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個人圍坐著,大家都熱切得聊著昨天熱播的電視劇,你一言我一語的,好不熱鬧。我卻難以插嘴說些什麼,化解之法只是不時尷尬的笑。這種情況常常發生,並不想如此,但總發現自己和大家聊不來,是不是我性格很有問題啊?孤僻或是清高或是缺陷,或是……?
有不少人,當發現自己不能和一些認識的人暢快聊天的時候,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和他人聊不來的人;但發現其他人和大家都能熱情洋溢得聊天,而自己卻說不上什麼的時候,更是懷疑自己是不是很無知……
他所想的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和他人聊不來,也不知道聊什麼,其實有三種癥結,只有認識到這些癥結,才能明白,哪些是需要自己去解決的,哪些是庸人自擾的。
◎興趣愛好
你喜歡歷史,晚上的空閒時間幾乎都是在讀歷史類書籍,看歷史類的視頻,至於哪些明星八卦的消息你是從來不刷的,電視裡或者網絡上有什麼熱播的電視劇,你也是從來不關心的。
第二天,公司同事在一起吃午飯的時候,大家就開始開心得說起昨天開始熱播的電視劇了,不時穿插著男女主角的花邊新聞。你不知說什麼,因為根本說不上了,你也不願意說這些話題,因為你的興趣愛好根本不在於此。只能默默得埋頭吃飯。
尷尬嗎?有點吧,但完全是因為自己覺得尷尬而已,只要自己不認為這有什麼,就完全感覺不到什麼尷尬不尷尬的。
那該怎麼辦呢?為了第二天和同事們聊得來,今晚去開始看這部電視劇吧?也去刷刷這男女主角的微博吧?——可是轉眼一想,今晚還有一本新書想看呢,怎麼辦呢?熬夜嗎?……糾結了,開始。
為了迎合他人,而犧牲自己,大不妥;為了眼前小利益,而犧牲長遠大利益,大不妥!
這種情況,完全就是興趣愛好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的其他問題。試想下,如果同事們今天聊天的內容全是關於三國的,自己不就能侃侃而談了嗎?
而如果為了迎合他們這幾天的聊天,就把自己晚上的時候用於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事情,豈不是犧牲了自己?而如果為了這幾天能聊好天,不再有無話可說的尷尬,卻要把自己每晚讀書學習的習慣改掉,豈不是犧牲了長遠大利益?
而且還要考慮這樣一種情況:這幾天大家聊的是電視劇,於是自己惡補不感興趣的電視劇;過幾天,大家聊的是某明星的離婚八卦,於是自己惡補不感興趣的娛樂資訊;再過幾天,大家聊的是足球比賽,於是自己又去惡補不感興趣的足球賽事……一事又一事,無窮盡也!
對症下藥。此為癥結一。發現自己不會聊的時候,先問問自己的情況是屬於此癥結嗎?如果是的話,千萬不要用錯藥了,不要去吃晚上惡補電視劇、明星八卦、足球賽事的藥!!!
碰到大家聊自己不感興趣的,那就閉上嘴巴,不用聊,也不要自覺尷尬,不要因此犧牲自己的安排,更不要懷疑自己是一個無知和無聊的人。解藥就是:悠然自得的吃自己的飯。
◎知識信息
你喜歡歷史,自然對世界格局、國際時事也不反感,談不上熱情的喜歡吧,但是絕不會不感興趣。現在大家正在聊伊朗的問題,各自紛紛說到最近的大國動向,石油價格……但是自己無法插上話,因為大家聊的,還是有些興趣的,但是就是不知道這方面的內容。
這個時候,的確可以尷尬下自己了。
這種癥結下的不會聊天,聊不來天,實則就是自己的問題了。首先,自己對這個話題是有興趣的,但是呢自己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知識信息,怎麼辦呢?
