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世紀「重慶美女」102歲了 記不起很多事,但她沒忘那封「戰地...

2020-12-20 騰訊網

她,被譽為「重慶的金枝玉葉」、「早時代的巴渝才女」,早年以所接受知識教育與求學經歷,成為「中國抗戰第一流亡女生」。12月20日,世紀老人王德懿迎來102歲生日。

世紀老人王德懿生日照

《大後方》第九集女主角原型

「母親100歲的時候,我們給她和父親合辦過了一個很隆重真正雙百年好合『萬歲福壽』的生日。這一次102歲的生日,就是家庭內部的小團聚。」兒子曹龐沛告訴記者,12月20日那天,兒女們帶著生日蛋糕來到璧山青槓,和老人過了個極簡單但是最溫馨的生日。

1917年,王德懿出生在今稱譽「西部水路門戶第一家」——南岸彈子石老街王家大家,其高曾祖父王信文在清道光年間以鹽商創業,組建了享譽名響川東的「萬茂正」大鹽號。王家大小姐王德懿豐富而精彩的人生經歷,從以她為原型的紀錄片《大後方》中可窺見一二。

據了解,《大後方》是慶祝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而創作的一部大型文獻紀錄片《大後方》第9集「流動的課桌」得到展現。據了解,此集講述了一個女生,從1936年起,5年間跟隨大學的遷徙,分別讀了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重慶大學、中央政治大學、國立交通大學才完成學業,成為抗戰時期高校教育的真實寫照。

這個女學生的原型就是王德懿,被譽為「中國第一流亡女生」,是中國「現代橋梁之父」茅以升和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的學生。她至今還保存著5所學校的校徽。

曹龐沛介紹,母親王德懿和舅舅王德峻都是上海交通大學學生,而且是該校歷史上最早的一對親胞兄妹,姨媽王德芬當年也是西南聯大的學生,他們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從私塾到大學;「三兄妺可以說是『巴渝人家』最早走出來的滿門名牌大學生。」解放後,王德懿曾在川康銀行、西南貿易部等單位工作,1976年從重慶市商委退休。

學生時代的王德懿

一對才子佳人的姻緣

「今年3月底,父親走了。我們一直沒告訴母親。母親提起,我們就告訴她父親身體不太好住院了。」曹龐沛告訴記者,雖然大家瞞著母親,但母親潛意識裡思念著父親,好幾次夜裡做夢還會呼喊父親的名字。

王德懿老人夢裡呼喊的那個人叫「曹越華」。70多年前,一封從中印緬戰場密支那寄出的情書,串連起了兩人今生姻緣;後來,還是這封情書,則見證了他們相濡以沫的一世愛情。「親愛的德懿:您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已參入在捍衛國家和民族第一線戰士的隊伍——匍匐在密支那陣地的戰壕裡了。」這是1944年9月,身處緬甸密支那的中國遠徵軍翻譯官曹越華,寫給女友的一封情書。

1937年抗戰爆發,1938年2月,復旦大學內遷重慶。曹越華此時考入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1943年,中國遠徵軍、駐印軍反攻滇緬,急需大量懂外語的知識青年入伍。曹越華成為復旦大學最早走向前線的學生。從1943年春至1944年夏,曹越華在昆明的炮兵學校從事翻譯工作。1944年7月底,曹越華奉命調往緬甸重鎮密支那任翻譯官。

收到情書的女孩就是王德懿,2013年,重慶晚報、都市熱報、彭水旅遊局等聯合開展「全球最浪漫情書徵集活動」,在兒女攛掇下,曹越華和老伴兒把那封意義非凡的戰地情書找出參賽,希望把戰火紛飛的老一代人的愛情展示給下一代。不出意料,曹越華夫婦這封情書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以及主人公恩愛和諧的婚姻經歷,在全球近3000封情書的評選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一等獎。

1945年夫婦拍下的第一張婚紗照

記不起事,但能記起那封信

2013年11月2日,曹越華夫婦登上《中國夢想秀》的舞臺,講述起他們的愛情故事,那時,95歲的曹越華用一口純正的美式英語當場朗讀了幾十年前所寫下的那封戰地情詩:「my darling,please give me……」,在現場,老伴兒王德懿用中文翻譯了出來,感動了全國的觀眾。

