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朋友及大朋友們,晚上好!歡迎來到今天的科學小實驗欄目,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大家還記得之前做過的彩虹瓶科學小實驗嗎?當我們把更「輕」的水加入到更「重」的水裡後,更「輕」的水浮在更「重」的水面上。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直觀分辨出哪種液體密度更大,哪種更小。
今天,我們針對密度這個話題展開進一步的研究,除了液體,也將固體引入到實驗中來,看看不同密度的液體和固體同時出現時,會出現什麼有趣的現象。現在,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科學小實驗吧~
實驗開始前,先準備以下材料
蜂蜜1瓶、食用油小半杯、食用色素1瓶、葡萄1顆、螺母1個、塑料蓋1個、塑料泡沫1塊
然後,按以下步驟進行
1、先往玻璃杯中倒入小半杯蜂蜜。
2、然後再往杯裡輕輕倒入小半杯色素水。
3、再往水杯裡輕輕倒入小半杯食用油。
4、依次將螺母、葡萄、塑料瓶蓋、塑料泡沫投入到水杯中。
為了方便大家更直觀了解實驗步驟,科學奶爸給大家拍了一個教學視頻。
點播放按鈕觀看視頻
通過實驗你會發現
把蜂蜜、水、食用油依次倒入水杯後,3種液體出現明顯的分層現象,蜂蜜位於最底層,水位於中間,食用油位於水上面。同時,對於4種固體而言,螺帽沉入杯底,葡萄沉入水底但浮在蜂蜜之上,塑料瓶蓋沉入食用油底部但浮在水面之上,而塑料泡沫浮在食用油之上。
原來如此
物質每單位體積內的質量稱為密度。上述物質的密度大小排列如下: 塑料泡沫<食用油<塑料瓶蓋<水<葡萄<蜂蜜<螺母,密度大的下沉,密度小的上浮,於是出現了實驗中的分層現象。
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比如遊泳圈密度小於水可以浮在水面上;農民利用風力揚場,對飽滿麥粒、癟粒、草屑分揀;農業上用鹽水漂浮選種等。
農民在揚場。圖片源於網絡
科學奶爸要給大家提問了
密度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有哪些?底部留言討論哦~
今天的小實驗就到這裡吧,歡迎大朋友陪小朋友積極動手實踐,在家做實驗,學科學,並秀出你的實驗作品!
操作提示:請在大人監護下操作本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