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
「今天收到了意外的『禮物』。離工地一路之隔是另一家鍛造企業,廠子後門口拴養的大狼狗居然記得我這位『常客』,衝我搖了搖尾巴後趴在地上吐著舌頭,目不轉睛地盯著我跑前跑後。」6月17日,路橋區社發集團董事長葉天恩在駐企日誌裡,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組織部「助企八條」,促進「六穩」「六保」任務落實到位,路橋區立足組織職能,發揮組織優勢,持續深化「三百三聯三服務」工作機制,全面升級駐企幫扶工作,用好「加減乘除」法,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9月28日上午,路橋區召開了全區深入推進省「助企八條」工作座談會,回顧駐企幫扶,進一步研究深化「助企八條」落地成效。目前,路橋共選派946名機關幹部和473名首席人才官進駐473家規上企業,936名機關幹部進駐218個村社覆蓋5000家規下企業,幫助企業解決人財物等各類問題2735項。
巧做「加法」
——全覆蓋幫扶
葉天恩並不是第一次駐企幫扶。
從2019年開始,路橋就在全區開展領導幹部「三百三聯」活動,按照「一企業一組團」原則,選派村鎮兩級幹部和律師、會計師、稅務師等專業人才組成駐企幫扶團,用專業的知識和服務為企業排憂解難。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無數企業面臨新的難題。防疫物資的籌備、生產要素的調配、復工人員的安置……無一不制約著復工復產的進程。
為打贏經濟翻身仗,自戰「疫」伊始,路橋就全面升級駐企幫扶工作。「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則事半功倍。」路橋區委組織部主要負責人表示,路橋不僅將駐企力量進行升格,更實現了駐企幫扶團的全覆蓋,聚集最強力量,實現服務企業效能最大化。
據了解,戰「疫」期間,路橋將駐企幫扶團拓展至全區473家規上企業,聯動「駐村幫扶團」覆蓋所有規下企業。同時組建由區長任組長、區委常委任副組長的高規格配置團隊,設立七大工作專班,增設直通辦、重點部門專職聯絡員等兩大服務團隊,實現分級聯動、層層抓實。目前28個區領導已入駐272家重點企業,經信、發改、商務、工商等涉企部門65位黨員幹部組成專職聯絡員,全天候、零距離提供專業化、科學化指導服務,給企業吃下「定心丸」。
精做「減法」
——全方位減負
「要不是駐企幫扶團,我們還不知道『兩部制電價』這個好事情呢!」巨科公司生產負責人項玲輝說,在駐企幫扶團的奔波下,單單6月份,他們就拿到了6.17萬元降低用電成本的「大紅包」。
後疫情時期,一系列紓困惠企政策出臺,打出了復工復產「組合拳」。而路橋各個駐企幫扶團則化身「快遞員」,第一時間為企業傳遞政策紅利。
據了解,為確保駐企指導員能做事、會做事,路橋駐企指導員在進駐前,都要經過「精準」培訓,通過實施「一培訓一指南」吃透政策,梳理「五責任四紀律」明確任務,建立「三張清單」履職職務。
方林汽車城,是路橋首批覆工復產的市場之一。「防控預案制定、復工人員管控、防疫物資準備、防疫措施落實等多個方面,多虧了他們的幫助。」方林汽車城副總經理林榮輝說,在復工復產後,駐企指導員還幫著他們一起謀劃通過線上直播帶旺人氣。
除了駐企指導員面對面幫扶,路橋也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機關黨組織堡壘作用,組建黨員突擊隊、黨員代辦等服務小分隊,上下聯動、主動作為,為企業減負,提升活力。
路橋區醫保局黨支部開展了暖企便企「五心」服務專項行動,開闢企業復工復產醫保服務專線,積極推進「掌上辦」「網上辦」,為13556戶企業和個體戶階段性減免醫療保險費7169.57萬元;路橋區稅務局黨委推出「非接觸式」辦稅服務,實現發票領用「零」出門;區人社局黨總支牽頭組織機關黨建第六片區組成黨員宣傳小分隊,深入70餘家企業開展政策宣傳和指導,共計返還社會保險費、發放穩崗補貼1.06億元,惠及企業9300多家。
活做「乘法」
——高效率服務
「熟練工能『租』十幾個是吧,鎢鋼能『借』3噸對嗎?」浙江普蘭卡釺具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國華還記得,在復工復產初期,遇到缺員工、缺原料的難題,但在駐企幫扶團的幫忙下,通過共享要素資源的形式,讓他們在第一時間恢復了40%的產能。
路橋深化落實的「助企八條」,不僅能快速響應企業反映的問題,並通過「線上×線下」服務模式,形成了「問題採集、實地核查、系統建檔、會商研判、任務交辦、限時督辦、企業評價」的一套高效能閉環管理機制。
「企業服務直通車」是路橋創新開通的線上平臺,由多部門業務骨幹組成服務團隊,無縫對接「企業碼」,實時反饋駐企指導員走訪中發現的問題,實現即時交辦、即時解決。
「一天時間,我們反饋的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分開計費問題就得到妥善解決。」八環科技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而在線下,路橋區委直屬機關工委牽頭,梳理匯總駐企指導員問題清單,分批分類召開重點問題協調會、反饋會,召集相關企業、駐企指導員、責任部門面對面進行協商會談。
「對於能夠解決的問題當場反饋落實情況,對於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明確解決路徑、完成時限,確保事事有答覆、件件有回應。」路橋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企業復工復產,人是第一要素。受疫情影響,而無法按原計劃前來實習的34名四川省朝天區職業中學學生順利趕到台州真達燈飾有限公司,既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又開創了東西部勞務協作新模式。
這樣的幫扶,不僅局限於一線員工。路橋以「線下+線上」對接、「獵頭+普招」引才、「生活+安全」保障的形式全方位保障企業各種用人需求。
今年6月,路橋掛出了一張涉及19個企業、21個項目的榜單,將關鍵核心技術項目需求「張榜掛牆」,邀請全國知名高校院所、行業領軍人才團隊「揭榜破難」,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
與此同時,路橋多次召開銀企對接會,通過金融「活水」,為企業注入強心劑。
「這2900萬元真的很暖心。」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台州市忠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拿到路橋農商銀行通過綠色信貸審批流程發放的「暖心人才貸」後十分感慨。
嚴做「除法」
——科學化錘鍊
據了解,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組織部「助企八條」,路橋將「用人」和「識人」同步開展,將考察工作同步嵌入復工復產工作全局中,科學化構建了一套督查考評體系,實現考察工作與助企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構建「選派幹部上一線,錘鍊幹部在一線,識別幹部在一線」的良性格局。
今年以來已有17名幹部實現職級晉升、65名幹部得到通報表揚。健全駐企指導員日常考勤、定期督查、業績考評等工作機制,由區委區政府督查室、區委組織部、區委直屬機關工委聯合開展駐企幫扶工作專項督查,對服務意識不強、行動遲緩、履職不力的,及時督促整改,確保責任壓緊壓實。目前,共開展聯合督查14次,督查企業1493家次,通報不稱職駐企指導員3人,履職不到位29人。同時,將駐企幫扶工作納入區對部門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既對駐企指導員個人表現進行量化評分,也對各機關黨組織解決問題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督促各機關黨組織、駐企指導員發揚優良作風,真正把服務企業抓實抓細,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圖片由路橋區委組織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