解藥一:自己平時多學習,多看書,多看文章。而且這個也的確應該,學習一個東西,也要學習和它關聯度較大的領域。所謂「功夫在詩外」,一個好的詩人,不僅僅要文字運用高超,而且要有胸懷,要有眼界、要有閱歷。比如自己整天都是看歷史的書,但是再怎麼深入,都是局限於歷史,這樣不可避免得陷入到一個方格中,而不跨其他方格。和歷史相關聯較大的:世界格局、國際時事、當代人物、世界經濟都應該去學習。如果這種關聯體系的都學習了,對自己好處大,而且聊天的時候,也會具備這些知識信息。
解藥二:自己感興趣,但是卻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信息。那麼大家在聊天的時候,自己就不懂就提問。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
(1) 請教他人,他會很開心,因為能做回老師,他自然會感覺自己在這領域知識豐富,會很愉快得講給你聽。
(2) 自己通過提問和他人的講解,開始獲得這種知識信息。
(3) 整個過程,自己將不會是無話可說,而是自己在不停的提問。整個聊天過程,愉快得進行下去。在旁人看來,你就是聊天的積極參與者,而絕不是無話可說者。
此為癥結二。如果是這樣的情況,絕不應該自己聊不來,不懂可以自己私下多學習,遇到自己完全不懂但感興趣的話題,多提問多請教,你就不僅能成為積極的聊天者,也能讓和你聊天給你講解的人開心。
◎分析論述
現在大家正在聊國家社會的發展。法的論述。但是自己完全聊不出來,因為自己沒有什麼看法,而且有了點淺薄的看法也無法論述出來。
【插一句來解釋下,什麼是知識信息,什麼是分析論述。——知識信息就類似大數據,是各種各樣的數據,龐大的不得了,一輩子都獲取不完。分析論述就類似處理各種數據的算法,算法公式就在這裡擺著,只要代入數據來,馬上就能給你算出結果。】
這個時候,的確可以尷尬下自己了。
這種癥結下的不會聊天,聊不來天,實則就是自己的問題了。首先,自己對這個話題是有興趣的,但是呢卻沒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分析,或者有看法,但是不能呈邏輯得論述出來,怎麼辦呢?
分析論述和知識信息之間的能力差得蠻遠的。就好似任何人,哪怕小學生也能寫出一篇講故事的文章,只是一些事件、人物的堆砌。但是要寫出一篇自洽的議論文,哪怕工作了幾年的人也很難做到。
解藥:此種分析論述能力的欠缺,是造成了難以聊天的癥結三。但是這個不是人人都會遇到的,人人都會遇到的是癥結一和癥結二。癥結三會遇到的情況,取決於自己的社交圈,如果你的社交圈裡有自洽體系見解的人,那你才會遇到這種癥結。如果的確有這樣的社交圈,那麼平時自己就需要多多得學習和練習了。
而這種學習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對知識信息的獲取——比如看看什麼歷史事件的書籍啊,看看什麼名人傳記啊,看看什麼新聞資訊啊,看看什麼情感故事啊,看看什麼各種數據啊——,而是對各種類別的事物的理論模型的學習——比如,學習了進化理論模型,就是一種算法,可以解讀各種生命體的發展故事;學習了波動理論模型,就是一種算法,可以解讀各種不進步和極限進步的故事……
當然這種學習了之後就是練習。而單單是學習這種,就比獲取知識信息難很多,它涉及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用來解讀各種事物……是個勞心勞力才能獲得的能力。既然難得,又不是屠龍之術,它的獲得,將給你的生活、工作、機會帶來巨大的好處。
舉幾個大好處的例子:
(1) 生活上:大家都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
(2) 工作上:你推介自己的方案,是自洽的、成體系的分析論述,就能讓人心服口服,得以執行。當然,由此獲得的老闆打心眼的欣賞,自是不言自明。
(3) 學習上:將會事一功十(可比事半功倍厲害五倍),你再獲取知識信息,就能自己分析解讀這些知識信息了,從此解讀這些文章,你也可以做到批判性地看了。真正做到了「不盡信書」。你會發現不少寫書人,他們的見解中,有很多你不認同的地方,而這個不認同可不是簡單的一拍腦袋,說一聲「臭屁」,「瞎說」,「我不認同」,而是自己可以自洽得論述「作者這點說的不對,因為……故而……邊界條件是……從以下這幾個方面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