1944年7月下旬,身為翻譯官的他突然接到命令調往緬甸前線。在乘軍機飛到緬北重鎮密支那的當晚,暴雨如注,夜空中火光升騰、硝煙瀰漫,他在戰壕中帶著對遠方戀人的思念,寫下了那封深情款款的情書。

1945年8月底,曹越華凱旋。經過硝煙洗禮的曹越華與王德懿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愛情,10月20日兩人在昆明喜訂鴛盟,在《雲南日報》刊登了訂婚啟事。十幾天後,他們回到重慶,在北泉名閣數帆樓舉行盛大婚禮。復旦大學第二任文學院長、我國著名翻譯家伍蠡甫作證婚人,老師、同學及雙方親屬、好友100餘人參加了他們的婚禮。「那封情書,父親母親都能倒背如流。直到前兩年,為母親背情書已經成了他們晚年重要的消遣。」曹龐沛回憶,直到去年,母親還能記起那封信的內容。這對「復旦才子」、「交大佳人」絕配的愛情故事,今天正在彈子石老街王家大院作為中國第一個名符其實的名院情景劇上演。

情書

擁有絕色六美的「重慶美女」

「有時候,父親也會當著其他老人為母親朗誦,大家都很羨慕這對夫妻。」曹龐沛介紹,父親精通英、俄、法三國語言;母親王德懿讀了五個大學,是重慶早期的巴渝女才子。這原本就是郎才女貌的一段姻緣。戰爭年代父親在前線,母親在後方,是真情讓他們走到一起。後來,父親的境遇不好,又是愛情讓母親對父親不離不棄。

夫妻倆

在曹龐沛看來,父母的經歷讓他深信,愛情可以超越生死、超越時光。

據了解,為面向世界宣傳「重慶美女」名片,重慶電視臺曾在《巴渝人家》欄目中,推出系列節目《美女一枝花》。當時,首播「烽火麗人」(上、下兩集)的人物為當時82歲的王德懿老人,她被譽為「重慶的金枝玉葉」、「早時代的巴渝才女」、「長江的女兒」,早年以所接受知識教育與求學經歷,成為「中國抗戰第一流亡女生」;並用5所著名大學不凡校友的身份,演繹了一種文化品位所真正體現出來「美」的精神。

