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12月14日訊(記者 於丹丹)今冬首場寒潮來襲,中東部大部經歷「斷崖式」降溫,中央氣象臺連發四天寒潮預警。昨天(13日),北方大部經歷入冬以來最冷一天,今天南北方將一起「凍透」!
@中國天氣推出全國抗凍地圖和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南京抗凍指數達到五顆星,排名第一!
中國天氣氣象分析師王天奇表示,北方地區,雖然整體氣溫低,但有暖氣加持,屬於「外掛抗凍區」;而南方的抗凍能力根據地理位置和緯度的不同有所區別,並不是所有地區都抗凍。
中國天氣網根據室內氣溫、溼度綜合分析發現:江蘇、浙江、上海、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重慶、貴州等「不南不北地區」冬季氣溫低、溼度大,需要頻繁抵抗「溼冷魔法攻擊」,屬於最抗凍區域。
最抗凍的「不南不北地區」還可以細分為海派溼冷、楚派溼冷、川派溼冷等區域。那麼究竟哪個區域是抗凍屬性最高的「最中之最」呢?中國天氣網選取省會級城市作為代表,通過隆冬季節的平均最低氣溫、相對溼度等因素來綜合排名,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抗凍指數為五顆星,為最抗凍城市。
根據1981年至2010年數據,南京1月平均最低氣溫-0.7℃,相對溼度70.7% ;合肥1月平均最低氣溫為-0.3℃,相對溼度75%,夜間最冷時,體感溫度低於0℃,溼冷異常。
到底為什麼南方人更抗凍呢?王天奇解釋,北方為集中供暖區,南方不集中供暖。北方雖然室外氣溫低,隆冬時節,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甚至都在冰點之下,但是室內有暖氣加持,氣溫普遍在18℃以上;南方雖然氣溫稍高,但室內外溫差較小,當氣溫跌破0℃時 ,室內室外都猶如冰窖一般。而居民大多數時候都待在室內,北方需要適應室外氣溫的時候並不長,而南方需要適應的是整個漫長的冬季,所以長期在南方生活的人對冷環境的適應性會強一些。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