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7月17日電 (林春茵 鄭江洛)「表現非常細膩,整齊有力,燃炸了!」看過臺北大學生街舞聯盟的演出,福建工程學院大學生們也感覺「燥」起來了。
「海峽彩虹·青春築夢——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舞蹈大賽」17日晚間在福州決出戰果。臺灣高校選送多個作品問鼎金獎。其中,臺北藝術大學選送的群舞《離》獲專業組群舞表演及作品雙料金獎;臺北藝術大學學生林則安、徐佩嘉雙人舞《一隻手的距離》亦斬獲專業組單項組表演及作品雙料金獎;臺北大學生街舞聯盟的《HiZam》榮獲大賽「組委會特別獎」。
7月17日,臺北大學生街舞聯盟選手與閩南師範大學選手合影留念。當日,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舞蹈大賽街舞組比賽在福州舉行。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很少有機會跟這麼多團隊同臺演出,風格多元令人很興奮。」臺北藝術大學學生林澤安說。他的作品以「靜謐中的力量湧動」徵服了觀眾,林則安認為,這種安靜在整場演出如同書法中的「留白」,格外被凸顯。
「兩岸的舞蹈流派、編導理念在這個舞臺上碰撞,激發釋放兩岸青年舞者的青春活力。」活動總導演、福建省舞蹈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繆麗容表示,本次大賽的突出特色在於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地域文化,始終是兩岸作品的共同底色。
7月17日,臺北大學街舞聯盟選手在舞臺上表演。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在大陸高校獲獎作品中,或以福建人物林則徐、林抒為主題,或將客家生活、壽山石雕非遺技藝和傳統戲曲融匯其中,或以詩經、古樂作為發想靈感,呈現濃鬱的中華民族文化特色。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大學生張雨昕和同學們以舞作《嘉庚星》紀念僑領陳嘉庚的愛國重教精神,臺灣銘傳大學大學生林佐旻則在街舞中表達臺灣青年對都市生活的反思。
7月17日,福建藝術學院選手在舞臺上表演。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18歲的臺北藝術大學大一學生楊致遠在舞作《離》中,表達生命個體對「離別」「捨得」的哲思。隔著一道淺淺海峽,他在舞臺上和閩南傳統信俗的拍胸舞相逢,並一見心喜,「那種律動,有點陌生,特別有張力,特別喜歡」。
大賽評委、大陸知名舞蹈家滕愛民接受記者採訪表示,即便是街舞、國標舞、當代舞等外來舞種,注入民族地域風格,「用這些國際流行的肢體語言,表達中國人的思想和審美,就是很好的講述中國的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