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蔡家坡小小美術館,這註定是個有名的故事。沒有終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就沒有蔡家坡(中國鄠邑名村);沒有趙海濤(陝西名家),就沒有蔡家坡村美術館(西安名院);沒有西安美院(中國名校),就沒有蔡家坡的「忙罷藝術節」(關中名節);沒有薛潔(名媽),就沒有「美」和「好」(名娃),也就沒有「小小美術館」(名館),其實最關鍵的還是鄉鎮幹部的遠見和實幹以及老百姓的支持,雖然他們默默無聞也不需要有名…蔡家坡小小美術館由陳展輝及兒童空間設計和教育領域專家倡議並策劃,由阿不書記及村鎮百姓領導支持並建造,由蔡家坡村美術館館長趙海濤親自主持設計並現場指導,由張燕琴提供後勤保障和管理服務,還有很多其它機構團隊的大力支持。
活動現場
在今年復活節(4月21日)那天第一次到蔡家坡拜訪藝術家海濤,偶遇阿不書記,特發奇想形成了小小美術館概念和想法,到今天「六一國際兒童節」在小小美術館開幕,只用了短短不到四十天時間,中間我和阿不書記還見過兩回,也都是有意義的日子。一次是「世界博物館日」(5月18日)在力邦藝術港,一次就是第二屆忙罷藝術節新聞發布會及項目啟動當天(5月21日),我們在蔡家坡村美術館後院辦了一個快閃展《小美》。我們採取了多線作戰跨界呼應的工作方式,同時尊重歷史、循環生態,又隨機應變…場地是閒置的堆放垃圾的宅基地,材料是秦嶺違章建築拆下的老舊磚木,樓梯欄杆是趙老師平時創作留下的廢舊鋼鐵,「井底之娃」裝置用的是工程剩下的兩節水泥管,包括展覽的很多展品道具都是重複利用,所以我們也倡議大家捐贈一些閒置物品到小小美術館,我們重新利用新場所新空間新氛圍打造一個屬於蔡家坡的兒童藝術派對…靈活的建造方式,靈活的設計邏輯,靈活的策展思路,本身就是釋放自我,擁抱自由的過程,我們不在乎小小美術館建到什麼結果,建成成什麼樣,展出的作品是否精彩,開幕時有多少孩子到場。今天的活動圍繞孩子,包括展覽論壇演出派對儀式和郊遊,我們一直談論「為兒童而設計」,「為兒童而策展」,我們推動的是「聚場」模式,打破傳統室內和室外的界線,打破對場所習以為常的定義,「兒童聚場」,「天地聚場」,都是用活動和事件整合空間、共享空間的思考。今天的展覽由「美好時代」和「聚場」創始人薛潔總策劃,由「她長安」創始人萱萱總指揮,下午四個小時涉及到的地方有蔡家坡村美術館以及它的藝術後院、對面的小小美術館、周邊的果園、走路就到的麥田藝術裝置區,以及旁邊的農家樂…不是每個地方都已經完成或者都很完善,農忙剛過去,這是物質的,是生計,是糧食;忙罷是休閒,是慶祝,是藝術,是精神食糧。我們要帶出一個信號,在鄉村做事,沒有最終結果,只有開始,只有堅持,在周而復始的過程中調整自己,每年都有機會,每年都有希望,每年都要付出。開始從城市進入鄉村,開始一個藝術改變鄉村之旅,就開始了一段新的生活。今天還有蔡家坡小小美術館第一任小小館長的聘任儀式,小美和小好小朋友帶著美好的寓意擔任首任館長,而由兒童擔任館長將成為小小美術館的傳統和特色。希望大家六一兒童節,在蔡家坡有一個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思考,不一樣的收穫。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和父母自己從此了解一個新天地,一個新的自己。
(「小小美術館」發起人陳展輝,2019年六一國際兒童節早晨)
蔡家坡小小美術館開館系列展演(6.1-6.20):攝影展《我》(攝影家:易都、陳亮、孫駿),塗鴉展《我們在蔡家坡》(塗鴉:美好之家),親子之旅《自然聚場·秦嶺天地間》(領隊:薛潔),鄉村建造展:《回歸與重生》(建築師:趙海濤、蔡家坡村民),藝術裝置《井底之娃》(藝術家:趙海濤),論壇:「兒童優先|自然和文化,運動和藝術」(主持:陳展輝),蔡家坡兒童捐贈計劃(協調人:萱萱),小小美術館共創聯盟(發起人:陳展輝)…主辦方:美好時代、蔡家坡村,承辦:蔡家坡村美術館、「建築之外」、「她長安」,戰略合作:大眼國兒童美術博物館、意頓蘭德教育集團、大象米羅美術體驗中心等。策展人:薛潔、萱萱。展覽總監:張燕琴。總設計師:趙海濤。聯合館長:Jamie小美、Heidi小好。總顧問:陳展輝、司文武。
原文轉自:雅昌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