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山東省聊城市冠縣高三學生陳春秀被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16年後,此事被媒體曝光,引發社會關注。與此同時,有媒體披露,近兩年內,山東省內高校排查出242人涉嫌冒名頂替他人身份入學。
山東省教育廳:冒名頂替入學 零容忍嚴查處
近日,我廳接到一些群眾反映,個別人員通過偽造身份信息、冒名頂替他人、買賣錄取通知等手段獲取高校入學資格、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我廳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組織對群眾反映和媒體披露的線索進行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調查,相關結果將根據調查進展及時公布。
對個別地方出現的類似問題,無論是歷史原因,還是頂風違紀,我廳始終堅持零容忍的態度,發現一起,堅決查處一起。特別是2018年以來,為進一步維護教育公平正義,我廳在全省範圍內系統開展了高等教育學歷清查工作,針對清查發現的問題,依法依規撤銷了相關人員的學歷(學位)。
我廳將按照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繼續推進誠信招生、公平招生、陽光招生,通過強化高中學籍管理、籤訂考生誠信承諾書、嚴查考生身份信息、強化信息公開、開闢網上查詢通道、嚴格入學資格復驗等措施,完善全鏈條管理責任體系,會同有關部門嚴肅查處非法獲取高校入學資格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障考生合法權益,堅決維護教育公平。
山東省教育廳:清查工作始於2018年 匯總數正在核查
記者在山東一所高校官網上傳的文件中見到,山東省教育廳學生處於2018年9月10日向省內高校下發《關於開展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普通高等教育學歷反饋數據清查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重點核查因學籍資格待核查、關鍵信息有誤、重名重號、同一學生多次畢業等四類原因導致的未上網學歷信息,要逐條認真核查,落實具體原因。」
在搜尋引擎中檢索該通知名稱後發現,有十多所山東省高校按照通知要求,在學校官方網站公示了清查的信息。據記者梳理,包括中國海洋大學、濟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齊魯醫學院等高校在內的11所高校,自2018年以來累計公示128人涉嫌冒名頂替入學。
在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下發的公告中記者見到這樣的描述:校方經過對當年招生電子檔案、學生高校學籍卡、高中學籍信息、電子學歷信息、與當事人或當事人高中就讀學校電話核實身份等多種途徑進行核對。
記者通過對多所高校的公示信息梳理後發現,大部分涉嫌冒名頂替者的畢業時間在2002-2008年期間。通過公示,校方將註銷冒名頂替者的學歷信息和學位信息。
中國海洋大學宣傳部工作人員:這是因為當時是按照山東省要求,山東省它有專門的相關的文件。
山東省教育廳新聞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自2018年以來在山東省內範開展的對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清查情況,省廳正在匯總。
山東省教育廳新聞中心工作人員:這個數據,我們是在包括整個這個事,我們相關處室正在應對處置,現在這個有消息我們會及時向外發布。
據記者梳理發現,教育部在2010年就印發通知,部署各地嚴查冒名頂替上大學的情況。通知要求,各高校認真做好新生入學資格審查工作,對新生報到所須提交的錄取通知書、身份證、戶口遷移證等材料,須與考生所在省級招辦傳送的電子檔案和寄送的錄取考生名冊、紙質檔案進行仔細核對,對騙取高考加分資格或企圖冒名頂替入學的新生,在取消其入學資格的同時,要配合有關部門一查到底,堅決依法懲處幕後指使者或非法中介機構。此後,安徽、河南、黑龍江等地教育主管部門也先後發布通知,要求高校核查冒名頂替入學者。
在2018年山東省教育廳下發的清查冒名頂替者的通知中,記者見到了這樣的要求:經核查確屬學校工作失誤的,要及時通過學歷勘誤予以糾正;對發現的違反國家規定冒名頂替入學的學生,要落實清楚,按照程序註銷其學歷並在學校網站進行公告。對違反國家招生政策規定和學籍學歷管理規定,在當年新生入學資格複查、學籍學歷註冊等過程中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的相關責任人,要嚴肅追究責任並做出相應處理。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教育主管部門主動清查,邁出了打擊教育違法行為的第一步。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對現在已經查處的情況,我認為至少是山東當地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應該把相關的當事人都查清,為什麼?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整個社會的公平公正,這些事件的發生,它遠遠不是一個教育口的事,遠遠不是一個教育部門的事。查跟不查是不一樣的,只有查才能把問題搞得清楚,才能把責任追究地更加清楚。如果不查,那麼事實上是為後來這些人提供了一個僥倖的這種依據。
來源:@山東省教育廳、央視網
責任編輯:閆歡
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