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視》中,保羅劇作家的身份,令影片中出現的電影拍攝畫面自然又有必要 |
第69屆坎城電影節公布的官方海報,採用了讓-呂克·戈達爾1963年的電影《蔑視》的畫面,呈現出一派典雅而誘人的金黃。本屆坎城電影節將這部「戲中戲」電影推上前臺,是否包含其它寓意,目前暫未可知,但「戲中戲」結構確是電影中經久不衰的藝術手法。比如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橄欖樹下的情人》,再比如科恩兄弟的近作《凱撒萬歲》。東西方文明中對於「戲中戲」的審美均源遠流長,中國古代便有「莊周夢為蝴蝶」一說,西方亦有成體系的精神分析說,「戲中戲」結構總能催生出真實與幻境相互置換的意味,既令人意外,又富有哲思,放諸於調動視聽的電影藝術,更顯得精彩(本文原載於看電影APP,觀看更多內容請搜索「看電影雜誌」下載)。
1、《蔑視》 1963
導演:戈達爾
《蔑視》中,保羅劇作家的身份,令影片中出現的電影拍攝畫面自然又有必要。而保羅的言行則成為引起妻子卡米爾產生蔑視感的源頭,電影《奧德賽》還未完成,兩人的婚姻卻走向盡頭。
不得不說,《蔑視》是一部有趣的影片。除了影片故事中出現的《奧德賽》劇組,影片一開場,我們便可以穿過鏡頭,看向銀幕內正在進行拍攝的演員和工作人員,正是這些人和攝像機拍攝了後面的整個故事。而在畫外音的介紹中,演員和攝像機距離鏡頭越來越近,拍攝影片的攝像機與現實中的純粹客觀攝像機「對視」,此時,二者融為一體,故事才真正開始。
「戲中戲」的故事與影片中安娜與邁克的生活交替出現 |
2、《法國中尉的女人》 1981
導演:卡雷爾·賴茲
《法國中尉的女人》改編自同名著作,影片中,梅姨(梅麗爾·斯特裡普)飾演的安娜和鐵叔(傑瑞米·艾恩斯)飾演的邁克都是演員,兩人在同一部電影中飾演男女主角。在影片的開篇,通過安娜在海邊的一場戲我們可以一窺劇組的日常拍攝狀態。不過導演卡雷爾鏡頭下的故事,較之原作則更易理解。「戲中戲」的故事與影片中安娜與邁克的生活交替出現,兩對男女之間的感情也有著相似之處。然而查爾斯最終找到薩拉,二人「終成眷屬」,安娜卻在電影拍完之後,逃離了已有家室的邁克。愛情很偉大,但現實總歸是現實。
文德斯通過一個戲中戲的故事,完成了創作上的自我告白 |
3、《事物的狀態》1982
導演:維姆·文德斯
文德斯通過一個戲中戲的故事,完成了創作上的自我告白。影片中導演的觀念,無不體現著文德斯自己的心聲——電影應該描繪事物的狀態。而導演與製片人的分歧,代表著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價值觀的不同。何時記錄事物的狀態,何時講一個好故事,幾分留給藝術,幾分順從商業?這是每一個導演都不得不掌握的分寸感。
扮演阮玲玉的張曼玉又時常跳出故事 |
4、《阮玲玉》 1991
導演:關錦鵬
關錦鵬令影片產生了三個層次,故事回到民初時期的上海,探尋著阮玲玉戲裡戲外的生活。而扮演阮玲玉的張曼玉又時常跳出故事,褪去戲裝,與其他主創一起交流拍攝心得。兩個時代女藝人追求幸福和自由的勇氣未變,只是處境大不相同,這種時空的反差與交織頗有點《法國中尉的女人》的味道。影片結尾是妙筆,故事中阮玲玉去世,導演喊停,演員張曼玉睜開雙眼,生死相繼,宿命輪迴。
《橄欖樹下的情人》中拍電影是一個幌子 |
5、《橄欖樹下的情人》 1994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橄欖樹下的情人》中拍電影是一個幌子,實際上是要講一個愛情故事。在這段感情中,階級的隔閡、震後的傷痛和物質的匱乏都無從阻止海珊的追求,而塔赫莉卻始終一言不發。電影拍攝為二人的關係增添一重戲劇性,海珊和塔赫莉分別是電影的男女主角,因為拍攝期間的需要,原本不會產生對話的二人開始有了交流,一場戲的執著便可增加相處的時間,這是也許是海珊的有意設計,但更多的是阿巴斯的巧妙。片中劇組拍攝的電影是阿巴斯1991年的作品《生生長流》,片中也提到了《生生長流》拍攝時的一些坎坷。
