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記者接到一些永康市民的來電,稱之前他們到永康當地的衛生院去接種疫苗,打的是「五聯疫苗」,然而前幾天,再去接種的時候,卻被告「五聯疫苗」缺貨了。
「疫苗怎麼也會缺貨呢,關係到小孩子健康的問題,難道有關部門不會早點做準備嗎?」
「五聯疫苗」缺貨不是個別現象
前幾天,永康市民陸先生的孩子本應接種最後一針五聯疫苗,等他算著日子去醫院時,醫院卻告訴他庫存空了。在永康東城街道衛生院幫孩子接種疫苗的任女士,也在前幾天收到了五聯疫苗等二類疫苗無貨的通知。
記者聯繫了永康市疾控中心,該中心傳防科科長呂梅齋告訴記者現在還有一些二類疫苗缺貨,尤其是五聯疫苗,這一現象不僅僅在永康出現,在全省各地都存在。
五聯疫苗全稱「吸附無細胞百白破滅活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聯合疫苗」,目前屬於自費(二類)進口聯合疫苗,接種後可以預防相應菌群的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疾病。
傳統的接種方式,孩子一輪接種下來,必須打12針,而採用「五聯疫苗」孩子只要打4針,可以少打8針。
「用五聯疫苗的接種,兒童在2、3、4月齡或3、4、5月齡分別進行三針基礎免疫,然後在18月齡再注射一針加強免疫,就可以了。」永康市疾控中心傳防科科長呂梅齋說。
因為可以讓小孩免去8針的痛苦,同時也可以少去幾次醫院,因此「五聯疫苗」受到了不少家長的青睞。
呂梅齋說,目前本地人和常住永康的外地人口中,適齡接種「五聯疫苗」的寶寶有1.5萬個左右。去年,永康市的「五聯疫苗」接種就超過8000針次,接種「五聯疫苗」的人數呈現增長趨勢。
五聯疫苗為什麼會斷貨?
五聯疫苗為什麼會斷貨?面對斷貨家長們該怎麼應對?
據了解,造成這一局面,和去年頒布的一部條例有關。去年4月份,國務院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將第10條修改為:「採購疫苗,應當通過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
第15條修改為:「第二類疫苗由省級疾控預防控制機構組織在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集中採購,由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向疫苗生產企業採購後供應給本行政區域的接種單位。」
「疫苗生產企業應當直接向縣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配送第二類疫苗,或委託具備冷鏈儲運、運輸條件的企業配送。接受委託配送第二類疫苗的企業不得委託配送。」
條例的修改,意味著我省原有的二類疫苗供應模式被打破。我省原先的供應模式為省—市—縣—鄉逐級供應,現在調整為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統一招標,縣級疾控中心負責在目錄內採購,並由專業冷鏈運輸企業配送。入選廠家將疫苗送至市疾控中心,由其分發到縣(區)級疾控中心,最後到接種點。不再允許藥品批發企業經營疫苗。
「這種疫苗供應方式,更能保障疫苗的安全性,但目前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還未建好,二類疫苗集中採購還未開始,因此縣級疾控中心也無法採購疫苗。」呂梅齋介紹,永康市此前使用的疫苗均是年前庫存疫苗,不僅僅是五聯疫苗,永康市二類疫苗包括A、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A型肝炎滅活疫苗、狂犬免疫球蛋白等多種疫苗都面臨供應不上的問題,「這些問題要等省級層面完成統一招標後才能解決。」呂梅齋說。
家長可以選擇替代方案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一些兒童已經打了兩三針的「五聯疫苗」,在打後面幾針時,沒貨了,接下來該怎麼打,是等待還是換疫苗,他們無所適從。
「我們最擔心的是,不按時接種,會不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一位姓俞的家長說。
為此,記者諮詢了永康市疾控中心相關專家。專家表示,如果五聯疫苗未打完可採用三種疫苗,即二價脊灰鹼毒活疫苗、無細胞百白破疫苗和HIB(流感嗜血桿菌結核疫苗),以分開接種方式進行,可以達到同樣的保護效果。
「這些疫苗不少是一類疫苗,一類疫苗是保證供應的,只是孩子要多打幾針,家長要多跑幾趟。」呂梅齋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種疫苗過程中,家長要如向醫生說明之前疫苗的接種情況,聽從醫生的建議,切不可自作主張,避免多接種或重複接種。
此外,無論接種哪種疫苗,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和精神情況。打疫苗要選擇孩子身體健康精神好的時間去,接種前認真閱讀《預防接種告知書》,不明白的及時問。有以下幾種情況的,都要及時告知醫生:如果寶寶身體不舒服或正生病,或是近期生過病的;如果孩子是過敏體質,有嚴重哮喘、蕁麻疹等疾病的;以前接種疫苗後出現了高燒、驚厥、抽搐、蕁麻疹等反應的;每天大便次數超過4次或最近注射過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輸過血的。
接種後不能馬上離開,要在接種地點觀察至少30分鐘;回家後暫時不要給孩子洗澡;保持注射部位皮膚清潔,不要讓孩子抓撓;別讓孩子吃刺激性的東西,適當多喝些溫開水,多吃水果蔬菜;2至3天內不要進行劇烈運動。除了這些常規的注意事項,要特別留心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有高燒、昏迷、抽搐等異常反應,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