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夫妻」的恩愛法則
綜藝節目《出逃兩日又如何》又讓張歆藝袁弘這一對「完美夫妻」再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
「小事她管,大事我管,我們家沒大事!」
這是袁弘面對「你們夫妻兩個是誰當家?"這一經典問題時給出的經典答案。
這一則對話堪稱經典對話,這一則回答也堪稱此問題的經典答案。
在他們到達滇西的小村落時,當地有著妻子必須要為丈夫製作宴席的傳統。
當地一位女性對做好飯的張歆藝說:「快去『孝敬你丈夫」!
聽到這句話時,張歆藝明顯愣了一下:「什麼?」,而袁弘倒敏銳地察覺到說:「不,我們家沒有這個傳統。」
張歆藝隨即反應過來,說自己既然來了,就要入鄉隨俗。
隨後的一切,也看起來那麼自然。
其實,從這兩個細節,不難發現,一個體貼,一個注意細節,袁弘和張歆藝這對夫妻,彼此尊重,彼此愛護,或許正是這種和諧的相處模式,他們的日子才那麼舒心。
「完美夫妻」怎能沒煩惱!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道出愛的本質:愛首先是給予,而不是接受。
沒有質疑「你為什麼不能為了家庭放棄現在的工作?」
「你為什麼不能為了我回家做全職太太?」
現代很多人越來越追尋自我,也越容易在感情關係中,強調自我的犧牲,而忘記了愛的本質就是互相主動的付出。
袁弘在很多人的眼裡是一個公認的丈夫、父親模板,在綜藝節目裡他照顧妻子、做飯做家務,讓大眾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段婚姻中,張歆藝是最幸福的。
「我有時候挺羨慕你的,你還是對很多事情很熱情,然後還是那個心思,有那個好奇心!」
所以當面對鏡頭時,張歆藝對丈夫袁弘如此講到這句話的時候,有不少人是為之震驚的。
相比於依舊有很多興趣、好奇心的袁弘來講,她直言自己已經沒有那麼多熱情去關注詩和遠方。
因為有了孩子,她需要更多的精力去關心父母有沒有看醫生、孩子怎麼樣,這種生活對她來講,倒不是被迫的,只是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相比於丈夫很容易地保持自我,並且追逐著詩和遠方,聽著交響樂看著書,自己完全被生活中的瑣事、被家庭填滿,而放棄了對自我的追尋。
她痛苦嗎?後悔嗎?幸福嗎?
在夜晚柔和的燈光下,她用最坦誠的話語告訴對方,我愛你,希望你幸福。
也告訴對方自己的痛苦、悲傷、無助。
她也對正認真聆聽的丈夫說,自己一邊在為失去一些自由而苦惱,但又希望能維持這樣的幸福。
因為在這段婚姻中,她找到了歸屬感。
成為「完美夫妻」不簡單!
婚姻關係中兩個人的關係可以是多重的,是朋友,是親人,是戀人。
彼此可以體會到愛、理解、尊重、欣賞、陪伴,也可以找到歸屬感。
現代人的感情裡,大多不會願意捨棄一部分「自我」,去成全一段感情。
很多人也會奉行「索取主義」,即一方需要另一方來無條件的滿足自己,否則就不算愛情。
最終,加之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同,一段感情總會面臨破碎。
錢鍾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擠進來!
但換一種思路又會是不同的選擇。
如果你將圍城的鑰匙交給一個信賴的人,那麼這座城就是一個擋風避雨的地方。
正如楊瀾在《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中所講的那樣:
如果你把婚姻看作圍城,還天天蹲在門口看守著,那麼城裡的人就難免成了囚徒。如果你把城門的鑰匙交給對方,他留下來的原因是因為他願意,這圍城就成了遮風避雨的家,無論走多遠,他都會回來。如果你愛她,就給她自由,自由的人,才會自由地談情。
END
感謝大家,讓我們能有不斷成長的動力!
喜歡妞妞的分享,請點擊關注、轉發!麼麼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