《開麥拉》中對於片長的詳盡展示,恰恰反映了獨立小成本電影的真實製作情況 |
6、《開麥拉狂想曲》1995
導演:湯姆·迪西羅
影片的譯名「開麥拉」就直接道明了這部電影與攝影機有關,而英文原標題「Living in Oblivion」又將電影的拍攝於夢境相關聯,確切地說應該是「夢中戲」。影片結構非常明確,大致分為三段,首先是導演的夢,醒來後過度進入到女主角妮可的夢裡,再度醒來後進入最後一段「焦慮的夢」中。《開麥拉》中對於片長的詳盡展示,恰恰反映了獨立小成本電影的真實製作情況,導演迪西羅曾經說過:拍片是件冗長、無聊、枯燥的事,迪西羅關於本片的靈感,也是在經歷拍攝小成本製作的《夢幻強尼》與《盒光之夜》的艱難後得到的。
上野樹裡飾演的佐藤葵是大學裡電影獨立製作小組的成員 |
7、《彩虹女神》2006
導演:熊澤尚人
上野樹裡飾演的佐藤葵是大學裡電影獨立製作小組的成員,她要在畢業之前完成一部叫《THE END OF THE WORLD》的電影,她找了岸田智也當電影的男主,而又由於演員們之間的衝突,自己就頂上成為了女主角,於是這又是一部關於電影的「情人夢」。電影中的電影與世界末日或人類災難總會產生交集,除了《彩虹女神》之外,《啄木鳥和雨》、《東京公園》和《聽說桐島要退部》中關於獨立製作的電影內容也聯繫到了殭屍和末世,也許對於獨立電影拍攝的艱難,只有末世才能反襯出現實美好的一面。
北野武對日本電影業進行了調侃 |
8、《導演萬歲》2007
導演:北野武
本片是北野武「自嘲三部曲」之一。片中,北野武對自己甚至日本電影業進行了調侃性解構,戲中,他是各種俗套類型片的主角,戲外,他是沉默、孤獨,又甚為執拗的自己。北野武並未借「戲中戲」結構闡釋高深的哲理,只是想真誠、不含功利心地與自己和觀眾好好地談一談。
由於採用了偽紀錄片的模式,「戲」與「真實」混雜在了一起 |
9、《這不是一部電影》2011
導演:賈法·帕納西
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帕納西和觀眾打成了一片。由於採用了偽紀錄片的模式,「戲」與「真實」混雜在了一起,鏡頭前,帕納西為觀眾拆解著他最近構思,卻又無法投拍的電影,還不時地調出之前作品的片段。帕納西時而是鏡頭前的表演者,時而又成為鏡頭後面的記錄者,畫面中的一切既有戲劇性又真實無比,直至結尾,觀眾也很難說清這究竟是不是一部電影。
《地獄為何惡劣》中的片場很像是園子溫在解釋自己為何會成為園子溫 |
10、《地獄為何惡劣》 2013
導演:園子溫
園子溫不會以一顆文藝的心去迷影,在《地獄為何惡劣》中的片場很像是園子溫在解釋自己為何會成為園子溫。電影中的電影是要拍攝一個黑幫的故事,黑幫頭目武藤為了完成亡妻的夢想,說什麼也要讓女兒成為一個電影明星,但拍攝期間出了意外,原本的製作團隊被逼走了,此後接下導演任務的平田是個超級影迷,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 T恤上寫著「坎城」畫著奧斯卡小金人,聽見「電影」二字就兩眼放光。他們拍攝的電影場面是一場真實的黑幫火併,園子溫說這是他在致敬過去的東映黑幫片。
海珊拍得電影之曲折,折射的是整個時代背景下「哥奇」們的曲折 |
11、《石頭不會忘記》 2014
導演:休卡·阿敏·哥奇
海珊年少時,電影放映員的父親在放映電影的時候被捕,而海珊親眼目睹了全過程,這一事件深深烙印在海珊的記憶中,《石頭不會忘記》的故事便就此展開。30年的電影禁令終於解除,海珊和朋友艾倫等人便投入到拍攝電影的工作中。而庫德地區特殊的人文環境令電影拍攝異常艱難,女主角人選一波三折、攝像器材不足和資金緊缺等都成為了整個劇組需要面對的問題,海珊更是因此與死神擦肩而過。影片中除了展現拍電影之曲折,還包含著更多的社會價值與意義。海珊拍得電影之曲折,折射的是整個時代背景下「哥奇」們的曲折,他們讓艱難和挫折化作一格膠片、一幀畫面,他們的淚混合進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