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為大家推薦大神烽火戲諸侯的力作《劍來》,文筆閱歷俱佳,火遍全網,必看!
雪中的徐鳳年,錦衣玉食,鮮衣怒馬,但他知道「扛」。
《劍來》的陳平安,從小伴隨著孤獨和苦難長大,但知道何為對,何為錯!
《劍來》應該是個大故事,更是個小故事。
我一直寄希望自己能夠讀懂《劍來》到底在講一個怎樣的故事,但卻始終在故事的發展中迷失方向。
唯一值得欣慰的便是,我記下了那些深深觸動我的地方,在前面一百多章我一直處於朦朧的狀態,如果不是抱有一絲耐心,大概也就放棄了。
老秀才對著陳平安說的那句話:「少年的肩膀,就該這樣才對嘛,什麼浩然正氣,先不要急,先挑起清風明月、楊柳依依和草長鶯飛,少年郎的肩頭,本就應當滿是美好的事物啊。」
讀《劍來》有人喜歡那些道理,喜歡那些雲山霧罩的機鋒,而我恰恰喜歡這些細微處所講的故事。
在我看來,《劍來》應該是個大故事,即使已經數百萬字了,卻依然還有層層面紗未揭開。
但《劍來》更是一個小故事,一個小小少年的成長故事。
我時常在想,我們看小說到底在看什麼?
有人為了開心,有人為了爽快,還有人為了打發時間,而我則是為了看到那些生活所無法帶給我的故事和閱歷。
《劍來》故事夠長,設定夠大,為了講道理
當我看到孟子荀子的「三四之爭」,便以為這是一個儒教的派系鬥爭。
我看到了崔瀺與大驪,以為這是關於秦與法家的故事。
後來又看到了陸沉的真實身份,看到了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看到了佛教戲份的逐漸增多,乃至兵家、陰陽家、商家等的出現。
通過以上思路簡單的與本書的脈絡進行印證,不難發現陳平安的成長軌跡便是一條以儒道釋的出場順序為主要時間線,繼而受三教影響,逐漸找到己身之道的故事。
當然,以上只是出於我的推測。
在多個世界中賦予不同的人物靈魂
雖然主角似乎在不斷地走路看風景,但始終難以讓我有太多的代入感。
從閱讀體驗上來說,其實給我的感覺並不好。
好在走過了那麼多世界,這一路遇到的人都是有趣的,甚至可以說是有靈魂的。
出場人物中,不論是用足筆墨的齊靜春、阿良、宋集薪、崔瀺、李寶瓶、陸臺等人,還是驚鴻一瞥的李二、鄭大風、左右、範二等等都表現得異常豐滿和富有靈魂。
最後,以作者的名氣,喜歡這本書的人自然早已入坑,不喜歡的自然也不在少數。
希望平淡的生活中,有更多值得品味的故事和足夠精彩的人物不斷被創造和發現。
那麼,還有哪些網文大神和作品你覺得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