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補貼」在電商行業成為了一個熱詞。自拼多多2019年首創以來,各大平臺紛紛效仿,拋出長期的優惠來刺激消費者。通過降低客單均價,來增加用戶粘性和消費頻率。
這股補貼熱潮,餓了麼將其引向了本地服務業務中。
月27日,餓了麼宣布「百億補貼」計劃經過近一個月的試點,正式上線。
在餓了麼app首頁點擊「百億補貼」後,消費者可以看到每個商家「百億補貼」具體金額,以及補貼後的福利價。滿足要求後,用戶就可以享受補貼的減免,並且可以和滿減、紅包、配送費減免等疊加使用。
其中,僅「百億補貼」部分,最高就可為消費者省下20元。並且負責人稱「百億補貼」將成為餓了麼的常態活動。
餓了麼這番「燒錢」操作,無疑是為了搶奪市場份額。
目前外賣市場中,雖然餓了麼在國內外賣領域有著僅次於美團的行業地位,但二者在市場份額和訂單量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DCCI發布的《網絡外賣服務市場發展研究報告(2019Q4)》顯示,67.1%的用戶習慣使用美團外賣,32.2%的用戶偏愛餓了麼。
餓了麼想模仿拼多多,通過「百億補貼」的巨大張力,希望藉此在市場份額上扳回一局。
同時,也意味著餓了麼將要和外賣「一哥」美團打一場持久戰。
同樣是不間斷地大額優惠,「百億補貼」和「價格戰」有什麼區別?
餓了麼這波貼錢送優惠給用戶的操作,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那段「狂撒紅包」的百團大戰時期。每個平臺都在壓低價格,甚至虧本吸引用戶,外賣市場一度陷入瘋狂。
從中好不容易爬出來的餓了麼肯定是不想重現那段時光的。
雖然除了金額與數量合理許多以外,補貼和價格戰表面上都是優惠,但兩種方式背後的導向是不同的。
價格戰是純粹的價格減免,讓用戶覺得在同樣的餐,這個平臺可以享受更低的價格,以此引流。
但補貼活動不再是「廣撒紅包」的邏輯。在重點城市和商家的選擇上,補貼都更加集中和聚焦,可以為商家持續吸粉、增加用戶粘性。
就像餓了麼定期會送的品質聯盟紅包,這類定向的紅包就會引導顧客去相應的品牌下消費。
補貼也是如此,平臺給予補貼的都是進行合作的商家,看見有更優惠的價格,用戶自然會去有補貼的商家消費,餓了麼等於實在幫商家引流。以此吸引新商家入駐以及留住老的商戶,而商家的背後又有以及產生黏性的用戶。
用戶有更優惠的價格,商家能接觸到更多的流量,餓了麼希望通過「燒錢」補貼,將美團的用戶與商家搶過來。來慢慢地改變人們更偏好美團的使用習慣。
廣大商戶正是美團實現領跑的「搖錢樹」。作為直指商家的「百億補貼」,如果能作用到廣大商家,就可以形成對美團最直接、最有力的威脅。
餓了麼負責人曾表示「從試運營效果看,參與百億補貼的商家,訂單增速較日常翻了一倍。」 可見,百億補貼的成效不錯,對於商家是存在很大的吸引力的。
這次,餓了麼希望通過「百億補貼」,在本地生活領域實現一次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