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七坐八爬」?
孩子的成長是有著一定的規律性的,俗話常說「七坐八爬」,也就是說孩子在7個月大的時候應該可以自行獨立坐著,在8個月大的時候基本上可以看自行爬著前行。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遵循這樣的規律,比如有的孩子或許壓根還不會爬行,但是走路卻學的很快,很早就會。一般來說,先爬後走的孩子隨處可見,但是不會爬直接就會走的孩子卻不常見。
「不爬就走」是天賦異稟的表現?
許女士的孩子小海從小由奶奶帶著,在小海5個月大的時候,許女士發現孩子居然會自己走路,高興之餘納悶自己從來沒看到過孩子爬過,問詢奶奶,也說沒見過小海在家裡爬過,好像直接摸著床沿走路,可能就是這樣學會。
奶奶說小海肯定是一個能力超過別的孩子的寶寶,發育更快,不禁充滿自豪。但是在小海兩歲的時候,許女士就發現自己的孩子協調能力似乎不如別的小孩,有時讓小海學走正步,他經常同手同腳不知道如何協調。
許女士問詢醫生,才知道這和小海從小不會爬行有關。也許很多家長會說只要孩子會走路就行,和會不會爬有什麼關係?但是實際上,先爬後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之間區別還是很大的。
先爬後走與不爬就走的孩子,未來這3點差距顯而易見:
一、身體協調能力不同
爬行看上去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動作,但是對於寶寶來說並不容易,這個需要寶寶的身體、四肢、腰腹部等相互配合才能夠順利完成。
同時,爬行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力量,能夠有效的鍛鍊寶寶的身體肌肉,讓他們身體更協調的同時也會更健壯。
二、感官能力不同
先爬後走的寶寶在感官能力方面會更優於不爬就走的寶寶,他們會有著更強的身體平衡感,大腦能夠得到更有效的鍛鍊,所以,讓他們能夠更專注的投入事情之中。
不爬就走的寶寶,感官能力相對會較弱,所以,會出現暈車或者恐高以及無法專注於某一件事情的弱點。
三、大腦發育不同
寶寶的爬行是他們大腦和小腦互相作用的結果,當受到外界的刺激時,自然能夠得到有效的鍛鍊,這當然能夠讓寶寶更聰明。
不會爬行的寶寶由於缺乏這樣的鍛鍊機會,所以,大小腦發育會相對較慢,讓孩子看起來似乎並沒有那麼聰明。
那麼寶寶爬行時,父母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營造安全的環境
在寶寶爬行之前,父母最好清理一下地面,確保地面上沒有異物,或者是不會存在危險物品。因為寶寶的好奇心都是很強的,他們看到地上的東西會抓在手裡放進嘴裡,這當然非常不安全,甚至有可能讓寶寶受到傷害。
二、選擇專門爬行墊
有的寶寶喜歡在地上直接爬,這雖然非常方便,但是有的地面並不適合寶寶爬行的,比如說粗糙的水泥地,很容易讓寶寶嬌嫩的皮膚受到傷害。同時太光滑的地面也不太適合寶寶爬,因為地面太光滑會導致寶寶滑倒,很容易磕碰到自己。所以,買一款合適的爬行墊是比較妥當的做法。
麥太優品的育兒專家表示:孩子的成長還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的,當寶寶出現不爬就走的情況,父母應該引起重視,這可不是天賦異稟的表現,應該及時糾正寶寶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