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富豪榜變臉的背後
蘇喬
要搞清楚全世界富人錢袋子裡究竟有多少真金白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卻一直樂此不疲,自1987年以來共發布了21張全球富豪榜。除了計算市值和淨資產,還要綜合考慮他們的政治背景、投資規模與範圍、媒體曝光度以及對社會的公益貢獻。
據《福布斯》統計,2008年全球億萬(美元)富豪人數首次突破千人大關,他們的財富總和達到4.4萬億美元。而5年前,全球400位億萬富豪的資產總額僅為1.4萬億美元。事實上,「年年歲歲榜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背後正是不斷變幻的全球財富格局,影響它的因素很多,比如市場、行業、甚至人物的身份和性別。
新興市場異軍突起
全球財富盛宴不再只是歐美的天下。今年,墨西哥首富埃盧以600億美元的淨資產超過蓋茨升至全球第二,僅次於巴菲特。埃盧的產業橫跨電信、銀行、能源、菸草以及其他多個領域。在西半球那個人均年收入不足6800美元的國家,他的財富幾乎佔到墨西哥每年經濟產出的6.3%,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埃盧似乎自孩提時代就註定將是一個出色的商人。他的父親老埃盧是個黎巴嫩移民,在墨西哥1910年革命之後投資墨西哥城市區的房地產。每個星期日,他都會給兒子5比索零花錢,並要求他在帳本上記錄每一筆開銷。如今,在埃盧辦公室的書架上,還擺著5本他兒時的帳本。與這些擺在一起的是巴菲特、洛克菲勒等人的著作或者傳記。從商40年來,埃盧所控制的公司大部分被納入到卡索集團和英伯薩金融集團。兩大集團佔墨西哥股指總市值的一半左右,2006年該股指飆升了49%,帶動埃盧的財富在一年之內增長了近200億美元。這一增幅在過去十年中沒有任何一位億萬富豪能夠企及。
假如在美國,68歲的埃盧將會被擁戴為創業英雄,一個靠自我奮鬥發家、僱傭了21.8萬工人並把他的國家帶入現代化的億萬富豪,但在墨西哥卻並非如此。長期以來,媒體和公眾一直對他心存戒備,有人說他是一個貪婪的壟斷者,懷疑他利用與墨西哥政客之間的緊密聯繫構建了自己的商業帝國。即使埃盧在40年商業生涯中從來沒有被正式調查、控告或捲入賄賂、不正當交易等醜聞中。
如果說墨西哥新貴挺進前三是個別現象的話,亞洲富豪隊伍的不斷壯大則稱得上是集群效應。在中國和印度的帶領下,2008年亞洲億萬富豪數量增加了1/3,資產總和從去年的5520億美元上漲到了8020億美元。如果將中國內地和香港統計到一起,共有68名億萬富豪,資產總值2200億美元。1999年,英國人胡潤受《福布斯》之託在中國大陸推出了第一張富豪排行榜,將一向不願「露富」的中國有錢人拉到了聚光燈下。儘管榜上富豪早已今非昔比,胡潤和老東家也已分道揚鑣,但中國富豪卻以更加開放和積極的姿態站在全球化的經濟舞臺上。
印度取代日本成為亞洲富人數量最多的國家已經是第三年。印度今年有4人躋身全球排名前10位(華人首富李嘉誠居第11名),他們的富豪資產總和佔印度億萬富豪的42%。南亞古國在當代社會中彰顯著某種特殊的魅力,它不僅催生了塔塔那樣的鋼鐵巨擘,還孕育出阿達尼集團等商業新秀。後者是由大學中途退學的阿達尼創辦的基礎設施公司。阿達尼在印度西海岸建造了印度最早的私營港口之一蒙德拉,他因此而積累的財富高達93億美元。近年來,印度的迅速崛起得益於諸多因素:完善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良好的人口結構、豐富的技術人才儲備以及均衡的產業分布等。
在歐洲,俄羅斯的年輕富豪也正大步前進,趕超英國、德國那些日趨遲暮、繼承家族財產的男男女女。2008年,俄羅斯有87人入選全球富豪榜,是美國之外擁有富豪最多的國家。
美歐統治世界經濟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印度、中國以及巴西的新興企業與歐美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日漸接近。這些新興市場擁有廉價的勞動力以及高速增長的國內市場,他們不僅向全球輸出產品和服務,也在輸出資本——在全球建立來自第三世界的新興跨國公司。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將從現在的24%提升到33%。
高科技風光不在?
