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黛涼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系巴拉圭首個申遺成功項目

2020-12-23 湘湘帶你看社會

【南美僑報網編譯徐梓揚報導】12月17日,巴拉圭申報的「馬黛涼茶」(Tereré)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是巴拉圭首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巴拉圭《國家報》12月17日報導,巴拉圭國家文化部(SNC)於2019年3月牽頭成立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委員會(PCI),正式啟動了馬黛涼茶項目申遺程序,項目全稱為《藥草文化中的馬黛涼茶習俗和傳統知識,巴拉圭瓜拉尼傳統飲料》,申遺材料中不僅講述了馬黛涼茶的消費文化,而且突出強調了巴拉圭人世代相傳的馬黛涼茶生產、銷售、消費和傳承習俗。

在「馬黛涼茶」項目申遺成功後,巴拉圭國家文化部長魯本卡普德維拉(Ruben Capdevila)通過社交網絡發文稱:「我們慶祝這一歷史性成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藥草文化中的馬黛涼茶習俗和傳統知識,巴拉圭瓜拉尼傳統飲料》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我們感到非常自豪,我們世代相傳的國家文化首次獲得了世界的認可。」卡普德維拉道。

據悉,馬黛涼茶是一種製作方法獨特的傳統飲料,在製作過程中,首先在研缽中碾碎藥草(Poh ana),然後用冷水衝泡藥草,待飲用時倒入放有馬黛茶葉(yerba mate)的玻璃杯中,用特製吸管啜飲。巴拉圭政府於2011年將馬黛涼茶列為國家飲料,並將每年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定為「馬黛涼茶日」(Día del Tereré)。

(編輯:Diana)

【來源:南美僑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推動者...
    」兩個項目於17日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教科文組織官員高度評價中國申遺成功,稱讚中國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推動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14日至19日在線上舉行。本屆會議審議通過了3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和29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4-12-05 21:23:565日發布消息說,西貢坑口客家麒麟舞、黃大仙信俗、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和古琴藝術等4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列入國務院日前公布的第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省市領導參加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慶賀活動
    12月17日晚,由中國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國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評審通過,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我市永年區的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以及邢臺市任澤區王其和太極拳共3個項目位列其中。
  • 中國美食被韓國申遺成功,被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泡菜歷史悠久,飲食豐富多彩的我們卻讓韓國泡菜申遺成功,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正式將韓國"醃製越冬泡菜文化"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孔子不僅僅是小小的泡菜,韓國漢城大學歷史教授樸正秀說,是朝鮮民族最先發明了漢字;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鄭在書說,《山海經》裡的故事都源自於韓國,韓國正將風水列入韓國的文化遺產。
  •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 總理李顯龍致以誠摯謝意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2月18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當地時間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宣布,將新加坡小販文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小販文化是新加坡首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項目。也是新加坡繼植物園2015年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第二次申遺成功。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6日在消息宣布後第一時間在個人社交媒體發文寫道:「我們必須對世世代代的小販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 粵語申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尚未涉及地方語言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記者孝金波 實習生劉燕如)近日,有網民在微博上發布消息稱,「粵語申遺成功!正式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並且認定為日常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僅次於中國的官方語言普通話。」引發了眾多網民的熱議。對此,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尚未涉及到地方語言。
  • 時訊|《周易》文化位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倒計時?
    之所以是「重新啟動」,是因為《周易》這部中華文明史上內涵精深、影響廣泛、流傳久遠的典籍申遺之路很是坎坷。2007年2月,《周易文化》被列入第一批河南省非遺名錄,但同年6月和2009年兩次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都沒有成功。這次之所以第三次啟動,還有外來壓力。
  • 藏醫藥浴法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藏醫藥浴法」成功申遺     藏醫藥浴法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助於從整體上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並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知,促進不同民族關於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對話,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何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
  • 韓國書院申遺「這次贏定了」,那「我們」的文化遺產該怎麼辦
    如何保護好文化遺產,實質上比申遺更難。「這次贏定了。」這是韓國媒體的評論,指的是韓國申請將9座朝鮮王朝時期的書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儘管申遺結果要到6月底才見分曉,但韓媒認為,既然韓國文化財廳(文物局)披露了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的建議,就說明韓國書院申遺十拿九穩了。
  • 香港公布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華社香港8月14日電(記者郜婕)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14日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涵蓋20個項目,為保護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參考依據。  這份代表作名錄包括先前已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10個本地項目,分別為粵劇、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湧、香港潮人盂蘭勝會、中秋節——大坑舞火龍、古琴藝術(斫琴技藝)、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黃大仙信俗。
  • 新加坡小販文化被提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地時間12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召開第15屆會議,宣布新加坡小販文化等42個申遺項目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自2015年新加坡植物園成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該國第二次申遺成功。
  • 眾說紛紜珠算申遺:被只剩下文化遺產的空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0月31日宣布,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將於年底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包括中國珠算在內的31個項目備選列入「非遺」目錄。但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往往都是缺乏生命力和發展前景的遺產,我們的保護更多的是一種拯救,使其不至於迅速消亡。而反觀這次入選的韓國泡菜、日本和食等,我們會發現其歷史文化儘管不深厚,但卻都是當下仍在傳承,仍有發展前景的項目。這其實也為我們以後申請世界「非遺」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路。那就是我們申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不一定就是「死的文化遺產」,也可以是當下很鮮活,很有生命力的文化遺產。
  • 點亮全國多城地標 共賀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傳來喜訊: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和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
    原標題: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 義大利那不勒斯披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智利《信使報》3月26日報導,日前,義大利決定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意南部那不勒斯傳統披薩餅及其烹飪做法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送王船」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漳州三個申遺點...
    」)經評審通過,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記者從市文旅局獲悉,漳州市有薌城區進發宮、漳州開發區石坑社區保泉宮、臺商投資區鴻漸村鳳山宮等三個申遺點列入其中。「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廈、漳、泉)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的禳災祈安儀式,兩國的此活動既有共性,又有地方性。在閩南,大多每三年或四年在秋季東北季風起時舉行;在馬六甲,則多在農曆閏年於旱季擇吉日舉行。儀式活動歷時數日,或長達數月。
  • 太極拳申遺成功_中國網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12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成為我國第41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的項目。太極拳是基於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以中正圓活為運動特徵的傳統體育實踐。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太極拳已成為向世界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窗口。
  •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落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5日訊 (通訊員 張淼) 2021年新年第一天,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工作再結碩果。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擒拿)項目在長清校區周永傳統文化(藝術)名師工作室揭牌,這也是落戶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的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地項目。
  • 終於,新加坡小販中心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是時候了解一下
    順道帶個話題 #感謝小販被疫情搞砸的2020年,這應該是新加坡今年最開心的新聞之一。為了這一刻,新加坡等了2年!申遺小販文化過程2018年2月,新加坡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締約國。
  • 任澤區舉行太極拳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慶祝活動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非遺項目「中國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評審通過,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任澤區的王其和太極拳位列其中,佔據全國7個太極拳社區的一席之地。
  • 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憶二十四節氣申遺,與世界共享中國文化的魅力
    【環球網文化頻道 記者 張嘉玉】11月22日,小雪節氣到來,環球網文化頻道專訪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還原二十四節氣申遺的現場,「文化共享性是非遺申報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