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眼中,醫生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就業選擇,不僅工作穩定,而且薪資待遇非常好。很多人覺得報考醫學專業就意味著不用擔心就業問題,而且就目前的市場需求來看,醫學專業會非常吃香。然而,醫學專業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好,甚至還有「勸人學醫,天打雷劈」這樣的說法。如果考生想要報考醫學專業,那這幾點要提前了解,不要到時候再後悔。
1、醫學專業學習難度大
眾所周知,醫學專業的學習難度非常大,但具體有多大卻很少有人清楚。以臨床醫學為例,學生本科要讀5年,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要多出一年。臨床醫學專業大一大二期間都是學習基礎專業課程,大三大四則是集中在內外科等臨床課程的專業學習,而大五則是臨床實習。在這五年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背誦記憶掌握的內容非常多,考試前的壓力並不比高考低。此外,臨床醫學專業涉及的知識內容非常廣,不僅有內外科,而且還有兒科學、婦產科學、生理病理學、解剖學、精神病學等多個領域,學習難度可想而知。
2、醫學專業對學歷要求高
想要進入編制內,成為能夠享受穩定工作和高福利的醫生,本科學歷是明顯不夠的。考研讀博已經成為醫學專業中一種被默認的趨勢,想要找到好工作,基本上都需要考研。不僅如此,醫學專業的考研非常困難,競爭壓力和難度都在上升,學生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因此,如果考生想要通過報考醫學專業而找到合適的工作,就要將考研作為必選項。
3、醫生工作辛苦,醫患關係緊張
醫生雖然薪資福利高,但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夜班、急診等高強度的工作讓醫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身體問題。醫生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很多醫生之所以不讓自己的孩子當醫生,也有這一方面的考慮。此外,當醫生就需要面對醫患關係,現在的醫患關係非常緊張,甚至會影響到醫生的人身安全。這些問題對醫生的心理素質和身體條件提出很大的挑戰,當醫生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因此,考生在報考醫學專業之前,需要慎重考慮自己的未來發展,以長遠的目光進行選擇。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職業,每個職業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考生要綜合各方面的考慮。如果考生真的熱愛醫學,那可以選擇報考醫學專業,不管什麼困難都可以被克服。如果考生不能承受住醫學專業的高強度學習,那最好還是不要報考醫學專業,不要浪費高考成績和寶貴的大學時光。
本文編輯:阿零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