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會認為便宜的機箱設計上就是能用就行,人機工程學可能沒那麼講究,用起來沒那麼便利,但先馬的易大師會改變大家的這個看法,這款機箱的宣口號是「裝機不求人」,它上面有許多以前只在高端機箱上才能看到的便利設計, 讓裝機過程變得十分簡單明了。
先馬易大師機箱有黑色神光版和白色精鋼版兩款,它們區別除了顏色之外,前面板也是不同的,神光版的前面板是開了通風口,並且在裡面加裝了ARGB燈條,而精鋼版的前面板是封死的,沒RGB燈,其他的東西基本上是一樣的。
先馬易大師神光版機箱採用了速裝結構,孔位、槽位、卡扣等結構規範好裝機,前面板針口連結,可以180°旋轉安裝,燈條支持神光同步,頂部採用加高設計,支持240/280冷排,採用無孔滑玻設計以及防爆包邊,預留USB3.1 Type-C選裝孔位,支持顯卡豎裝,主板區域簡潔易走線,PCI擋板採用可回收設計,這款機箱還支持可擴展電源倉硬碟託架,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採用可移動硬碟架設計,方便用戶在前板安裝長冷排。
機箱外觀
易大師神光版的外觀給我的感覺就是四四方方的,沒有任何曲線,都是直角,但說它外觀簡潔嘛,又說不上,精鋼版那個才算簡潔,神光版的前面板開了個長條進氣孔,裡面藏了燈帶,通電後會亮起酷炫的RGB燈光。機箱左側板是啞光的鋼化玻璃,可以看到機箱內部的完整結構,玻璃側板是用左側兩個螺絲固定的,比起在四個角擰螺絲固定的方式安裝更穩簡單,又不怕用力過猛把玻璃擰爆。機箱右側板是普通的鍍鎳鋼板,機箱尾部可安裝一把12cm風扇,有7個PCI擋板位,頂部和底部都配有防塵網,頂部的防塵網是磁吸的 ,而底部的防塵網是用卡扣固定的,拆的時候沒磁吸方便,還好底部這個防塵網也不會太經常拆下來洗。
這個機箱的I/O接口都位於頂部而不是比較傳統的前面板,有一個USB 3.2 Gen 1接口和兩個USB 2.0接口,留了一個USB Type-C的前置擴展位,這個配件需要用戶自行購買,耳機與麥克風接口各一個,兩個按鍵大的是電源開關,小的那個是燈光控制鍵。
頂部的磁吸式防塵網可以很輕鬆的拆下來,當你需要安裝冷排或者機箱頂風扇時就需要把它拆下來,機箱頂部可以安裝240或者280的冷排,如果需要安裝360冷排的話就只能安裝到前面板那裡了。
側板的螺絲都是用放掉設計的,避免了裝機的時候螺絲丟失的問題,不用在地上找螺絲了
玻璃側板上有大師的宣傳口號:裝機不求人
內部結構
其實易大師的內部結構和我們之前測試的魯班3是一模一樣的,機箱可安裝ATX標準的主板,最長可安裝350mm的顯卡,CPU散熱器限高165mm,而且機箱還支持顯卡豎裝,但顯卡豎裝用的顯卡擋板以及延長線等東西是需要玩家自行選購的,畢竟這只是個259元的機箱,這些東西不是標配也很正常。
顯卡位置上面的擋板也是可重複使用的,這點對於不少用戶來說都是比較重要的,畢竟你不知道哪一天你就會從3槽顯卡換成雙槽顯卡,這時候重複使用的好處就來了。
機箱配備專用的電源倉,而且電源安裝位置是有開孔的,可以看到你用的是什麼電源,電源倉上蓋是網孔來的,空氣可以流通,上面還留了4個過線孔方便用戶走線,不過要提醒一下的是,電源上方那個過線孔要在電源安裝之前就把線傳過去,而且要用扁平線,電源安裝後這個孔是會被電源遮擋的,線頭很難穿過去。另外電源倉頂蓋是可以安裝兩個硬碟託架,不過這也是要另外選購的。
機箱前面板可安裝三把12cm的風扇,也可以安裝360冷排,電源倉前部沒有遮擋就是為了方便用戶安裝360冷排,當然了,我們並不建議任何機箱在前面板位置安裝冷排,這樣會明顯提升機箱內部的溫度,CPU溫度可能是低了,但是其他部件的溫度會升高。
先馬易大師機箱有兩個可以安裝硬碟的位置,分別位於主板背面以及電源前方。電源前方的硬碟架則可以安裝兩個3.5寸硬碟或者1個3.5寸及硬碟及1個2.5寸硬碟,主板背面的硬碟架則可安裝兩個2.5寸硬碟或1個3.5寸及硬碟,因此整個機箱最多可以容納4個硬碟,這個數量的硬碟空間也可以說是滿足大部分主流用戶的需求了,而且現在M.2 SSD非常流行,機箱也很少用得著這麼多硬碟位了。
機箱頂部的USB Type-C接口安裝位置是留空的,需要的用戶要自己購買一條擴展線
機箱背部留了足夠的走線空間,而且還有不少掛鈎是給你綁紮帶用的
可上下顛倒的前面板
易大師神光版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前面板是可以上下顛倒安裝的,這樣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把前面的燈條是放置在機箱前面板的左側還是右側。
要拆前面板也很簡單,面板上下的都有個凹槽給你用力的,握著一拔就行了,平常這個位置還能用來放些小東西
通常來說機箱的燈條都是用線來連接的,但是易大師為了方便用戶拆卸前面板,在機箱前框架左下和右上都做了觸點,這些觸點就是給前面板傳輸電力和控制信號用的。
