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1月22日訊(記者 潘梁平 王一辰 康蒙 通訊員 曹良海)21日上午,「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網絡名人看湖南」網絡主題活動造訪邵陽隆回虎形山瑤族鄉。這裡是全國獨一無二的瑤族分支——花瑤的聚居地,是中國花瑤之鄉,花瑤挑花絕美,嗚哇山歌嘹亮。
雪峰山深處,初冬微寒,雲霧繚繞,目光所及,景色壯麗,四周群山,高高低低浮在眼前,樹木披山,似一團團濃得化不開的綠雲。綠雲裡,花瑤人家的木屋,星星點點,綴在其間,那些翹簷黑瓦,半隱半現,以神秘的誘惑,勾起了大家的豐沛情思。
崇木凼花瑤人用嗚哇山歌歡迎來客 攝影 傅聰
崇木凼裡,嗚哇山歌「嗚哇嗚哇」
在虎形山崇木凼村村口,有一大片古樹林,桷櫟、抱櫟、水青岡……樹樹參天,枝枝蒼勁。據介紹,它們少則數十歲,最年長的已經逾千歲,花瑤人崇木、敬樹,如此漫長的歲月裡,延續在一代又一代花瑤人的血脈裡。愛樹、敬樹、護樹,即使枯樹倒地,也不能伐其為薪。綠林中,一塊立於光緒九年、刻有「永遠蓄禁」字樣的石碑,印證了這個民族了不起的傳統情懷。
網絡名人們紛紛與樹王擁抱合影,花瑤人都知道,這樣會給自己帶來好運。
此時,樹林深處傳出嘹亮歡快的歌聲,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據介紹,這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瑤嗚哇山歌」。
花瑤嗚哇山歌是一種"高腔山歌",它是花瑤人民在田野山崗勞動時自我愉悅,自我抒情的歌曲,是花瑤人非常喜歡的一種文化娛樂活動,反映了神秘花瑤人獨特的審美觀念、思想感情和民族心理。花瑤嗚哇山歌作為一種特殊的勞動號子,具有協調和指揮勞動的實際功用,被稱為民歌中的絕唱。
雖然聽不懂歌詞,但歌曲中傳遞出的歡快情緒感染著林間的所有人。「嗚哇嗚哇。」網絡名人們也跟著喊了幾嗓子。
雲霧繚繞的瑤家村寨:大託村
大託村裡,花瑤挑花搖曳生姿
網絡名人團隊抵達大託村時,籠罩在山間的團霧正好散去,村屋群落的背後,是大青山的一面巨大石壁,光滑如鏡的石壁,像瀑布奔騰流下。
奇美、雄壯、險峻、瑰麗……此時此刻,這安靜了億萬年的「瀑布」,在每個人的心底擊起了亂石穿空般的巨響。
而大石瀑之下,便是這座大山庇佑的花瑤人家。木質結構的老房子,門前有嬉戲的孩子,有鳴雞吠狗,有在虯曲的老樹下,扎菸葉的老人。木屋的大門多是敞開的,簷下吊著一串串紅的辣椒、黃的包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奉堂妹展示自己的挑花作品
村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瑤挑花傳承人奉堂妹向大家展示著自己用47年時間練就的技藝,她告訴大家,從11歲開始,自己就開始練習挑花。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挑花這種獨特的手工藝,只是在虎形山瑤族鄉流傳。「花瑤挑花」全憑花瑤婦女一雙慧眼和巧手,循布料的經緯進行徒手操作,圖案古樸繁雜,全憑繡女的生活經驗與感悟,體現出濃厚的民族特色,加之針法精細,每件作品都是唯一。著名文學家沈從文稱之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
如今,花瑤挑花早已經走出大山,奉堂妹介紹,「就前不久,我還到長沙參加展演。」
李修祥唱起了自創的山歌
白水洞裡,高山民宿催人神往
純粹的風景,古老的民族文化,以及夏季涼爽的氣候,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虎形山旅遊體驗。虎形山瑤族鄉黨委書記回榮隆介紹,目前,虎形山瑤族鄉年均接待遊客量已經超過20萬人次,當地正致力於把旅遊產業打造成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2015年,白水洞村村民李修祥改造自家房屋,建起了村裡第一家民宿,遊客來了,可以吃農家菜,享瑤家樂,李修祥還自創自唱得一手好山歌,他把歌詞用毛筆整齊的寫在民宿的門板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山歌之屋」。
三年過去後,老李的產業也越做越大,房屋面積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4倍。這幾天,他又新建了一棟兩層樓的木屋。「新建的這棟房子,打算用來做一個大的民族文化展示廳和觀景臺,因為我這裡地勢高,天氣好的時候,晚上可以看到40公裡外漵浦縣城的燈光,群山大川盡收眼底。」李修祥驕傲地說道:「最開始的時候,我這隻有6個床位,現在已經擴展到近40個床位,今年入住人數最多的一天,有120人同時入住,門口的平臺上帳篷都搭滿了。」
不僅如此,李修祥還帶動了周邊的四戶貧困戶共同發展,「他們都把家裡空餘的房屋按照要求整理出來,收入多的一戶,今年光這一項就增收兩萬元。」
「梯田農家不平常,坐落白水洞身旁,自釀美酒花瑤情,富硒大米甜又香,十八哥,感情濃,貴客居住觀景房。」正如李修祥歌裡所唱,曾經閉塞的虎形山瑤鄉,原始純粹的花瑤人正已開放的姿態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