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中國電谷」風生水起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1日 10:17 來源:
河北日報
「加快建設『中國電谷』。」在1月30日召開的保定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保定市長於群把「中國電谷」建列為2007年經濟建設中第一條內容。
繼2006年2月提出初步構想之後,保定市光伏、風電、輸變電設備、新型儲能、高效節能、電力電子器件等產業迅速發展,電力設備製造產業集群整裝待發。
大規模開發正式開始
「謀劃實施了『中國電谷』建設項目95項、總投資404億元,新能源和能源設備製造業強勢發展,銷售收入、利稅分別增長50%和65.6%。」於群談到保定市2006年經濟建設成就時,對「中國電谷」迅速發展的描述讓與會代表感到驚喜。
「中國電谷」構想,是在2006年2月24日正式提出來的。10月11日保定市政府召開常務會,批准「中國電谷」建設規劃,「中國電谷」步入大規模建設實施階段。
實際上,這個構想不是沒有遭到外界懷疑。但即使是質疑者也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的一年間,早在2003年4月就被國家科技部評出的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取得了令人驚訝的成就。
保定國家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馬學祿介紹,2006年5月間,這個基地擁有新能源與能源設備製造骨幹企業64家,2005年,這64家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60億元,利稅8億元。而到年底,這裡已經建起了相關企業130家,實現產品銷售收入90億元;出口創匯2.5億美元。目前已擁有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
一些骨幹企業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
天威英利公司三年時間銷售收入由1000萬元增長到22億元,三年增長了200多倍,已成為國內同行業龍頭企業,並向國際化大公司跨越。
從2001年起,中航惠騰公司先後建起三個新廠區,鞏固了惠騰公司在國內風電葉片市場的龍頭地位。
由天威集團與日本三菱合資2億元建設的高壓開關項目,成功填補國內空白,目前已完成投資5800萬元;清華智宜鋰離子電池項目已建成投產,具備1.2億元的產能,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4000萬元。
「光電、風電、節電設備,三大產業的迅猛發展,已經為『中國電谷』奠定了堅實基礎。」馬學祿說。
瞄準「電字號」領軍位置
2006年,讓「電谷」內企業感到興奮的事情還真不少。
6月之前,天威英利先後承建了2006年世界盃德國凱澤斯勞滕球場光伏發電工程,德國霍亨伯格太陽能公園工程。11月9日,他們在西班牙馬德裡與安迅能能源公司籤訂了42兆瓦電池組件的供貨協議。
2006年12月4日,保定高新區「國家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被商務部、科技部列入首批18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之一,河北省得到這一榮譽的僅此一家。
2005年11月成立的華翼風電設備研發中心則是國內第一家風電葉片自主研發機構。而中航惠滕公司出品的600KW風機機組產業化項目是國家「十五」攻關計劃項目,750KW發電機組列入國家技術創新基金資助名單,兆瓦級(矢速型)風力發電機組風輪葉片研製已納入國家「863」計劃。
「這說明,我們已經站在了國內同類產業的高端。」天威英利總經理苗連生說。
「站在產業高端」,其實正是保定「中國電谷」建設的目標之一。
在保定市高新區中心地帶,一座火炬形的雕塑引人注目。「這裡就是我們設立的火炬園。」馬學祿說。為了讓「電谷」內的企業獲得更好的發育環境,保定高新區建立了「創業中心—火炬園—專業化基地」三級創業系統,區分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項目進區首先進創業中心,成長到一定水平之後進入火炬園,需要大規模擴張時進入專業化產業基地。
目前,已有50多家企業從創業中心孵化畢業,36家入駐火炬園,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競爭優勢的企業。
尚未完全成形的「電谷」內的企業共擁有國家863計劃項目4項,國家863項目轉化基地1個,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3項,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創新研製項目5個,國家火炬計劃12項,省級火炬計劃8項,國家技術中心兩個,國家級檢測中心兩個,參與制定國家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行業標準17項。
根據「中國電谷」的發展規劃,到2010年其一期工程完工後,工業總產值將達到500億元,利稅110億元,財政收入60億元,出口創匯25億美元,出口比例佔總產值的30%以上,實現工業增加值175億元,實現市場交易額600億元。
「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在城區北部建成佔地20平方公裡、年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的新能源和能源設備製造基地,建成國內外著名的『電字號』產業、技術、人才和信息聚集區,使保定成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領軍城市。」於群的話顯示了保定人的雄心壯志。
用「創造」支撐「製造」
「保定製造也好,『中國電谷』也好,不能僅僅是簡單的仿製,而是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基礎上的創造。用『創造』支撐『製造』,這是我們取得跨越性發展的根本途徑。」來自保定市南市區的市人大代表陳佔國說。
目前,保定高新區新能源與能源設備產業基地內有六項重大自主創新技術,可以對國家電網節電起到重大推動作用。包括大電網穩定技術、低壓配電綜合自動化技術、電網反竊電技術、智能快速充電技術、大型電動機節能內饋調速技術、大型電動機串級調速技術。技術涉及配電、輸電、用電等環節,如果能夠在全國範圍推廣,上述項目可以使電網效率提高若干個百分點,而每節約一個百分點就相當於建一個500萬千瓦的電廠。
技術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和原動力。按照規劃,保定「中國電谷」將依託中科院電工所、華北電力大學,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組建企業技術中心管理研究院。打造包括風電整機研究中心、華翼風力葉片研究中心等在內的六大公共技術平臺和近40家企業技術中心。
此外,保定還將採取一系列措施,推進企業創新能力:建立大學科技創業園,出臺表彰創新突出人才獎勵制度;支持一批企業申報技術開發中心和技術轉化中心,在現有25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基礎上,完成浪拜迪等3家企業省級技術中心的申報;設立河北省翼科專利事務所保定辦事處,形成高新區專利申報、現場審核、優惠政策等一條龍服務。
連結
保定市2007主要目標
■經濟指標
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4%,
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3.8%和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全部財政收入可比增長12%以上,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可比增長12%;
■民生數字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城鎮低保月補差額由人均68元提高到72元,農村低保月補差額由人均13元提高到18元;
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等各項社會保險擴面新增9.7萬人;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8%以內。
市長一席談
保定市長於群:
有「舍」才有「得」
新聞縱深:保定市提出建設「中國電谷」,主要目標是什麼?
於群:生態文明時代必然帶來新能源產業的興起,必將引發劃時代的產業革命。建設「中國電谷」,對於加快我市工業化進程具有戰略意義,是推動我市產業升級、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
我認為,必須抓住近三、五年的機遇期,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要強化政策支撐、資本支撐、智力支撐、項目支撐,全力打造光伏、風電、輸變電設備、新型儲能、高效節能、電力電子器件、電力自動化及電力軟體等七大產業園區。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國內外著名的「電字號」產業、技術、人才和信息聚集區,使保定成為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領軍城市。
新聞縱深:據我們了解,保定市去年決定將文體、會展和行政、商務「四大中心」規劃用地調整用於「中國電谷」建設,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電谷建設更為重要?
於群:「家有千件事,先幹要緊的」;「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我們感到,保定當然也需要行政中心、文體中心等,但當前最緊迫的是發展產業、發展生產力。我們下決心將文體、會展和行政、商務「四大中心」規劃用地調整用於「中國電谷」,正是基於這種考慮。
不僅是中國電谷,我們還提出加快建設「華北輕型汽車城」、「華北紡織服裝產業基地」,這些建設都需要政策、資金支持。
我們應該舍一時而求長遠,舍一事而求全局。我們決心,要把緊缺的要素資源優先用於發展產業,積蓄實力,真正為保定的長遠發展負責。
責編: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