「母親濃縮了『重慶美女』的相貌美、思想美、素質美、精神美、心靈美和健康美。」在兒子曹龐沛眼裡,母親是擁有絕色六美的「重慶美女」,是中國女性的完美「懿」範。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文 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重慶珍檔∣龔澎在重慶,跨越大半個世紀的美麗
    說到新聞發言人,我們該記起一個人,一個伴隨中國共產黨外交事業和新聞發言人制度跨過大半個世紀的奠基人。她叫龔澎,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新聞發布官,中國新聞發布事業的領銜者,中共第一位新聞發言人。從此,龔澎在風雲變幻、風雲際會的重慶霧都工作和生活了整整6年。二重慶,是解放前龔澎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在這裡,龔澎是響噹噹的,被譽為重慶一枝花、外交一枝花、最美中共新聞發言人。流利的英語,縝密的思維,機智的反應,美麗的品貌,她在山城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是典型的美與革命結合的化身。斯諾夫人說:她具備了東方和西方最優秀的品質。
  • 來重慶看美女沒錯
    9月到了,西南大學開學,美女泛濫,鼻血流幹!急救中…… 初中二年級,語文老師不僅要求我們背過詩經裡這句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還在課堂上不經意間說出了重慶美女多,全國有名。那一年是1994年,我生活在北方一個封閉小城市裡,年少的我大概腦子裡還沒美女這個概念。時隔多日,竟沒想到我定居在這個火爐之稱的重慶。現在想起,詫異的是15年前重慶美女就已經享譽天下了。
  • 瑪莎·蓋爾霍恩:最優秀戰地女記者,海明威為她傾倒又被她拋棄
    1930年離開該報,像當時很多文學家一樣,只身前往法國巴黎從事文學創作。在那與法國經濟學家貝特朗·德·儒弗內爾交往。在為《新共和》等雜誌撰稿10個月後,蓋爾霍恩回到美國墮胎。1933年,她回到法國,再次懷孕,並再次墮胎。她週遊歐洲,為自己的婚姻而苦惱,最終又返回美國。
  • 19歲女生當選重慶小姐 來自西南大學美女班(圖)
    冠軍 聶艾歆  內斂低調 她是個古典美女  「很意外,沒想到會拿冠軍。」在後臺,剛拿到冠軍杯的聶艾歆被記者們圍堵,儼然一個大明星,面對記者的提問,她說得最多的就是「太意外」三個字。  聶艾歆是江北區人,從5歲起就開始學習舞蹈,多才多藝。
  • 重慶小姐總決賽選手 | 蔣欣穎:看遍山水,她是探索世界的美女建築師!
    重慶小姐總決賽選手 | 蔣欣穎:看遍山水,她是探索世界的美女建築師!她真是一個寶藏女孩,臺上臺下都有光芒。蔣欣穎是理工學霸,從川大到英國諾丁漢大學,她完成的不僅僅是本科生到碩士的進階,而是學識、眼界、心境各個方面的跨越。
  • 跨越世紀的愛戀:莎士比亞與其妻安妮·海瑟薇在21世紀再次相遇?
    這一篇文章喵喵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一段跨越世紀的愛戀」,他們的愛情故事可不是影視劇,是真真實實存在的!21世紀的安妮·海瑟薇與「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大多數女生小時候也會幻想灰姑娘與白馬王子的故事,但他們終究是童話故事。
  • 92歲媽媽給72歲女兒包餃子,102歲兄弟探望118歲母親,這就是親情
    之後通過畫外音介紹我們才知道,這對老人是母女倆,包餃子的媽媽已經92歲了,而在沙發上的女兒也已年逾古稀。母親表示,讓她歇歇吧,她即便70多了也是我女兒,寵娃不分年齡。那個人是他們的母親,已經118歲的母親。16歲時母親生下了兄弟倆,但如今卻陰錯陽差相距千裡之遙。前幾天兄弟倆聽說母親感冒了,十分焦急。最後決定從東北跨越千裡南下昆明去探望母親。
  • 陳法蓉跟著蔡少芬張晉回重慶婆家,54歲的她與閨蜜成「一家人」
    蔡少芬、陳法蓉、洪欣和朱茵四位好閨蜜自稱「港普F4」,這四位上世紀末港圈知名大美女的塑料普通話同樣令人「聞風喪膽」。四人的友情維繫多年,現在蔡少芬、洪欣和朱茵都已經結婚生子各有歸宿,只有陳法蓉至今獨身,看著大美女感情無著落,粉絲都為她感到著急。近日,不少路人都在重慶偶遇了張晉蔡少芬一家,這快樂的一家五口原來齊齊整整回到了家鄉。
  • 19歲美女學霸報到!重慶大學最小研究生4歲就念小學
    △重慶大學最小研究生雷佳音。受訪者供圖華龍網消息,19歲,大多數學子還剛踏入大學校門還不久,而1999年8月出生的雷佳音,已經來到了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報到,成為一名正式的碩士研究生新生。4歲上小學 從小就是「別家的孩子」4歲就上小學的雷佳音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都十分自律。一開始,父母還擔心她太小,跟不上同學的進度,沒想到,小小的雷佳音把自己的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不僅適應得很快,而且次次考試名列前茅。天賦加上努力,讀書生涯一路順風順水的她,在16歲就成功考上了重慶大學,成為電氣工程學院本科新生。
  • 江蘇男子昏迷街頭 重慶美女買來棒棒糖牛奶麵包
