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時代的中國曾經流行過這樣一句話「上海杜月笙,香港利希慎」,很多人對於杜月笙這個本土的中國人是很熟悉的,對利希慎這個華裔人很陌生,但他能和杜月笙這種梟雄相提並論,必定是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地方。
不甘平凡,誤入歧途
蹉跎:時間白白地消耗掉,人生虛度年華,耽誤了自己的前程,這句話可以很明確的展示利希慎對於人生的態度,就是不想虛度自己的一生。
他的積極的態度我們需要學習,但是他做的事情我們是要引以為戒的,切不可以此為榜樣的。
利希慎1897年出生在美國夏威夷,當時的美國正是「淘金」熱度最高的時候,很多的人都放棄國內的生活,去美國夢想著一夜暴富。
利希慎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也許就是當時的社會過於「拜金」思想,才導致了利希慎的不擇手段掙錢。
在利希慎17歲返回香港以後,就讀於香港皇仁學院,利希慎在校期間表現優異,被校方領導看重,就留校任教了,後來還擔任了翻譯等職務。這樣的工作不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非常令人羨慕的職業。
然而利希慎認為這樣的工作雖然穩定,但是太過按部就班,掙錢速度太慢,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幾年後,利希慎離職了,和自己的朋友組建了「裕興公司」,準備做鴉片交易,要知道當時在中國上到王公貴族,下到黎民百姓都吸食鴉片。
更加可怕的是,當時的慈禧為了利益,讓農民放棄種植農作物,鼓勵農民種植鴉片,可見鴉片在當時的中國的受歡迎程度,市場需求之大。
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鴉片交易是政府允許的,甚至還可以頒發許可證,在利希慎和朋友的努力下,「裕興公司」拿到了鴉片經營許可證。
從利希慎畢業後可以留學任教,我們可以知道利希慎是非常有才智的。利希慎的表現證明了我們的推測,利希慎利用當時的市場很快的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利家在香港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勢力。
成就商業帝國
鴉片利潤讓利希慎嘗到了甜頭,所以就想進一步擴大經營,利希慎靠自己的才能壟斷了全香港的鴉片,成為了香港地區臭名遠揚的「鴉片大王」。
利希慎在這個時候,香港的民眾是用這樣的幾句話來描述利希慎的:「利己害人,欺貧重富,神憎鬼厭,街知巷聞」,細心的朋友應該已經發現了前三句的第一個字就是利希慎名字的粵語諧音。香港人民對於利希慎的憎恨可見一斑。
正在利希慎如日中天的時候,危機發生了,香港政府逐漸取締了正常售賣鴉片的權利。這個時候利希慎梟雄本質一展無遺,利希慎果斷轉戰澳門,繼續自己的鴉片交易。
利希慎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鴉片雖然是一本萬利,但是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自己的家族想要強大的話,是必須另闢門路的。
他看中了房地產,金融,貿易這幾條路,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不得不佩服利希慎的眼光,這幾個產業就是現在社會也是利潤非常高的產業。
雖然說鴉片利潤難以持久,但是鴉片的利潤讓利希慎難以割捨,於是在1923年的時候,利希慎花費了380萬買下了銅鑼灣的土地,準備擴大鴉片的經營。
「無心插柳柳成蔭」,估計利希慎也沒有想到,這片土地沒有成為他的種植鴉片的基地,反而成以後的利家的商業帝國。
要知道現在的銅鑼灣可以說是寸土寸金,金融,娛樂等行業在利家的經營下可以說是風生水起,利家依靠這片土地,開創了一個強大的利家帝國。
樹大招風,難得善終
樹大招風,高處不勝寒這兩句話用來描寫利希慎的結局可以說是很貼切的,隨著利潤的不斷提升,自然有人眼紅利希慎獲得的利益。
更可怕的是利希慎團隊的內部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個時候的利希慎實際上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巨大的利潤擾亂了利家的內部集團。「視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這兩句警示恆言,明顯不適用當時的社會,對於當時的利家的團隊也同樣是不適用的,當時的公司經理廖金碧就是第一個站出來要分裂利家的人。
在利希慎不知情的情況下,廖金碧自己去註冊了一個公司,決心要和利希慎搶奪生意,後來這件事情可能是被利希慎察覺了,廖金碧也就不隱藏自己的目的,直接在公開的場合表示自己要和利希慎爭奪生意,聲稱澳洲鴉片專員已經同意了。
利希慎的反應是非常的迅速的,他通過自己在美國的人脈,聯繫了葡萄牙政府,指控了澳洲鴉片專員勾結廖金碧,成功的制約了廖金碧,最後利希慎獲得了勝利。
也就是這場勝利成為了利希慎命運的真正轉折點。登高易摔,這句話終是在利希慎的身上應驗了。
在1928年的時候,利希慎在去裕記會所吃飯的路上,在走到中環九如坊至威靈頓街之間時候,不知道從哪個地方突然冒出了一個殺手,利希慎連中三槍,一代梟雄,當場死亡,當時利希慎是49歲。
「鴉片大王」被當街槍殺,在當時的香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利家懸賞重金,警察全力偵查,最後還是沒有任何的結果,事後很多人都是分析這是利益的糾紛導致,很可能是廖金碧或者其它的仇人買兇殺人。
利家的傳奇當然沒有結束,利希慎一生娶4妻生15子女,在他死後,利家沒有和賭王何鴻燊家族一樣四分五裂。
相反的,在利希慎的兒子接手利家宣布:「利家推退出澳門,不會再踏足澳門」後,整個家族的共同努力,成功的度過風險期,成為了影響力巨大的商業帝國。
利希慎一生不可說不輝煌,但是最終的結局是被人暗殺,不得善終,杜月笙作為一代商業大亨,晚年連買機票的錢都沒有,這些活生生的事實都在表達的就是:「善惡到頭終有報」。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