今年,穩坐全球首富寶座13年的蓋茨終於將這一位置讓給了他的老朋友巴菲特。事實證明首富並不專屬於IT產業。在過去的數年中,日行千裡的高科技公司曾經讓傳統產業自嘆不如,谷歌、eBay甚至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市值神話,同時成就了一批技術新貴。然而現在,傳統行業經過調整和不斷創新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全球的私募股權投資者也把目光轉向了傳統行業。
大規模興建房屋和公共設施的發展中國家造就了不少地產富豪。今年在大中華區的75位億萬富豪中,約40%上榜者的財富主要來自房地產投資。2007年,楊惠妍便以151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摘取中國大陸首富的桂冠,這主要歸功於其父楊國強。泥水匠出身的楊國強是碧桂園的主要創始人。碧桂園1992年發家於廣東順德,地產業務主要集中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2005年,楊國強將股權轉讓給剛剛從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的二女兒楊惠妍,並通過股權收購讓楊惠妍持有碧桂園約58%的股份。2007年4月碧桂園在香港上市,成為當時港股中市值最大的中國房地產企業,時年26歲的楊惠妍一舉成為最年輕的中國首富。
採礦業再次成為富豪們追逐的焦點,誰掌握了礦山資源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在《福布斯》2008全球富豪中,10位億萬富豪是採礦業巨子,他們來自礦藏豐富的五湖四海。中國新華都實業的董事長陳發樹以20億美元淨資產位列第七。新華都是中國最大的黃金生產企業紫金礦業的第三大股東。2007年上半年,紫金礦業動作頻頻,先後收購7個國內礦產資源之後,又在國外收購了倫敦證交所創業板上市的蒙特瑞科 89.9%的股權。紫金礦業成為中國控制金屬礦產資源最多的企業之一,陳發樹也因此身價飛漲。
非洲彩虹礦業公司的莫茲比是新一輪採礦熱的另一個代表。他進入採礦業時正值南非宣告種族隔離政策結束。現在,律師出身的莫茲比已經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億萬富豪。
在石油價格不斷攀升的今天,尋找替代品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頭等大事。中國的電器工程師施正榮正從太陽能的熱潮中直接受益。他創辦的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公司於2005年12月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交易以來股票一路狂飆。現在,施正榮持有的股票價值已經超過29億美元。儘管,光伏太陽能仍然是一種價格昂貴的新能源,但中國太陽能產業鏈條上的其他相關公司,比如江西賽維(LDK)等也紛紛受到海外金融市場的追捧。
富與貴不分家
阿拉伯國王、伊莉莎白二世女皇……這些皇族顯貴同樣是全球財富勢力中不能忽視的一支。評估這些人的財富需要高超的技巧,比如白金漢宮,與其說它屬於女皇家族,不如說它屬於英國。雖然他們的財富雖然對社會經濟有深遠影響,但並不能確切地代表自力更生的企業家精神。
而那些商業巨頭也不願意只是悶頭髮大財,他們中有些人對於擔任公職或者在幕後對政治施加個人影響力充滿興趣。靠經營超市、房地產和石油起家的卡西馬蒂斯就希望自己成為紐約市的下一位富豪市長。他對外宣稱自己願意拿出1億美元來競選紐約市長一職,比麥可·布隆伯格2005年競選連任市長多出1500萬美元。「我希望提升自己的演講能力,我希望了解選民的需求。另外,我還希望將體重減掉14公斤,這樣的話,上電視的時候會更好看些。」卡西馬蒂斯說。
已經有很多成功的富豪從政的例子在前方誘惑卡西馬蒂斯。薩阿德·哈裡裡是黎巴嫩遇刺總理拉菲克的兒子,現在坐擁33億美元的哈裡裡是該國議會多數黨領袖。英國富豪麥可·斯賓塞是保守黨的財政大臣,同時還是全球最大銀行間交易中介商ICAP的總裁。
當然也有進軍政壇屢戰屢敗的富豪。紐約州獨立黨的共同創始人湯姆·戈裡薩諾曾斥資9000萬美元3次參選州長,竟沒有一次當選。義大利最富有的人希爾維奧·貝魯斯科尼2007年競選總理連任時敗給普羅迪,但今年捲土重來。就連福布斯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施蒂夫·福布斯也不甘寂寞,他曾參加過美國總統競選,未果。
維護自身和本集團的經濟利益是富豪們邁向政壇的主要驅動力。但有些人似乎「玩票」的成分更多一些。身家高達25億美元的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就是其中一員。這位媒體女王真的能幫助歐巴馬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嗎?可能吧,但前提是奧普拉的觀眾一如既往地支持她的觀點。
女富豪的商業王國
世界上每100個億萬富豪中,只有1位是自主創業的女性。但你千萬不能小視這1%對世界經濟、文化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她們有的和家人協同作戰,有的則完全是單槍匹馬。
西班牙的羅薩莉亞·麥拉擁有34億美元的個人財富,她曾經幫助前夫在家裡製作睡衣和內衣,現在擁有Inditex服飾公司7%的股權。著名時尚品牌Zara便是Inditex麾下的旗艦品牌;葉蓮娜·巴圖林娜則是俄羅斯的女首富,她當過工廠工人,現在是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的妻子。巴圖林娜創辦的因捷科公司從最初的塑料製品業擴展到建築行業,目前她已經把公司資產轉移到私人股權基金。
時髦的新行業也少不了巾幗的身影。1993年擔任eBay執行長的瑪格麗特·惠特曼把電子商務經營得風生水起,擁有13億美元的她曾經有豐富的職場經驗,先後在迪斯尼、寶潔等公司任職。英國作家J.K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徵服了全世界的魔法文學愛好者,這位曾經接受福利局資助的單身母親終於擺脫拮据的生活,賺取了10億美元的稿酬。
在中國,玖龍紙業的張茵是女性自主創業的代表人物。張茵出生於中國廣東的一個軍人家庭,在家裡8個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一家外資紙品貿易公司的財務工作經歷讓她萌生了創業的念頭。1985年,她帶著4000美元在香港成立一家公司,進口廢紙(再生紙)作為纖維材料來源。5年後,她和丈夫在美國加州成立了一家再生紙公司,向中國輸送再生紙產品。2006年3月,張茵和丈夫以及弟弟創辦的玖龍紙業上市,時年49歲的她絲毫不看重性別問題對事業的影響。
比起子承父業的楊惠妍,張欣是白手起家的地產女富豪。她和丈夫潘石屹創辦的SOHO中國在地產界中以風格標新立異著稱。公司上市前,潘石屹將所有股份轉至張欣名下,讓她的財富一舉超過30億美元。不要忘記,100多年前的中國人稱妻子為「內人」,即足不出戶的女人。「從歷史意義上來看,這些中國女性正在恢復昔日女性帝王和皇后貴婦般的地位。」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教授申加如此評價。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責任編輯: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