    坐了一天一夜火車,江蘇人吳海豐15日晚抵達重慶。他沒想到,首次踏上山城大地,就得到一群不知姓名的重慶人的幫助。昨日(3月17日),吳海豐致電重慶晚報24小時新聞熱線966988說,他想通過重慶晚報,感謝那些在他暈迷後提供幫助的重慶好心人,特別是那位送他棒棒糖牛奶麵包的重慶美女。剛出輕軌站栽倒在路邊在市第四人民醫院急症病區病床上,35歲的吳海豐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這是他首次來重慶,想去探望在萬州的堂姐。
  • 摩爾多瓦美女「賴」在重慶不走了 她希望在這裡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上周,記者在北城天街街拍時,遇到一位穿黃色西裝的外國美女。記者正打算用英語和她交流幾句,誰曾想,她竟用地道的重慶話回答:「可以呀,當然可以喲,我最喜歡拍照噠!」   經過簡單交流得知,美女名叫瀟瀟,摩爾多瓦人。4年前來重慶旅遊,徹底愛上這裡,於是「賴」著不走了,她希望在這裡找到人生的另一半。
  • 郝伯村去世,終年102歲
    綜合臺媒報導,臺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因中風引發器官衰竭, 3月30日下午2點47分於「三軍總醫院」辭世,終年102歲。
  • 82歲的退休鄉村女教師常銀玲 跨越半個世紀的教育情懷
    在第36個教師節前夕,記者採訪了家住周口市淮陽區臨蔡鎮馮窪村82歲的退休鄉村女教師常銀玲。2018年,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為她聯合頒發了「鄉村學校從教30年」榮譽證書。在常銀玲家簡樸的小院裡,記者聽她講述自己的執教生涯,感受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跨越半個世紀的教育情懷。
  • 重慶28歲美女攜滿屋小動物徵男友 六旬富翁應徵
    協勤王蕾和她收留的小動物在一起記者 龍在全 攝  去年12月24日,(重慶)大渡口28歲的美女協勤王蕾攜帶滿屋小動物徵男友的事情經本報(重慶商報)報導後,截至昨日,已有43位男士致電本報熱線應徵,很多應徵者被其愛心打動。
  • 他是國民黨特務,落網後坐了15年牢,後任政協委員,還活了102歲
    國民黨大特務,落網後坐了15年牢,後任政協委員,還活了102歲文▏小先生為什麼人活七十古來稀?因為古代的生活條件不好,更關鍵的則是戰爭頻發,戰爭一旦爆發,官府就要徵兵作戰,一旦上了戰場自然就沒命在了。抗戰期間我國犧牲了無數烈士,不過有些人或許是天生運氣好,戰場上的子彈好像都繞著他走,鄭蘊俠就是這麼一位幸運兒,他生於1907年,參加過抗戰和遠徵緬甸,但是卻足足活到了102歲,一直到2009年才去世。央視還曾根據他的經歷製作過一部七集紀錄片《迷徒》,記錄了他曲折生動的一生。
  • 戰地記者與敢死隊長半個世紀的君子之誼
    原標題:戰地記者與敢死隊長半個世紀的君子之誼 有這麼一對朋友,他們互相仰慕,神交半個世紀。在烽火硝煙的歲月,一個是戰地記者,一個是報導對象,可是由於戎馬倥傯卻無緣見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一個在上海從事新聞工作,一個在大西北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兩人互相通信,互致問候,交流工作,一直到雙方病逝都未能謀面。
  • 還記得那個在英國賣小面的重慶美女學霸嗎?如今她考進名校讀博士
    她曾是2008年重慶高考文科總分第一名;她畢業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她曾在美國著名諮詢公司任職,完成過不少商業案例。但現在,她卻是一家小麵館的老闆,麵館的地址,在倫敦……她就是去年重慶晚報曾報導過的,在倫敦街頭賣小面的美女學霸劉超然。
  • 重慶為什麼出美女?
    在中國的西南一隅,有這麼一個地方:中國之大,沒有哪個城市能比她更熱;雖然深居內陸,始終保持著鮮明個性和獨特的人文魅力,時刻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在這座城市,數不盡的美女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座城市,就是重慶。巴山蜀水間的風物人情,曾令我印象深刻,更讓我有種發自內心的親切感。今日聊記幾筆,也算是對這位「老朋友」的一些個人觀察吧。重慶就像一盆麻辣火鍋。
  • 一生跨越三個世紀,127歲湖南第一女壽星,長壽秘訣只有3點
    湖南127歲傳奇長壽老人,一生生育13個孩子,卻都沒能活過18歲   推薦語:所謂的長壽秘訣是因人而異的,像秦始皇,一直都在追求長生不老,為此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結果他在50歲的時候生命就落幕了;再說紀曉嵐,抽菸嗜肉,還不是高壽離世...
  • 這才是真的學霸:重慶102歲老人堅持學英語90年
    而在重慶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102歲的戴立朝,像是把學習的樂趣融入到血液和骨髓中一樣,哪怕戴著600度的近視眼鏡看書、寫字,依然樂此不疲。在昨天(22日)的採訪中,戴立朝表示,能學多少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人生的態度,活到老學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