產b,靠低價走量實現微利營銷,足以彌補中介費的損失。因此對於每一位留學生來說,零中介費是純粹的受益,對於客戶群體來說也是,唯獨對行業不是。
但是零中介費的操作還是有點太高調了,對於外行人和留學申請人來說,最開始的時候,這是一隻沒見過的螃蟹,他們不清楚有那樣一個行業背景,更不清楚自己就是受益者。
因此,在日本公益留學剛剛試水的階段,有不少從業者都有一段窩心的歷史,用最美的微笑換來最毒的打,至今都是笑談。
給平民留學一個甜頭
日本語言學校的學制是每年4個學期,開學月份分別是1、4、7、10月。
據吉林外事服務中心介紹,明年4月份的入學申請已經進入最後階段,2021年7月和10月的申請也將在今年的年底截止。
日本公益留學是市場完全放開後,留學項目多元化開發的一個典型,發展至今,日本700所語言學校都已認可了它,零中介費幾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不得不說,時間是檢驗真金白銀的唯一標準。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已經嘗到了免費服務的甜頭,如果申請人家庭條件普通、學習成績普通,不妨選擇這種價格親民的平民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