前面板上的三個金屬接針,其實就是ARGB的三個針腳,旁邊白色的罩子裡面就藏了根燈帶
各板材厚度度量
主板託盤的鋼材厚度是0.8mm
鋼側板的厚度也是0.8mm
鋼化玻璃的厚度約4.2mm
裝機體驗
主板託盤背後的硬碟架是可以安裝3.5英寸硬碟的,但只能安裝這種希捷的薄盤,標準3.5英寸硬碟裝上去後背板會蓋不上的。
所以這裡還是建議安裝2.5的硬碟好了
3.5英寸硬碟還是裝到電源倉的硬碟籠裡面會好一點,這個硬碟籠的拆卸也是免工具的,往外一拉就能拆下來,它可以安裝兩個硬碟,頂部的螺絲位是可以兼容2.5/3.5英寸硬碟的,內部的只能兼容3.5英寸盤,想在裡面裝2.5英寸盤的話就需要轉接架了。
硬碟籠的位置是可調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電源長度還有是否要在前面板安裝360冷排來決定硬碟籠是安裝靠前一點還是靠後一點。
拆掉硬碟架的話其實可以安裝很長的電源,而且電源倉的位置有開孔,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用的是什麼電源。
其他就沒啥好說的了,一個很標準的ATX機箱,內部空間足夠,安裝各種東西都很方便,過線孔的位置也很合理,走背線相當方便。
由於機箱前面板是帶RGB燈帶的,而且隔板上有網孔可以透光,所以我們就不建議在前面板安裝帶燈的風扇了,避免光線交叉汙染,機箱頂部比較適合安裝冷排,頂部和後部的風扇就可以安裝帶RGB的。
背部有足夠的位置給你走線,掛鈎位置合理,用扎帶固定線材也很便利,電源倉拆掉硬碟籠後也有足夠的空間用來堆積過長的線材。
通電之後的燈光效果,啞光玻璃側板可以減低燈光亮度,讓燈光看起來更為優雅,前面板的燈帶也是間接照明來的,亮度不會很刺眼,而且色彩也很均衡,不會混色。
散熱測試
不過,光是有好看的光效是不夠的,一個好的機箱還需要擁有良好的散熱效能才行。那麼先馬易大師神光版機箱可不可以達成這個條件呢?接下來就進行散熱測試。
測試平臺
風扇方面則是選擇了前置3把120mm風扇,頂部則是使用水冷排上的2把120mm風扇,後面安裝1把120mm風扇。
測試項目為是單烤處理器、單烤顯卡、處理器與顯卡雙烤。單烤處理器會以 AIDA 64內的FPU 測試來進行;單烤顯卡會使用3D Mark Fire Strike Extreme來進行;而雙烤則是把以上兩者結合一起進行測試。以上每個項目都會測試20分鐘。進行測試時室溫為23度左右,並且開了空調。
在待機時先馬易大師神光版的處理器以及顯卡的最高溫度分別為34度以及35度,算是不錯的。而在單烤處理器時,Ryzen 7 3700X的最高溫度為69度,而RTX 2070最高則是在34度,後者並沒有太多升溫。到了單烤顯卡的環節,RTX 2070最高在79度,而CPU的溫度則是在45度。雙烤時,RTX 2070溫度最高是74度,而Ryzen 7 3700X則是去到了75度。
側蓋關閉
側蓋開啟
上面是我們用熱成像儀拍攝的機箱內部熱量分布情況,可見熱量基本上都是集中在發熱較大的顯卡身上,其他地方的積熱並不嚴重,熱空氣很快就會被排出機箱外面了,說明這個機箱的風道合理,散熱表現良好。
總結
易大師的內部結構幾乎是魯班3是一模一樣的, 不過它的售價便宜很多,而且在本身優秀的結構上加入了許多便於玩家裝機的設計, 採用了速裝結構,孔位、槽位、卡扣等結構規範好裝機,頂部採用加高設計,支持240/280冷排,採用無孔滑玻設計以及防爆包邊,支持顯卡豎裝,主板區域簡潔易走線,PCI擋板採用可回收設計,採用可移動硬碟架設計,方便用戶在前板安裝長冷排,大量的便利設計讓機箱做到真正的做到裝機不求人。
機箱的 前面板設計是易大師神光版的一大特色,它可以拆下來上下顛倒安裝,而且前面板採用針口連結,拆下來的時候不用煩惱燈帶連線的問題,並且設計了拆卸用的把手,所以安裝拆卸非常的方便,可以隨意的改動前面板燈帶的位置,機箱的燈帶用的是標準3pin ARGB接口,可支持大多數主板的燈光同步功能。
易大師的風道設計也很合理,前面可安裝三把12cm風扇,頂部可安裝兩把12/14cm風扇,後部則可安裝一把12cm風扇,最好的風道就是前面三把風扇進風,頂部與後部的三把風扇出風,這樣可以獲得最好的散熱風道,一體式水冷最好選擇240或280冷排的,然後安裝在頂部,前面板雖然可以安裝360冷排但這樣會把熱空氣排到機箱內部,對整體的散熱不利。
易大師神光版現在京東上的售價是239元,並且還送三把光環5 溢彩LED 12cm風扇,可以說是相當超值了,在同價位的機箱裡面很少有這麼多人性化的設計,它是一款相當錯的機箱。現在先馬還在舉行「指尖上的易大師」渠道短視頻創作大賽,是圍繞先馬易大師機箱的短視頻創作大賽,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空箱拍攝,攢機效果拍攝,裝機配置拍攝等,參與最高可1500元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