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14:55:22 來源:勞動午報
「老師,我想幼兒園的小書窩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孩子們的正常生活,不能上幼兒園,不能看到老師和小朋友,悶悶不樂的樂樂在線上說出思念,讓大家更加難過。隔著屏幕,孩子們沮喪的表情依然醒目,北京市六一幼兒院教研組長張晶不禁動起了腦筋。
讓孩子們念念不忘的小書窩,是六一幼兒院每年4月推出的「書香潤童年,閱讀伴成長」品牌活動的一件重要道具。孩子們會和老師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一起搭建小書窩,每個書窩都千姿百態。搭好後,幼兒可以和老師、小朋友在書窩裡相伴閱讀,聆聽廚師、保健醫生、保安等教職工和家長講故事,有時大班的哥哥姐姐也自發來為弟弟妹妹講故事。
孩子是一個個鮮活、立體的生命。在六一幼兒院工作的23年裡,受到曹雪梅院長「愛在四季」辦院理念的影響,張晶形成了「教育要尊重生命,以兒童為本,尊重兒童,尊重教育」的育人觀。作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她欣慰地看到,建造並享受書窩,讓孩子們鍛鍊了動手能力,發展了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了閱讀興趣,好習慣從活動中自然形成。
來不了幼兒園,是不是就錯過今年的閱讀月呢?疫情防控期間,張晶和孩子們經常在雲端「相見」,教育沒有因疫情缺位,而是透過屏幕,繼續潤物無聲地引導孩子們變得更好。
在又一次線上聯繫時,孩子們共同回憶了幼兒園的美好生活,樂樂突然掉下眼淚,「老師,我想幼兒園的小書窩了」,平平也說想在小書窩裡看書,怎麼辦?
仔細傾聽他們的心裡話後,張晶鼓勵孩子們自己想辦法。軒軒突發奇想,提出要把幼兒園的小書窩搬回家,得到全班小朋友的響應。她為孩子們敢於提想法而高興,支持他們在家中搭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書窩,並在家長產生疑惑時耐心地和他們分析、解釋,建議家長相信孩子,給孩子思索行動的時間和空間。
於是,每個孩子都在家裡忙碌開,動手能力出乎家長們的想像。書窩一個個搭好後,出現新的問題,如何把家裡鋪天蓋地的書歸類放進去呢?張晶組織了一次「話說小書窩」的線上討論,繼續支持他們自己尋找解決辦法。在孩子們想不出點子時,她適時提到幼兒園的書是怎麼整理的,孩子們一下子恍然大悟:有的想到把字多的書放一撥,圖多的書放另一撥;有的按照書的厚度和內容分類;還有的按照喜愛程度區分……孩子們相互啟發,都找到了圖書整理的好辦法,覺得自己特別棒。
「在搭建小書窩的過程裡,孩子們不斷地看見自己的努力和價值,我對教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師長的傾聽、尊重、相信、等待、支持、肯定,都會成為教育的力量,讓幼兒看見自己。」在9月舉行的北京市第二屆大中小幼教師同臺講述育人故事活動上,她把這個故事講給臺下同行,得到全場的認可,獲得專業一等獎和育人特色獎。(記者 任潔)
編輯:姚怡夢